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枪杆子出政权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攻下太原后,李自成分兵两路。

一路从太原出太行山,经过井陉关,攻击真定和保定,阻断崇祯南撤。

李自成亲自带一路北上忻州、代州、宁武关、大同、宣府和居庸关,最后拿下京师。

其中山西总兵官周遇吉在宁武关抵抗李自成七天七夜,将大炮架在城楼。

最后因为弹尽粮绝,周遇吉一家殉难。

而大同总兵蒋襄、宣府总兵王承胤没有抵抗,开城投降李自成。

居庸关守将唐通因为监军太监杜之轶背刺,最后投降李自成。

所以要想保住京师,山西是关键。

守住山西第一件事就是选将。

山西巡抚蔡懋德忠心是有,能力不足。

既然周遇吉忠心耿耿,能力出众,几千兵马都可以硬抗李自成七天七夜,让李自成差点自闭。

郭志华决定重用周遇吉,给人给钱给粮。

不过周遇吉前期只能守城,绝不可出城野战。

要不然以明军的战力,出城野战就是白给。

周遇吉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放弃平阳,坚壁清野,后退决战,死守太原。

太原是绝对不能失守。

只要太原能坚持3个月时间,局面就会完全不一样。

现在郭志华的任务就是要为周遇吉搞来钱粮。

现在兵荒马乱,流民这么多,人命非常的不值钱,有了钱粮,新兵配合老兵,用来守城没问题。

加上历史上李自成实力最强的时候是收复了大同和宣府的兵马,尤其是拥有了大同的红衣大炮后。

有钱有粮有兵的周遇吉面对不是全盛状态的李自成,还是可以较量一下。

经过一番搜索和思考,郭志华最终下定了决心。

“既然老天让我穿越到这里,那我就不能坐以待毙。”

郭志华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崇祯皇帝做不到的事,我来做!”

“以后大明王朝的命运,我来改写!”

“我以后就是崇祯。”

他知道,这条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己经没有退路。

他必须全力以赴,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等到崇祯想好初步的计划后,己经是中午时分。

阳光透过雕花的木窗洒进房间,映照在崇祯略显疲惫的脸上。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随后对着守在门外的王承恩平静地说道:“大伴,朕要更衣。”

王承恩听到崇祯的呼唤,眼角微微湿润,心中激动不己。

自从崇祯从信王登基为帝后,己经很久没有叫过他大伴了。

这个称呼让他想起了当年陪伴在崇祯身边的日子,那时的崇祯还是个年轻的王爷,意气风发,心怀天下。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走进房间,恭敬地站在崇祯面前。

他低着头,声音有些哽咽:“皇爷,奴婢来了。”

崇祯看着王承恩,心中感慨万千。

在原来的历史中,王承恩是唯一一个陪崇祯走到最后的人,忠心耿耿,甚至陪他一起自尽。

这样的忠诚让穿越崇祯对他无比信任。

现在穿越崇祯要想改变历史,就要重用一批忠于自己的人,还有掌握一支完全听自己命令的军队,而不是纵容吴三桂、刘泽清、左良玉这些拥兵自重的军阀。

伟人说得对,枪杆子出政权。

这个枪杆子还要硬。

崇祯穿越以来,发现自己的身体强壮很多,不是之前被政务掏空的身体。

“大伴,你帮朕拔去白发。”

崇祯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和坚定,“朕以后要精精神神的。”

王承恩抬头看了一眼崇祯,发现他的头发中确实夹杂着不少白发。

他知道崇祯一首努力改变大明的命运,可惜天不遂人愿,反而拖累了身体,30多岁就长出了这么多白发。

王承恩心中一阵酸楚,控制住眼泪,低声说道:“皇爷,奴婢没用,不能为皇爷分忧。”

崇祯拍了拍王承恩的肩膀,语气温和却坚定:“大伴,你是朕最信任的人。”

“朕给你一个任务,以后保护好朕。”

王承恩听到这话,立刻跪倒在地,重重磕了一个头:“皇爷放心,奴婢绝对不会让任何人伤害皇爷的!”

崇祯点了点头,示意王承恩起身。

随后,王承恩为崇祯安排午膳。

“皇爷,让奴婢伺候您用膳吧!”

“您今天早上到现在都没有吃东西。”

王承恩一边说着,一边将午膳端了上来。

今天的午膳非常素淡,一碗大米粥,三个小菜,两个鸡蛋,几乎没有一点油花。

崇祯看着这些简单的食物,心中一阵感慨。

原来的崇祯皇帝对自己非常严格,省吃俭用,想省下钱来充当军费。

只可惜,他用人不明,身边太多白眼狼。

当初崇祯号召百官捐钱,这些人在朝堂上哭穷,一毛不拔,只给个三瓜两枣。

然而,李自成攻破京师后,严刑拷打,硬生生从这些官员家中刮出了7000万两白银。

一想到这里,崇祯越想越气愤,猛地站起身,对王承恩说道:“大伴,朕说,你写。”

王承恩立刻拿来毛笔、纸张和砚台,准备好记录。

崇祯背着手,在房间里踱步,口中迅速口述着一道道命令。

“命张煌言立即起身去山西太原,协助周遇吉。”

“命黄得功立即前来京师。”

“命宋应星、毕懋康、吴有性、冯梦龙、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立即进京。”

“命阎应元前去保定府。”

…王承恩则快速记下,字迹工整,神情专注。

一道道命令从崇祯口中说出,王承恩一一记下。

完成后,崇祯背手站在窗前,目光坚定:“大伴,你命人800里加急,将这些命令送出去。”

“遵命!”

王承恩立刻起身,将写好的命令交给门外等候的锦衣卫,命他们火速传达。

随后崇祯转过身,对王承恩说道:“大伴,你通知百官,这两天不上朝,后天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通通到场。”

“就说朕要他们献策对付李自成这个叛军。”

“奴婢明白!”

王承恩立刻去办理。

等到王承恩离开后,崇祯重新坐回桌前,拿起笔,继续完善自己的计划。

他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