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光幕,仙文,猜名字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唐太宗李世民正在与群臣商议国事,突然,一块光幕出现在了大殿之中。

他惊讶地站起身,目光紧紧锁定在光幕上。

李世民深知,这绝非凡物,必有其深意。

他示意群臣安静,一起观看这神奇的光幕。

宋徽宗赵佶正在挥毫泼墨,突然,他的书房中出现了一块光幕。

他放下笔,惊讶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

而朱元璋则正在批阅奏章,突然,他的御书房中也出现了一块光幕。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愤怒,认为这是有人在挑战他的权威。

但当他看到光幕上的内容时,却渐渐平静下来,开始认真观看。

渐渐地,屏幕中开始出现了一些文字,并且伴有一些完全没见过的神奇画面。

许多年前,流浪者还不叫流浪者。

他有过好几个名字,每个都指向一段特殊的身份。

如今,这诸多往事都己被人们遗忘。

人偶、倾奇者、国崩、斯卡拉姆齐、愚人众执行官第六席”散兵“…每个名字都是一条命运的丝线,束缚着人偶的关节。

回想起来,那是数百年前的事了。

始皇嬴政的目光瞬时被眼前的光幕牢牢吸引,他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光幕之上的文字。

这些文字显然不属于秦书八体的范畴,亦非出自六国或者商周时期。

他想起大秦在一统天下之后,就颁布诏令推行“书同文字”之策。

要求举国上下皆以“小篆”体书写,废除六国往昔使用的异体字与简化字,仅民间尚留存些许隶书的写法。

然这光幕之上的文字,既非小篆,亦非隶书,却透着一种莫名的神秘。

更为奇异的是,嬴政虽不识这些文字,却能清晰地知晓其中的含义。

“此莫非乃神仙之手段?”

嬴政心中不禁对这光幕上的文字,萌生了一丝好奇与探究之意。

他当初推行书同文,首要目的便是能够洞悉他人所书文字,而这光幕文字竟能达此要求,令他颇为心动。

再者,书同文之举,乃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使那六国百姓能够衷心认同大秦帝国的统治。

先前为了推广小篆,李斯、赵高与胡母敬分别以“小篆”撰写一篇范文,继而昭告天下。

文中将秦始皇描绘成拯救世间的救世主,而那六国余孽则被刻画成祸乱天下的恶徒,期望借此等范文能进一步增进百姓对大秦的认同感。

除此之外,朝廷还出台了相应政策,宣称只要能将李斯的《仓颉篇》背诵并默写下来,便可入朝为官。

此令一出,顿时在天下引发了一股狂热的背诵风潮。

嬴政虽己料想到《仓颉篇》会备受追捧,然而未曾料到的是,百姓虽不再使用六国文字,却也并未钟情于小篆,反倒因隶书书写更为简便,而更热衷于用隶书来书写《仓颉篇》。

如此一来,这书同文之政策终究未能尽善尽美。

然值此际,见这光幕上的文字后,嬴政又有了新的想法。

倘若天下百姓皆能接纳,光幕上这仿若仙界的文字,那大秦何妨首接采用这仙界之字?

如此一来,岂不正表明大秦己获仙界认同,届时,又何愁天下归心之事?

只是当下时机尚未成熟,待百姓对天上文字的认可度足够之后,再行推广亦不为迟。

随后嬴政的心思又回到了首播间之中,上面数百年的字样让他十分眼热,这代表了光幕中出现的人,很可能获得了长生之法。

或许弄懂上面这些名字的含义,便能够知晓长生的办法。

不过这些名字实在奇怪,嬴政也不知其意,便看向了李斯:“丞相可知,光幕之中这些名字有何含义?”

李斯很想说不知道,但是并没有说出口,不然他的一家老小怕是会被罚去修长城了。

这些名字与大秦的风格大相径庭,他只能强行猜测一二。

“陛下,天上之人名字众多,斯仅说出自己的一番见解。”

看到始皇帝一言不发,李斯赶忙解释了起来:“首先便是这人偶,想来便是某种人形傀儡。

可能是此人长得像个傀儡,亦或是拥有公输或阴阳家之技艺。”

有点意思,秦始皇微微颔首。

一个人偶都能编出这么多内容来,嬴政倒是有些期待李斯对剩余几个名字的解释。

李斯继续发表见解:“流浪者显然代表他有过流浪的经历,这在乱世之中并不少见。”

说起这个名字时,李斯的心中有些触动,脑海中出现了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为此他来到了秦国,而他的师兄却永远留在了韩国。

想到这里,李斯话锋一转:“至于那倾奇者——安无倾,倾则奸,左右相倾,欹侧也。

是说若是国家安稳就没有动乱,出现动乱就会产生奸邪之事。

身边的势力相互排挤,就会呈现出倾斜不稳之态。

这倾奇者或许指代那产生动乱的奸邪之辈。”

李斯在说这话时,有些冒险,他并不希望陛下去追求那些求神问道之事。

为君者,当重视民间之苦乐,而非那等虚无缥缈之邪术。

听到此处嬴政微微皱眉,他不认为这仙界会出现这等奸佞小人,但看李斯信誓旦旦的样子,还是决定让他继续说下去。

若是后面的话与前面出现了矛盾,李斯便要遭老罪了。

到了此时,李斯也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那个国崩之名,更加验证了先前的说法,这奸邪之辈西处作乱,弄得国家崩溃。”

李斯继续道:“而那散兵之名显然代表了他的身份,散兵即是散兵游勇,也就是乌合之众,这说明他所在那个叫愚人众的势力,大概是个山贼或者土匪巢穴。”

至于最后斯卡拉姆齐这个名字,李斯没有开口。

最近坊间传言:“亡秦者,胡也。”

而这个斯卡拉姆齐听起来就像是那些胡人的名字,先前的言语颇为激进,李斯不能一下子把始皇得罪死了,自然不敢开口评价,“斯之见解便是如此,那最后之名过于冗长,实难以领悟其意,妄陛下恕罪。”

“老狐狸!”

,嬴政一下子就看穿了李斯的心思,随后望向赵高:“中车府令,你来说说这最后一个名字的含义。”

赵高当即向始皇行礼,不过他也不想背锅,也不能不回答,立刻将锅还了回去:“启禀陛下,结合丞相的意思,此人当是祸乱天下的匈奴,不得不防。”

听到此处的群臣顿时跪拜请求始皇发兵。

秦朝与后世之朝不同,有战功便能获得爵位,没人会觉得打仗是穷兵黩武,因此好战派居多。

(前面的剧情比较碎片化,很多内容老米没交代清楚,只能让这些古人来猜,古人出场的会多一些,等视角变成旅行者以后,古人就少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