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学府风波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离开沙漠商队后,女娲娘娘来到了一座文风昌盛的古城。

城中学府林立,书声琅琅。

然而,平静的学府之下,却暗藏着学术争斗与人心的狭隘。

女娲娘娘化身一位游学先生,走进城中最负盛名的“育英学府”。

此时,学府正为一场学术论道做准备,各方学子、夫子都在精心筹备,欲在论道中拔得头筹。

论道当日,学府的演武场被挤得水泄不通。

台上,一位年轻的学子正慷慨陈词,讲述着他对古籍经典的独到见解。

台下却有不少人面露不屑,一位年长的夫子冷哼道:“乳臭未干,竟敢妄议经典,简首是不知天高地厚!”

女娲娘娘坐在台下,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待学子发言完毕,她站起身来,和声说道:“学术之道,在于交流与包容。

年轻人有新的见解,为何不能倾听?

莫要让资历成为束缚思想的枷锁。”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有年轻学子眼中闪过认同的光芒,也有守旧夫子怒目而视:“你是何处来的野先生?

敢在此大放厥词!

我等钻研经典数十载,岂是你能质疑的?”

女娲娘娘并未动怒,微笑着说:“经典虽古,却如源头活水,每一代人都能从中汲取新的智慧。

若一味守旧,学术又如何进步?

就如这古城,若只守着旧城墙,不建新道路,又怎能迎接远方的来客、容纳更多的生机?”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学府的院首走了出来。

他身着长袍,手持书卷,神色威严:“今日论道,本为求学术精进。

但如今却成了意气之争,成何体统!”

他看向女娲娘娘,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不过这位先生所言,倒也有理。

学术,确实应包容万象。”

然而,这番调解并未平息所有的纷争。

论道结束后,守旧的夫子们私下商议,要给这位“不知好歹”的游学先生一点教训。

他们暗中指使几名学生,在女娲娘娘授课时故意刁难。

次日,女娲娘娘在学府的偏殿讲学,台下坐满了求知若渴的学生。

但其中有几个学生,眼神闪烁,显然带着别样的目的。

课程开始后,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问道:“先生,您说学术应包容新见,那若有人曲解经典,误导众人,也该包容吗?”

他的声音尖锐,带着一丝挑衅。

女娲娘娘不慌不忙,反问道:“那你如何界定曲解与正解呢?

经典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象自然不同。

重要的是,我们要以真诚的心去感悟,以善良的意去传播。

若只因与自己见解不同,就斥之为曲解,那学术便成了一家之言,又何谈繁荣?”

那学生被问得哑口无言,却不甘心就此罢休。

他使了个眼色,另一名学生站起来,拿出一本古籍:“先生,此段经文,历代夫子都这般解读,您却有不同说法,这不是故意标新立异吗?”

女娲娘娘接过古籍,轻轻翻开:“历代夫子的解读,是宝贵的财富,但并非金科玉律。

就如这书中所言‘仁者爱人’,有人理解为对亲友的关爱,有人理解为对天下苍生的悲悯,难道后者就是标新立异?

真正的仁爱,不应局限于小圈子,而应如阳光雨露,惠及万物。”

这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不少学生茅塞顿开,纷纷点头。

那些原本被指使的学生,也被女娲娘娘的智慧和胸怀所打动,心中的狭隘与偏见渐渐消散。

此事传到了守旧夫子们耳中,他们恼羞成怒,决定***院首,将女娲娘娘赶出学府。

院首看着联名信,陷入沉思。

他深知,若任由这些夫子的狭隘之风蔓延,学府将失去活力,学术也将走向衰败。

于是,院首召集全体夫子和学生,再次来到演武场。

他将女娲娘娘请上台,说道:“今日,我们再论学术之道。

这位游学先生虽非学府中人,却让我看到了学术真正的精神——包容、创新、心怀天下。”

他转身面向守旧夫子:“诸位,我们身为学府的夫子,肩负着传承与发展学术的重任。

若因害怕新思想的冲击,就排斥异己,又怎能培养出真正有见识、有担当的学子?”

在院首的一番劝导下,守旧夫子们的态度有所缓和。

女娲娘娘趁热打铁,讲述了上古时期圣贤们如何在思想碰撞中推动文明进步的故事。

她的声音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让大家真正领悟到学术的真谛。

从那以后,育英学府的风气焕然一新。

学生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术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夫子们也学会了倾听与包容,学术交流变得更加活跃。

女娲娘娘看着学府的变化,欣慰地笑了。

她知道,在提升人类道德与智慧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而这座古城的学术之光,也将照亮更远的地方,吸引更多人追寻真理与善良的脚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