第1章 汉江箭影
陈三郎蹲在船头,手中的渔网沉甸甸的,他用力一提,网中除了几尾银鱼,竟还缠着一支支乌黑的箭簇。
箭头深深嵌入木船板,箭翎上沾着暗褐色的血渍,最引人注目的是箭杆上刻着的几行蒙古八思巴文,在晨光中泛着幽幽冷光。
“这……这莫非是蒙古***的箭?”
陈三郎心头一紧,手指轻轻抚过那些陌生的文字,仿佛能触摸到文字背后隐藏的杀机。
他不过是个十八岁的渔家少年,生在汉江,长在汉江,从未离开过这片水域半步,但连日来江对岸传来的马蹄声、号角声,还有那些穿着兽皮、说着怪异语言的探子,都让他隐隐感到不安。
将箭簇小心收好,陈三郎返回渡口。
岸边,老柳树下的茶棚里,几个闲汉正议论着襄阳城里的新鲜事:“听说蒙军使者团又来了,这次带了好些个色目商人,说是要通商。”
“通商?
怕是来探虚实的吧!”
“可不是,吕大帅己经下令加强城防,连樊城的牛将军都调了兵过来。”
陈三郎正听着,忽见江面上一艘挂着异域彩帆的商船缓缓靠岸。
船头站着个穿月白长袍的男子,头戴卷檐毡帽,腰间佩着柄镶嵌绿松石的弯刀,正是蒙军使者团中的色目商人忽鲁木。
他手中托着一个檀木匣子,匣内装着件晶莹剔透的琉璃盏,阳光下流转着七彩光芒,引得围观百姓啧啧称奇。
“这位小哥,可有兴趣看看波斯来的宝贝?”
忽鲁木用带着异域口音的汉语招呼陈三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陈三郎正要摇头,忽鲁木却己打开匣子,一股淡淡的沉香味扑鼻而来,匣中除了琉璃盏,还有一卷羊皮纸,纸上绘着汉江流域的详细地图,山川、城池、渡口,一一标注得清清楚楚。
陈三郎心头一震,正要开口,忽听得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转头望去,只见一队宋军骑兵正疾驰而来,为首的将领正是主战派幕僚陆文忠。
他跳下马来,目光如炬,盯着忽鲁木手中的地图:“这地图从何而来?
说!”
忽鲁木不慌不忙,躬身行礼:“大人明鉴,小人不过是做些珠宝生意,这地图乃是路上买来的,不知有何不妥。”
说着,他悄悄将地图塞回匣子,手指不经意间拂过羊皮纸边缘,那里竟还藏着几行小字,字迹细小如蚁,若非细看,绝难察觉。
陆文忠冷笑一声:“买来的?
怕是蒙军给你的任务吧!
来人,给我拿下!”
士兵们一拥而上,忽鲁木却突然抽出弯刀,刀光如雪,逼得众人连连后退。
他趁机跃上商船,船工们立刻起锚,商船如离弦之箭,顺流而下。
“追!”
陆文忠怒喝一声,翻身上马,带着骑兵沿江追赶。
陈三郎也跳上自己的小船,摇橹紧追。
江面上,两艘船一前一后,激起层层浪花。
忽鲁木站在船尾,望着紧追不舍的宋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支骨笛,笛声悠扬,竟引得江中鱼儿纷纷跃出水面,阻碍了宋军的追击。
陈三郎的小船在波涛中起伏,他死死盯着忽鲁木手中的地图,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预感。
这支箭簇、这张地图、这个忽鲁木,仿佛都在预示着什么。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襄阳城内的牛富将军,正站在城墙之上,望着远方天际翻涌的乌云,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战争,或许比他们想象的来得更快、更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