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爱这土地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新租的房子,虽然花了一块大洋。

但花的很值,脱离了脏乱的环境,听不到他人的鼾声,该花的钱还是得花。

思量着该准备个什么文章给编辑部投稿。

目前白话文也开始兴起了,但暂时还不是主流。

自个是啥水平自个清楚,想要靠文章赚取稿费还是得靠剽窃经典。

脑子开始连轴转,迟迟没有动笔。

思量片刻之后开始动笔起来,写的是一首白话诗,我爱这土地。

目前是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我们是胜利国。

祥子拉车的时候就听到不少人有谈论欧战,甚至不少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举国欢腾。

毕竟这是近百年来第一次在国际上赢了。

德国是战败国,德国在我国的权益也该收回来了。

这一篇艾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非常合适,如此经典的白话诗,想来京城日报也不会让明珠蒙尘会拒稿。

刷刷刷开始在纸上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歪歪斜斜的,每一个字都有些大,好在是一首白话诗,字数上不是太多,没一会儿的功夫把整首诗写好了。

写完之后再检查一下,用的是繁体,虽不好看,好在一比一划写的,容易辨认。

等赚了钱,一定要买支钢笔。

夜深了,也没有手机,早早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天蒙蒙亮就醒了过来,作息时间从来没有这么合理过。

洗漱完毕之后,立马朝着京城日报编辑部的方向过去。

很多人都是写信投稿的,张祥首接上门投稿,一个距离较近,另一个对自己的作品自信,猜想编辑部断然不会拒稿。

走了个把小时到了京城日报这边来,环境不错,有着好几间房,看着工作人员有十好几个。

陈设摆放非常有格调,随处可见报纸和书籍。

张祥走进了屋子,到处瞅了几眼。

有个中年人过来问道:“先生,你找谁?”

还是第一次有人称呼自己为先生,张祥首接说明了来意:“我是给贵报社投稿的,写了一篇白话诗。”

“噢,白话诗,我看看。

我是京城日报的主编,我姓王。”

这位王主编把祥子的手稿拿了过来看了下。

白话诗目前是个新兴产物,写白话诗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但那水平是真的不行,目前经典的白话诗还没有几首,好像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是早期白话诗派,慢慢的有了象征派,新月派,现代派,八十年代产生的朦胧派。

王主编对白话诗也有点兴趣,报社嘛,新闻,讲究的就是个新,创新。

白话诗就是个新的东西,也收到了不少白话诗的来稿,被拒稿的很多,太多的白话诗只是把一段白话给分割成几段就组成了一首所谓的诗,这样的统统都被拒稿了。

看了下祥子的文章,一看到字迹立马兴趣降低了大半,如此拙劣不堪的字想来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

但己经看了,还是耐着性子给往后看了下,才看完两句,当即觉得这是一首非常棒的白话诗。

等通篇看完之后首接惊呼道:“好诗!

尤其是这最后这一段。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这份爱,十分强烈,震撼人心!”

王主编说话的声音有点大,让周围的同事纷纷看过来。

好奇道:“怎么了?”

王主编回复道:“奇文,大作,诸位来一起看看。”

又转头对祥子说道:“先生是大才,还不知道您怎么称呼。

这篇文章我们京城日报要了,下一期就发表,放在头版。”

能发表就行,这样就意味着能有稿费。

万事开头难,第一笔稿费能到手,后续依葫芦画瓢多赚些钱不是难事。

张祥回复道:“王主编你好,我叫张祥?”

王主编在脑子里想了一下,不记得有张祥这么个人,看来是个文学圈的新人。

他干报社的,认识的文人墨客比较多。

王主编:“文章署名就叫张祥吗?

笔名呢?”

“笔名就叫祥子。

王主编,我想知道这篇白话诗的稿费能有多少?”

王主编稍加思量:“通常一篇诗文稿酬是一块大洋,稍有名气的作家三块大洋,大作家名家,五块。

张先生,你的话确实还不够知名,但这首诗确是极好的,西块的稿酬你看如何。”

王主编是真喜欢这首诗,造诣很高。

虽然祥子目前还名不见经传,但王主编觉着日后的祥子一定能在诗文界占有一席之地。

西块大洋,张祥己经非常满意了,相当于在车行拉半个月的车。

而写出这白话诗只花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

当即点头示意满意这个稿酬。

王主编喊了下旁边的人:“襄理,去柜台支取西块大洋过来。”

亲手把钱交与了张祥子:“张先生,之后你的文章希望也能投给我们京城日报。”

能把新诗写的出彩的诗人目前是极少的,有个很大的缺口。

西块大洋当即收进了空间中,有着记忆能力在,脑子里还有着不少经典的文章作品,这些都能够换成钱,能保证自个在这个世界生存的很好。

京城日报编辑部的编辑们开始谈论起这首诗来。

“我对新诗了解的不多,但也能感觉到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充斥着缠绵而深沉的感情。”

“对,有着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旁的白话诗都没有的东西,这位张先生真是大才,能作出如此品质的新诗来。”

一致同意让《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放报纸的头版。

两天后,新一期的京城日报发行,京城日报在京城的发行数据还不错,能卖好几千份,行情好的时候能破万份,京城人看的比较多。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