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图书馆的光斑

许你温柔似水 chiron 2025-04-30 15:48:26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七次给《永乐大典》残页补缀时,苏砚文听见古籍修复室的木门“吱呀”作响。

下午三点的阳光斜穿过雕花窗棂,在青石板地面上投出菱形光斑,像谁把碎金撒在了时光里。

她摘下老花镜,看见林砚之站在门口,浅灰卫衣换成了米色针织衫,帆布包带子上挂着个绣着“市立图书馆”的钥匙扣——是上个月读者活动的赠品。

他正低头看墙上的修复流程说明,鼻梁上的银边眼镜滑到鼻尖,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

阳光穿过他发梢,将碎金般的光斑洒在《古籍修复须知》的玻璃镜框上,像给每个字都镀了层温柔的边。

苏砚文慌忙扯了扯白大褂下摆,指尖还沾着浆糊的黏性。

昨夜在对话框里删删改改到凌晨的那些话,此刻全化作了喉咙里的棉絮。

她看见他转身时,帆布包侧袋露出半截蓝白格子伞柄,伞骨处缠着的棉线在光影里明明灭灭,像串未说完的省略号。

他的声音像浸了温水的宣纸,带着图书馆特有的沉静,他和领队的志愿者说“我来看看的修复课……”话未说完,三楼大厅突然传来此起彼伏的轻呼声。

穿碎花裙的姑娘们抱着笔记本围过来,阳光在她们的发梢织成金网,衬得林砚之站在中间像株被蝴蝶环绕的白玉兰。

“小哥哥能加个微信吗?”

扎双马尾的姑娘举着手机,屏幕上是可爱的猫咪壁纸,“我们社团在办古籍保护讲座,想请你当志愿者模特!”

旁边穿汉服的姑娘跟着点头,发间的玉簪在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

苏砚文看见林砚之耳尖微微发红,却仍笑着掏出手机:“不好意思,手机没电了。”

屏幕暗着,确实像关机的模样。

他说话时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伞柄上的棉线,这个小动作让苏砚文想起自己修复残页时,总爱用指腹抚平新补的纸边。

姑娘们带着遗憾的笑散去,林砚之正要走向修复室,拐角处突然跳出个穿鹅黄色连衣裙的身影。

扎着高马尾的姑娘像只花蝴蝶,蹦跳着拽住他的手腕:“砚之哥哥!

终于找到你了,我闺蜜说在三楼看见个大帅哥,果然是你!”

苏砚文的手指骤然收紧,羊毫笔在宣纸上洇开团墨渍。

姑娘腕上的翡翠镯子和林砚之母亲的那只极像,笑起来时梨涡深深,像从春日里栽下的一片暖阳。

她看着两人并肩走向电梯,林砚之的米色针织衫衬得姑娘的鹅黄色更鲜亮,突然想起《牡丹亭》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唱段,喉间泛起涩意。

古籍修复室的吊扇仍在吱呀作响,苏砚文盯着那滩墨渍,突然发现它晕染的形状像把碎了骨的伞。

她摘下白大褂,换上米色风衣,帆布包里的银杏书签边角硌着掌心。

经过二楼文学区时,透过书架间隙,看见林砚之正靠在窗边给姑娘讲什么,阳光从他背后涌来,将两人的影子叠在木地板上,像幅被岁月浸软的工笔画。

“原来他是有女朋友的。”

她对着借阅台上的青铜灯台自言自语,声音轻得像书页间的银杏书签。

走出图书馆时,暮色正给飞檐镀上金边,晚风掀起风衣下摆,露出绣着玉兰花的帆布鞋尖——和他母亲织的护腕是同个颜色。

苏砚文才发现手里的银杏书签不知何时被攥出了褶皱。

她想起《国家宝藏》,王刚老师的声音混着蜜枣香飘出来:“古籍修复,修的是时光,补的是人心。”

她翻开手机里的对话框。

聊天记录停在三天前,自己那句“修复课每周三下午三点”像片漂在墨池里的枯叶。

手指悬在“删除好友”按钮上,突然想起公交车上他挡在身前时,雪松混着油墨的气息,想起他腕间淡淡的烫疤——那是为谁留下的呢?

屏幕突然亮起,“林砚之”发来消息:“刚才在图书馆看见你了。”

后面跟着个害羞的表情,像用毛笔点的两个圆点。

苏砚文的手机“啪嗒”掉在《说文解字》上,惊飞了趴在书脊上的蛾。

“修复室的灯是不是太暗了?”

第二条消息来得很快,“看你总凑很近看残页,要帮你带个护眼台灯吗?”

她盯着屏幕,突然想起下午在二楼看见的场景:他靠在窗边,阳光穿过他指间翻动的书页,在姑娘的连衣裙上投下细密的字影,像谁在光阴里写了封无声的信。

“不用了,”她咬着唇打字,指尖却在发抖,“古籍修复本就要凑近看,不然看不清补纸的纤维走向。”

发送后才惊觉,这话像在解释什么,耳尖又烧了起来。

对话框里的“对方正在输入”闪了又闪,最终跳出:“其实我是想找本书,关于宋代茶寮文化的,查了索引没找到。

苏小姐知道在哪吗?”

末尾跟着个乖巧的问号,像片落在砚台上的雪。

苏砚文突然想起,三楼特藏部的《山家清供》有几页讲点茶,去年修复时在书脊里发现过半片银杏叶。

她翻身坐起,对着镜子理了理乱发:“你等等,我去查目录。”

指尖在键盘上敲出这句话时,听见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清亮,像谁捅破了夏夜里的雾。

两人的对话像被温水泡开的宣纸,渐渐舒展。

他说起在游戏公司做场景设计,需要参考古籍里的建筑形制;她讲到修复《营造法式》时,发现古人画斗拱用的是矿物颜料,千年不褪。

说到兴起处,苏砚文翻出手机里的修复日记,发给他看残页上用金粉补绘的飞天衣袂——那是她偷偷在边角画的,像极了他撑伞时风衣扬起的弧度。

“原来修复师还会‘创作’?”

他发来个惊讶的表情,“我上周画游戏里的伞,总觉得缺了点韵味,现在知道了,该在伞骨处加道银线,像月光缠在木头上。”

苏砚文盯着屏幕,突然想起他母亲织的护腕上的银线,想起公交车上那把蓝白格子伞。

她摸出压在枕下的银杏书签,在背面轻轻补上道银线——用的是修复古籍时剩的真金粉,在台灯下闪着温润的光。

彩蛋:(观星者的侧影)林砚之看着电梯镜面里自己微乱的发丝,想起刚才在图书馆二楼,透过《梦溪笔谈》的书脊,看见苏砚文站在借阅台后的模样。

她米色风衣的腰带松了半扣,露出里面绣着玉兰花的白衬衫,像株长在古籍堆里的兰草,连发梢都沾着墨香。

鹅黄色连衣裙的表妹还在微信里发着“砚之哥哥偏心”的撒娇消息,他却盯着手机里和苏砚文的聊天记录。

她发的修复日记照片里,残页上的飞天衣袂飘向画外,像要抓住什么似的。

他突然想起,那天在便利店看见她蹲在地上捡掉落的书签,发绳松了也没察觉,碎发落在颈后,像片被风吹乱的银杏叶。

“宋代茶寮文化……”他摸着帆布包侧袋里的银杏书签,那是刚才表妹拽他去文创店时,他偷偷从展示架上拿的——和苏砚文包上的刺绣同款。

书签背面有淡淡的折痕,像被谁反复攥过,让他想起她递纸条时指尖的温度,像晒过太阳的宣纸。

电梯在一楼停下,晚风卷着玉兰花的香气涌进来。

他想起古籍修复室墙上的字:“修旧如旧,存真去伪”。

或许有些相遇,就像修复残页时补上的那道银线,看似微小,却让整个故事有了温柔的褶皱。

走出图书馆时,他看见苏砚文的背影正穿过广场。

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帆布包在胯骨处轻轻摇晃,像装着整个春天的月光。

她突然停下,从包里掏出个东西,对着路灯看了又看——是那枚画着蓝白格子伞的银杏书签。

蝉鸣在耳边突然轻了,林砚之看着她的发梢被风扬起,想起游戏里设计的“月光伞”皮肤:伞面是夜空中的银河,伞骨缠着银线,当角色撑开伞时,会有细碎的光斑落在地面,像谁把星星揉碎了撒在人间。

手机震动,苏砚文发来消息:“《山家清供》在三楼特藏部,明天带你去看。”

末尾跟着个画着小伞的表情,伞下歪歪扭扭写着“别让表妹拽跑了”。

他笑了,指尖在键盘上敲出:“好,我带母亲熬的雪梨汤,修复室的空调太干。”

夜色漫过图书馆的飞檐,将两人的对话框映在玻璃窗上。

有些故事,就像古籍里被小心收藏的银线,在时光的褶皱里,悄悄织就属于彼此的纹路。

而此刻的月光,正温柔地漫过每片银杏叶,每道修复过的残页,每颗悄悄靠近的,像星星般闪烁的心。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