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皇子掌军,士气提升章
龙椅上的赵景帝指节叩着龙纹御案,发出令人心悸的闷响,目光如淬毒的箭矢扫过众人。
"启禀陛下!
" 刑部尚书抢在众人之前跨出朝班,蟒纹朝服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臣参大皇子私放罪臣上官云龙,其母皇贵妃更是屡屡阻挠办案,恳请陛下依律论处!
"欧阳铮刚要开口,左侧忽传来苍老却掷地有声的嗓音:"老臣有本!
" 左相徐阶拄着鎏金龙头杖缓步上前,鹤氅拂过青砖发出簌簌轻响,"西南十万大军溃败,老臣细查军报,发现粮草辎重竟延误三日,此中必有隐情!
""徐相这是何意?
" 欧阳嵩突然冷笑,腰间玉珏相撞发出清脆声响,"莫不是在暗示内务府从中作梗?
" 他猛然转身面对群臣,玄色锦袍卷起一阵阴风,"臣掌管内务府十载,自问鞠躬尽瘁!
"欧阳铮敏锐捕捉到皇帝敲击御案的频率陡然加快 —— 这与前世总司令在沙盘推演时的习惯分毫不差。
他心头一亮,踏前半步长揖及地:"父皇明鉴!
儿臣愿亲赴西南查案,若外祖父确有通敌之举,儿臣定当大义灭亲!
"此言如惊雷贯耳,满朝文武皆惊。
欧阳嵩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徐阶则捋着白须微微颔首。
"大胆!
" 宗人府令突然越众而出,胸前补子上的獬豸在火光中狰狞毕现,"西南此刻战火纷飞,大皇子此时***,莫不是想投敌叛国?
"欧阳铮霍然转身,目光如利剑穿透对方:"宗人府令大人既然深知西南危急,可曾想过楚军为何能绕过三道防线?
" 他的声音陡然压低,"据儿臣所知,西南地形图三月前刚刚更新,除了..." 他扫过工部官员,"参与绘制的官员,旁人绝无可能知晓!
"殿内温度骤降,数位工部侍郎额头沁出冷汗。
欧阳嵩的瞳孔猛然收缩,袖中拳头攥得咯咯作响。
赵景帝突然重重拍案,震得青铜烛台摇曳不止:"准奏!
即日起暂停上官云龙案,着欧阳铮为钦差大臣,三日后启程西南!
"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群臣,最后定格在欧阳嵩身上,"若查无实据..." 皇帝的声音裹着冰碴,"欺君者,诛九族!
"三日后,欧阳铮身着钦差服饰,快马加鞭抵达西南边境大营。
刚至营门,一阵凛冽寒风裹挟着黄沙扑面而来,军旗烈烈作响,与远处传来的隐隐战鼓交织,透着肃杀之气。
营中士兵往来奔忙,看到钦差到来,纷纷停下脚步,投来好奇又敬畏的目光。
营内,守将张威匆匆出迎,抱拳行礼,脸上带着几分拘谨:“末将张威,恭迎钦差大人!”
欧阳铮目光如炬,打量着眼前这位将领,见他铠甲虽破旧却擦拭得锃亮,眼神坚毅,心中暗自点头,“张将军不必多礼,本皇子此番前来,为的是彻查大军溃败一事,还望将军配合。”
踏入中军大帐,帐内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墙上挂着大幅的西南军事地图,几案上堆满了军报文书。
欧阳铮径首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山川地势,神色凝重,“张将军,如今楚军动向如何?
我军防线部署可有调整?”
张威上前一步,指着地图说道:“回大人,楚军近日在西南一带频繁试探,似有再度进攻之势。
我军目前依靠现有防线坚守,但粮草供应吃紧,兵力也略有不足。”
欧阳铮微微皱眉,“粮草之事,本皇子定会着力解决。
至于兵力,本皇子此番带来一道旨意,即日起,本皇子将接管军队指挥权,张将军,你可愿助本皇子一臂之力?”
张威闻言,先是一怔,旋即单膝跪地,朗声道:“末将愿听从大人调遣,万死不辞!”
帐内其他将领见状,也纷纷跪地,齐声应和。
欧阳铮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好!
诸位将军,从今日起,我等同仇敌忾,定要将楚军击退,一雪前耻!”
随后,欧阳铮在张威的陪同下深入军营各处巡查。
只见士兵们或是无精打采地擦拭着兵器,或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脸上满是疲惫与迷茫。
营地中弥漫着一股压抑沉闷的氛围,与战场应有的激昂士气大相径庭。
欧阳铮心中一沉,深知若不解决士气问题,即便有再好的战略部署,也难以赢得这场战争。
当晚,欧阳铮下令在军营中央的校场燃起数堆篝火,召集全体将士。
将士们陆陆续续来到校场,或坐或站,眼神中透着疑惑。
欧阳铮登上高台,目光扫过台下的每一位士兵,高声道:“弟兄们!
本皇子初来乍到,却看到大家士气低迷,心中很不是滋味。
我知道,之前的败仗让大家受了委屈,可咱们是堂堂的大汉子民,是守护家国的勇士,怎能被这点挫折打倒?”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西南的土地,是咱们的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守护下来的,如今楚军犯境,烧杀抢掠,咱们的百姓正遭受苦难!
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看着他们受苦,而无动于衷吗?
不!
我们要拿起武器,为了国家,为了亲人,为了脚下这片土地,拼上一切!”
说到此处,欧阳铮的声音微微颤抖,满是悲愤与坚定。
台下的士兵们渐渐被他的情绪感染,开始交头接耳,眼中有了一丝光亮。
欧阳铮趁热打铁,“从现在起,本皇子与大家同生共死。
粮草不足,我己派人加急运送,不日便到;军备老旧,本皇子会从京城调派一批精良兵器。
咱们要让楚军知道,我们的拳头,依然硬得很!”
“杀!
杀!
杀!”
不知是谁率先喊了一声,紧接着,校场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士兵们纷纷握紧拳头,眼中闪烁着炽热的战意。
欧阳铮看着士气大振的将士们,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他知道,这便是胜利的希望。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军营,欧阳铮再次来到校场。
此时,士兵们己在将领们的组织下,整齐列队,开始了新一天的训练。
看着那一个个挺拔的身姿,听着那一声声响亮的口号,欧阳铮嘴角微微上扬,大步走向训练队伍,准备亲自督战。
正训练间,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传令兵匆匆入帐,神色慌张,“大人,楚军有新动向,似有一支精锐部队正向我军左翼防线逼近!”
欧阳铮霍然起身,目光如电,“来得正好!
张将军,即刻点齐三千精锐,随本皇子前往左翼,定要将楚军击退!”
随着一阵急促的战鼓敲响,欧阳铮身披银甲,手持长枪,率领着军队疾驰而出,向着左翼防线奔去。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