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回到伊始,惊梦乍醒
这桂花开得真好,娘亲等会儿给你摘些来泡茶。”
院外传来母亲程如锦温和慈爱的声音,伴随着桂花香气。
那香气,带着家的温暖,带着母亲独有的温柔,瞬间击中了苏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激发了原主苏八娘的前世回忆。
苏蘅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泪水模糊了视线。
母亲!
她的母亲还在!
她的母亲的声音如此真实、如此近在咫尺!
那不是梦,不是幻觉,不是濒死前的奢望!
她真的成功回来了!
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苏洵,正是应了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年轻时不爱读书,游山玩水,所谓为了功名游学。
程夫人18岁嫁给他,生了三女三子,长女、次女、长子都夭折,对于父亲和母亲而言,孩子的意义不同,对于母亲,孩子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磕着碰着都心疼,更何况夭折了。
程夫人虽也是大户人家出生,却丝毫不娇气。
苏家家境困难,全靠程夫人变卖嫁妆,自谋生意,贴补家用。
程夫人无怨无悔地付出,对苏洵说:“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苏蘅,是苏家的第三个女儿。
常言道,要嘛当老大,要嘛当老幺。
中间的存在感总是很弱。
还是属于第三个女儿。
苏洵自然是继续游学ing。
“母亲,父亲何时返乡?”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己经只是信件的代名字。
母亲又要操持家务,又要带娃,更要做生意,为游学的丈夫提供盘缠。
“蘅儿……你父亲考取功名自然就返回。”
“父亲都不回家……”第一次落榜1027年……第二次落榜是1037年……十年求学都成空。
磐石不见踪影,蒲苇韧如丝。
程夫人又怀孕了……这一次不想写信了。
积攒多了失望,就不再抱希望。
反正就是多养一个孩子。
苏蘅有着超乎寻常孩子的懂事和天赋,虽然才2岁,却也懂得给母亲端茶,母亲临盆在即,父亲又不在家,全靠二女儿带着苏蘅及时去程家通报,请来产婆。
这回还真是吉人天相。
苏轼,有且仅有一个苏轼。
你让苏蘅去穿越成苏轼,苏蘅都要三思而后拒。
理学工学双料博士,也无法达到苏轼的满腹才华。
“一蓑烟雨任平生……”程夫人的坚毅和洒脱传给了孩子。
程夫人不仅对丈夫的梦想给与全力支持,对于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面对困难的态度都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话说,这回也是顺利诞下苏轼了。
对于程夫人来说,轻舟己过万重山。
大女儿和大儿子景先的早夭,让她心中满是伤痕。
苏洵终于回来过年了。
这一年,虽然他第二次落榜。
但是过大年,他高兴地在乡里到处大呼,我有儿子了。
终于破了命里无子的魔咒。
此时的苏蘅己经2岁。
因为带来了苏轼,自然被家里人当成了福星。
自此一番,蹭着苏轼的光,苏蘅终于享受了一段有爹疼有娘爱的幸福时光。
苏蘅不敢轻易懈怠,虽然是理科工科双料博士,但是身处文言文时代。
她亟待掌握古文。
不然连出门交流都很费劲。
更何况,家中个个才子才女。
这一世,她也要努力向三苏看齐。
于是,当苏洵在家教苏轼学习。
苏蘅就躲在门口偷偷地听。
争分夺秒,十八岁的倒计时时时刻刻提醒苏蘅,不能浪费每分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