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体制围城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程远站在镜前,第三次调整领带的位置。

深蓝色的西装熨烫得一丝不苟,牛津纺衬衫的领口挺括,袖口露出恰到好处的半厘米。

他深吸一口气,镜中的年轻人眼神明亮,下颌线条紧绷,像一把刚出鞘的剑。

"别紧张,"母亲在门口递给他公文包,"你是清华本科,北大硕士,连伦敦政经的offer都拿到了,进个地方国企还不是绰绰有余?

"程远笑了笑,没说话。

三所名校的光环在求职季确实为他赢得了不少橄榄枝,但最终选择家乡的省属国企——华晟集团,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父亲早年在体制内郁郁不得志的阴影,反而激起了他的挑战欲。

他要去证明,新时代的海归,能在体制内开辟一条不一样的路。

华晟集团总部大楼的气派超出预期。

三十二层的玻璃幕墙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大厅里足有两层楼高的水晶吊灯晃得人眼花。

程远在前台登记时,注意到旁边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深化国企改革""数字化转型"的标语,这让他心头一热。

人力资源部的王主任亲自带他去经营管理部门报到。

"小程啊,你是我们今年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王主任的皮鞋在大理石地面上敲出清脆的声响,"马处长特意要的你。

""马处长?

"程远在电梯里悄悄活动了下发僵的手指。

"马德胜处长,你们部门一把手。

"王主任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华为出来的,狼性文化践行者。

"电梯停在22层。

走廊尽头的办公室门半开着,传来洪亮的训斥声:"这种报表也好意思交上来?

重做!

今天下班前我要看到新版本!

"王主任轻咳一声,敲门。

"马处,您要的程远来了。

"办公桌后的男人抬起头。

程远第一眼注意到的是他的发型——刻意染黑的板寸,发际线却己经撤退到头顶,形成一片光亮的"地中海"。

他的脸盘方正,眼睛小而锐利,像两枚嵌在面团里的图钉。

"哦,高材生来了。

"马德胜没起身,只是用圆珠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

"程远刚要自我介绍,马德胜己经翻开文件夹:"程远,28岁,清华经管本科,北大光华硕士,伦敦政经交换一年。

父亲是市财政局退休科员,母亲是中学教师。

"他合上文件,"知道为什么选你吗?

"程远准备好的谦词卡在喉咙里。

"因为你没背景。

"马德胜笑了,露出一排被烟熏黄的牙齿,"我这儿不需要公子哥。

在华为时我带过的团队,清北复交的见多了,最后能留下的都是肯吃苦的。

"程远感到一丝不适,但还是点头:"我会向各位前辈学习。

""先别急着学习。

"马德胜按下内线电话,"小林,来一下。

"片刻后,一个三十出头的女性走了进来。

她穿着简洁的藏青色套装,头发挽成低髻,鼻梁上架着无框眼镜,整个人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林韶华,部门副处长。

"马德胜随意地挥挥手,"带新人熟悉下环境,安排个工位。

"林韶华微微颔首,眼神在程远脸上停留了半秒,平静得看不出情绪。

程远却注意到她转身时,马德胜的目光在她腰臀部位扫了一圈,像检查货物似的。

办公区比想象中拥挤。

六张桌子挤在不足二十平的空间里,文件堆得像随时会倒塌的积木。

唯一靠窗的位置空着,桌上摆着"马德胜"的名牌。

"这是你的位置。

"林韶华指向最靠近厕所的角落。

那里的桌面明显比其他地方小一圈,电脑显示器还是厚重的老式CRT。

程远刚要开口,一个穿花衬衫的年轻男子从隔壁工位探出头:"哟,又来一个炮灰?

"他自来熟地伸出手,"赵明亮,部门资深员工,其实就比你早来半年。

"林韶华皱眉:"小赵,把上季度经营分析报告给程远参考。

"她转向程远,声音放低,"马处喜欢用华为那套,早上八点半站会,晚上经常加班到九点。

周五要交周报,每月5号前交月报,格式模板在共享文件夹。

"程远刚打开电脑,内线电话又响了。

马德胜的声音通过免提传遍整个办公室:"小程,去楼下星巴克给我买杯美式,不加糖。

顺便问问其他人要什么。

"赵明亮立刻举手:"焦糖玛奇朵,谢谢新人!

"程远攥着记满饮料需求的便签纸站在电梯里,胸口发闷。

他想起在伦敦实习时,团队leader每次买咖啡都会问他要不要一起。

手机震动,是大学室友群里的消息:"程公子首日战况如何?

"配图是某个互联网大厂的露天咖啡吧。

当他端着托盘回到22楼时,马德胜正在训斥一个低头哈腰的中年人:"这种错误都能犯?

在华为早让你滚蛋了!

"转头看见程远,皱眉道:"怎么这么慢?

华为的文化就是效率,明天开始计时。

"下午的部门例会成了程远的噩梦。

马德胜要求每个人用PPT汇报工作,轮到程远时,他刚调出昨晚精心准备的《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借鉴》,马德胜就打断道:"新人先学基础,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以后再说。

"全会议室的目光像针一样扎过来。

下班时间早过了,办公室里只剩程远一人。

他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悬停许久,最终删掉了己经写了两千字的《数字化转型建议书》。

走廊传来脚步声,他抬头,看见林韶华抱着一摞文件站在门口。

"还没走?

"她的声音比白天柔和。

程远苦笑:"在改第三版周报。

"林韶华放下文件,走到他身后看了眼屏幕:"格式不对。

马处要求首行缩进两个字符,他痛恨首行空格的土鳖做法。

"她顿了顿,"你的建议书,可以给我看看。

"程远惊讶地转头,第一次看清她的眼睛——琥珀色的瞳仁在灯光下像两泓深潭,藏着许多读不懂的情绪。

"别急着改变什么,"林韶华的声音几不可闻,"先学会在这里呼吸。

"程远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忽然明白了父亲当年酒后的那句话:"体制是口深井,有人当它是庇护所,有人觉得是牢笼,全看你会不会游泳。

"第二天早晨,程远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把连夜修改的建议书打印出来放在林韶华桌上。

九点整,马德胜的大嗓门准时响起:"全体会议室***!

集团刚下达重要任务!

"会议室投影屏上是一份红头文件:《关于推进二级单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马德胜的额头在空调下泛着油光:"集团选了五家试点单位,我们负责商贸公司。

两周后交方案,做不好年底奖金全泡汤!

"程远心跳加速。

这正是他在伦敦研究的课题!

他刚要发言,赵明亮己经抢着说:"马处,这种大事得您亲自挂帅啊!

""当然!

"马德胜拍桌,"在华为时我主导过三个并购项目..."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光辉历史",却对混改的具体要求只字不提。

午休时,程远在楼梯间拦住了林韶华:"林处,我在伦敦参与过类似项目,有些想法...""我知道。

"林韶华递给他一个U盘,"这是商贸公司近三年财报,真实版本。

"见程远疑惑,她轻声道:"明天马处要去集团开会,办公室没人。

"当晚,程远熬到凌晨三点。

当他把混改方案最后一页保存完毕时,窗外己泛起鱼肚白。

方案融合了英国国企改革案例与本土实际,甚至细化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路径。

他犹豫片刻,在署名处加上了林韶华的名字。

次日清晨,程远刻意等到马德胜离开才溜进办公室。

林韶华正在整理文件,看到他时目光闪烁了一下。

"放我抽屉里。

"她头也不抬地说,"马处今天见了集团副总,听说要调取我们的过往项目资料。

"程远心头一紧:"什么意思?

""意思是,"林韶华终于首视他,"有人开始找替罪羊了。

"一周后的部门评审会上,马德胜的方案果然漏洞百出。

当集团领导质疑员工安置方案时,他竟脱口而出:"不行就学华为,末位淘汰!

"会场瞬间安静——国企最忌讳这种言论。

就在气氛最僵时,林韶华突然开口:"我们准备了备选方案。

"她打开投影仪,程远的心跳几乎停止——那是他熬了三个通宵的成果,只是封面署名变成了"马德胜工作小组"。

集团副总频频点头:"这才像专业团队做的方案!

"马德胜的脸色由红转青,最后定格在一种奇异的酱紫色。

会议结束后,他拦住程远和林韶华:"晚上八点,我办公室。

"程远在工位上如坐针毡。

赵明亮凑过来:"牛逼啊新人,敢越级表现?

知道上一个这么干的人去哪了吗?

"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分公司仓库当保管员去了。

"晚上八点十分,马德胜才醉醺醺地出现。

他摔上门,酒气喷在程远脸上:"名校生很了不起?

告诉你,在华为时我带过的博士多得是!

"林韶华不动声色地站到程远前面:"马处,方案是我让程远帮忙的,您最近太忙...""闭嘴!

"马德胜突然把茶杯砸在地上,"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私下搞小动作!

"他指着程远鼻子,"下周起你去档案室整理历年合同,没我批准不准参与任何项目!

"走出办公楼时,夜雨初歇。

程远的白衬衫被冷汗浸透,紧贴在背上。

林韶华递给他一罐热咖啡:"档案室不错,安静,适合思考。

""思考什么?

"程远苦笑,"思考怎么在体制内当一个合格的复印员?

"林韶华望向远处霓虹:"思考你为什么来这里。

"她转身离去,身影融进夜色,"如果只是为了证明比父辈聪明,那还是趁早辞职吧。

"程远站在十字路口,雨后的城市倒映在积水里,像另一个颠倒的世界。

手机响起,是母亲的信息:"儿子,第一天工作还顺利吗?

"他盯着屏幕许久,回复:"很好,领导很重视我。

"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