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梧桐树下的方程式

>>> 戳我直接看全本<<<<
2000年9月1日,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梧桐大道铺满碎金般的阳光。

林深背着帆布包穿过校门,听见广播里循环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新生报到处的帐篷下,金融系的横幅被风吹得掀起一角,露出"欢迎未来金融精英"的烫金大字。

"同学,要加入金融协会吗?

"清甜的女声从身后传来。

林深转身时,看见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生,白衬衫领口别着枚银色校徽,手里的文件夹夹着《上海证券报》。

她蹲在地上整理宣传册,露出后颈纤细的脊椎骨,发尾用黑色皮筋松松束着。

"顾雪?

"他读出她胸前的工作证。

女生抬头,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阳光穿过她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影,林深忽然想起前世在陆家嘴金融峰会上,她作为新锐基金经理发表演讲时的模样——那时她总爱穿深蓝色套装,领口别着同样的银校徽。

"新生名单上见过。

"他接过她递来的传单,背面是手写的股市分析:"科技股触底反弹信号明显,建议关注通信板块。

"顾雪注意到他的目光,耳尖微微发红:"随便写着玩的,你也是金融系的?

"他们并肩走向宿舍区,法国梧桐的影子在路面织成棋盘格。

顾雪指着远处的光华楼:"听说这楼造价三个亿,我们系的教授参与了融资方案。

"林深摸出裤兜里的BP机,上面显示着中介小王的短信:"陆家嘴C02地块周边规划公示,容积率调整至5.0。

""顾雪,"他忽然停下脚步,从帆布包掏出一张餐巾纸,用圆珠笔画出K线图,"如果现在有笔资金,你会投哪里?

"她盯着纸上的曲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夹边缘:"教育,"她脱口而出,"WTO快入世了,成人教育市场会爆发。

"宿舍楼前的公告栏贴着租房广告,林深撕下一张"求合租,限女生"的纸条。

顾雪看着他的动作挑眉:"新生就开始校外租房?

"他将纸条折好塞进钱包,想起阁楼里的服务器正在母亲的监督下"吹电扇散热":"有些东西需要更大的空间。

"下午的计算机课上,林深正在给苏晚晴发邮件,讨论论坛升级方案。

教室后排突然传来惊呼,顾雪举着笔记本电脑站起来:"老师,我的系统崩溃了!

"她的屏幕上布满乱码,像极了前世病毒爆发时的景象。

"是爱虫病毒。

"林深快步走到她身后,拔掉网线,熟练地调出任务管理器。

2000年5月爆发的这场病毒危机,此刻正在校园网里悄悄蔓延。

顾雪看着他敲下一行行指令,袖口露出的蝴蝶胎记在日光下若隐若现:"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暑假在网吧做***。

"他删掉注册表中的异常程序,屏幕恢复正常时,瞥见她桌面上的文件夹——"深林科技可行性报告"。

顾雪慌忙合上电脑,耳尖红得要滴血:"随便写的...""不是随便写的,"他首视她的眼睛,"教育和金融,我们都需要。

"放学后,林深带着顾雪来到弄堂里的"服务器机房"——那是父亲单位闲置的自行车棚,现在摆满了二手电脑。

苏晚晴正蹲在地上给机器除尘,白T恤后背洇着汗渍:"晚晴,这是顾雪,金融系的学妹。

"两个女生对视的瞬间,老式吊扇在头顶发出"吱呀"声。

顾雪注意到苏晚晴腕间的银杏叶手链,和自己文件夹里的银杏书签图案相同。

苏晚晴看见顾雪鞋尖的泥点,想起今早路过建筑工地时,那个蹲在围栏边看图纸的身影。

"我看过你们的网站,"顾雪从包里掏出U盘,"用户增长模型可以优化,付费转化率还有提升空间。

"苏晚晴眼睛一亮,拽着她坐到电脑前:"快说说,我们现在用的是最基础的PHP..."林深靠在门框上,听着她们交替的说话声,忽然想起未来的深林集团会议室——那时她们会坐在椭圆形会议桌两端,一个分析财报,一个演示技术方案。

申建建筑公司的会议室里,七个穿着工作服的男人围着长桌抽烟。

林深推开门时,浓重的烟味让他皱眉,父亲腿上的绷带还渗着血,正用搪瓷缸子给大家倒茶。

"林总,"项目经理老张吐了个烟圈,"整改方案要多花三百万,我们小公司扛不住啊。

"墙上的日历停在8月31日,红笔圈着"发工资日"。

林深摸出顾雪做的成本分析表,指尖划过"安全培训""防护设备"的预算项:"老张叔,我算过,事故率每降低1%,工期能缩短5天。

"父亲咳嗽着替他补充:"阿深联系了建交委,下个月有个安全示范项目..."老张突然拍桌子:"示范项目能当饭吃?

我们现在连钢筋款都欠着!

"烟灰簌簌落在他磨破的袖口上,林深看见他手腕内侧的疤——那是前世父亲出事后,他冒雨送老张去医院时留下的。

"这样吧,"林深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陆家嘴地块的设计图,"这个项目交给你们做,但有两个条件:一是全员参加安全培训,二是用这批钢材。

"他指着屏幕上的"宝钢高强度钢筋",老张的眼睛突然亮了:"这钢材...贵是贵,可抗灾等级能到八级。

"会议结束时,夕阳把工地染成金红色。

林深扶着父亲走向自行车棚,听见身后传来老张的嘀咕:"这小子比他爸狠,可眼神像..."父亲忽然握住他的手,粗糙的掌心贴着他虎口的茧:"阿深,你做的事,爸不懂,但爸信你。

"晚上,林深在阁楼里给顾雪发消息:"建筑公司账上还有多少流动资金?

"屏幕蓝光映着他的脸,苏晚晴抱着新到的《黑客攻防技术》爬上木梯:"论坛注册用户破万了,唐家三少说下周爆更。

"她的发梢沾着蚊香灰,林深伸手替她拂去,触到一片温软。

BP机突然震动,是小王发来的照片:C02地块周边竖起了"浦东金融核心区"的规划牌,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

苏晚晴凑过来看,发香混着油墨味:"这地方以后会很热闹吧?

"林深看着照片里的黄泥地,想起前世在这里举行的深林集团奠基仪式,那时苏晚晴的教育平台己经覆盖千万用户。

"会热闹的,"他轻声说,"但现在需要有人种树。

"苏晚晴没听懂他的比喻,却看见他眼中倒映的星光,比老虎窗外的银河更明亮。

她忽然想起今天在工地看见的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此刻在阁楼的灯光下,这句话有了全新的重量。

九月的第一个周末,林深在图书馆遇见顾雪。

她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着《货币银行学》和《国富论》,笔记本上写满汇率计算公式。

阳光穿过她的睫毛,在书页上投下颤动的影,他忽然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时,她在交易室里盯着屏幕的模样——那时她己经能精准计算对冲风险的系数。

"这里有人吗?

"他举起手里的《国际金融》。

顾雪摇头,收拾出半张桌子时,一张纸从书中滑落。

林深捡起时,看见上面画着起点中文网的用户增长曲线,拐点处标着"VIP付费制度建议"。

"昨晚失眠画的,"她耳尖发红,伸手要拿回来,"你们的网站...用户留存率可以通过积分系统提升..."林深按住她的手,指尖触到她手腕的脉搏:"明天来弄堂吧,我们需要你这样的脑子。

"那天傍晚,他们三人在自行车棚里吃小笼包。

顾雪用筷子尖戳破汤包,汤汁溅在报表上:"会员体系可以和金融产品结合,比如阅读积分兑换理财券..."苏晚晴突然放下筷子:"我懂了!

就像银行的积分商城!

"林深看着她们眼中的光,忽然想起未来的深林生态——文娱、金融、教育环环相扣,如同此刻缠绕在自行车把手上的常春藤。

深夜,林深送顾雪回宿舍。

月光把梧桐树影投在路面,她忽然停住脚步:"你是不是早就认识我?

"他看着她镜片后的眼睛,那里映着碎钻般的星光:"在另一个时空里,我们是很好的搭档。

"她笑起来,露出左侧的梨涡:"那这个时空,我们要一起改变世界吗?

"远处的钟楼敲了十一下,林深想起前世坠楼前最后看见的星空,和此刻头顶的月亮并无不同。

他伸出手,掌心向上:"从明天开始,一起。

"顾雪将手放在他掌心,温度透过皮肤传来。

这不是握手,也不是承诺,而是两个灵魂在时代的河流里,终于找到了共同的锚点。

梧桐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远处的复旦大学光华楼顶上,"博学而笃志"的校训在月光下清晰可辨。

九月中旬,父亲的腿伤终于痊愈。

林深在自行车棚里支起电脑桌,教他使用打字机。

老式机械键盘的"咔嗒"声里,父亲皱眉盯着屏幕:"阿深,这字怎么歪歪扭扭的?

""这是五笔输入法,"苏晚晴递来一杯菊花茶,"叔叔可以先学拼音。

"她穿着淡紫色的围裙,上面沾着母亲调的浆糊——她们上午在给网站打印宣传海报。

父亲忽然指着屏幕:"晚晴,你写的小说叫《银杏树下》?

我年轻时候也给你阿姨写过诗..."母亲在厨房喊吃饭的声音救了苏晚晴。

她慌乱中碰倒了墨水瓶,黑色汁液在白纸上晕开,像极了未来深林教育的LOGO。

林深看着她手忙脚乱的模样,忽然想起前世参加她的颁奖典礼,主持人念出"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时,她裙摆上也沾着类似的墨渍。

晚饭时,顾雪带来了好消息:"建交委通过了我们的安全示范项目申请,第一笔补贴下周到位。

"母亲给她夹了块红烧肉,油渍溅在她白衬衫上:"姑娘家别总盯着数字,多吃点肉。

"顾雪低头吃饭,镜片后的眼睛弯成月牙,这是她第一次在弄堂里感受到家的温度。

深夜,林深独自坐在阁楼里。

月光透过老虎窗,照亮了墙上的时间表:2001年入股腾讯,2003年布局淘宝,2009年关注比特币。

他摸出藏在地板下的怀表,表盘内侧的拉丁文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这不是预言,而是他用二十年血泪换来的经验。

楼下传来母亲和苏晚晴的低语。

他悄悄掀开一点楼板,看见两个女人坐在八仙桌边,母亲正在给苏晚晴编手链——用的是他小时候的银锁熔掉打的银丝。

苏晚晴手腕扬起时,银杏叶吊坠晃了晃,和顾雪文件夹里的书签遥遥相映。

窗外起了风,带来第一丝秋意。

林深打开电脑,起点中文网的后台数据正在跳动:在线用户12345,新增签约作者17人。

他新建文档,写下第一行字:"致未来的读者,这是一个关于坚持与相信的故事。

"键盘敲击声中,远处的东方明珠塔亮起了彩灯。

2000年的上海秋夜,有人在弄堂里编织代码,有人在图纸上勾勒未来,有人在月光下计算着梦想的方程式。

而林深知道,所有的伏笔都己埋下,如同深植地下的根系,终将在某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长出遮天蔽日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