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老子英雄儿好汉
“殿下,这是御膳房今天新杀的羊肉,然后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炖的羊肉汤,皇后娘娘特地吩咐御膳房给您送过来补身体。”
一碗羊肉汤足可见独生子女家庭的待遇,整个大明朝谁能比得了?
但小朱这身板儿这么结实,壮得跟头牛一样,还需要补吗?
刚吃一口羊肉,朱厚照就忍不住吐了出来。
“这是人吃的玩意儿吗?
这么难吃!”
朱厚照怀念自己吃的回锅肉和水煮肉片了,那是他妈妈的拿手菜,可惜现在永远都吃不到了。
不敢继续去想,他怕自己忍不住哭红双眼。
“奴婢万死!
奴婢也不知道这御膳房的人...”“行了,御膳房的手艺本宫知道,你跪那么远干什么?
狗一样的东西,还不快死过来,靠本宫近一点儿还能吃了你不成?”
刘瑾顿时战战兢兢地缓缓靠近,预备着自己又要飞出几丈之外。
但等了半天,发现殿下竟然拍着自己肩膀,所期待的事情并未发生。
朱厚照决定自己来试一试做回锅肉和水煮肉片,唤醒穿越时空的妈妈的味道。
“刘瑾,本宫有一件大事需要你去办!
本宫身边最信任的人就是你了,虽然有时候对你下手有点儿重,但打是亲骂是爱,本宫还是很看重你的。
所以,这件事非你刘瑾出马不可!”
“殿下,您不用说了,奴婢一切都明白,殿下在奴婢心中也是最重要的人,奴婢...”“行了,本宫也明白!
少说话,多干事。
你等会儿就出宫去,至于做什么,本宫到时候给你写一张纸条,记住,一定要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刘瑾点头如捣蒜,心想:殿下还是离不开咱的,把这么绝密的差事交给自己。
出了宫门,刘瑾按照朱厚照的吩咐,打开了纸条,几排字陡然映入眼帘。
“新鲜猪肉十斤,肥瘦相间一块,精瘦肉一块,各种配菜和辅料如下:辣椒、五香粉、淀粉......”刘瑾擦了擦自己的双眼,再次确认一番,一个不认识就算了,可这猪肉是啥肉?
难道是一种肉?
也怪不得人家刘瑾,猪肉在这时叫豕,乃是上等阶层看不都看不一样的垃圾食物,普通百姓也基本上很少买来吃。
东坡肉是有名,但那是苏东坡被贬之后在黄州想吃肉,不得己才去买的猪肉。
但就是这么凑巧,成了后世一道著名的美食。
“这就是殿下交给咱家的绝密差事?
莫非殿下是想要考验咱家?
嗯,很有可能!”
一想到这儿,刘瑾顿时虎躯一震,带着五肢不全的有用之身,开始在京城的集市里面大海捞针。
朱厚照也就刚刚吃完饭不到半刻钟,正准备睡个午觉,然后再想该如何拯救苍生的他一脸不情愿的被请到了上课的地方。
看到站在上面的杨廷和(在正德朝担任大明内阁首辅,并在正德皇帝驾崩后,主导嘉靖皇帝继位为新君。
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儿子,叫杨慎。
),朱厚照这才反应过来,下午的课开始了。
对了,大明朝皇子的课程几乎一年到头都排满了,除非老师们请假不来,就算老师不来,你也得去詹事府读书练字啥的。
总之,这就是皇室精英教育,这才培养出朱厚照如此优秀的正德天子。
“臣见过殿下!”
“杨师傅请起!
您是我的老师,这么客气干什么?
在这詹事府里,不分君臣,只有老师和学生。”
对这样一号人物,朱厚照多少得放点儿尊重,说不定以后还得跟他请假呢,先打好关系,以后好方便办事。
“君臣之礼不可失,殿下虽有尊师重教之心,可这份心,做臣子的却受不起。”
听到尊师重教这几个字,朱厚照顿时小脸一红,这杨廷和是不是在讽刺自己?
天天翘课开小差,也能算尊师重教?
不对,应该是讽刺小朱,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杨师傅,你这话就不对了。
在外面咱们是君臣,在詹事府内,你是老师,我是学生,这有问题吗?”
“殿下说的是,没有...”“那不就完了!
好了,咱们开始上课吧!
本宫上午请假去了一趟坤宁宫看望母后。
这才半日不上课,全身下上都觉得甚是难受!”
杨廷和:“......”“殿下一片孝心,臣自愧不如!”
看着杨廷和那阴晴不定的脸色,朱厚照就只是在心里骂着小朱。
你老爹给你请了这么顶级的老师,你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真不是个东西!
***刚一坐下,朱厚照就看到杨廷和拿起了一本西书五经中的《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一段话乃是出自于《礼记.学记》,殿下可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杨师傅,这不是很简单嘛!
说的是玉不雕琢不成器,人不学习不明道。
为此,古代仁君圣王建邦立国,治理民众,一定要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我不仅知道这一段,我还知道后面一段。”
朱厚照故意晃了晃脑袋,搜刮着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礼记》中的内容。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杨廷和顿时愣住了,这太子殿下何时学会了这一段?
莫非太子殿下转性了?
也想当那三好学生?
“杨师傅!
杨师傅!
你怎么了?
我这段难道背错了?”
“没有!
没有!
殿下背的完全正确,正是其中的内容。”
在杨廷和一脸震惊下,朱厚照继续说道:“这段讲的是教学相长。
简单来说便是教育学互相贯通,谁也离不开谁。
只有学了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别人才明白自身的短处,以此进行自我改正和提高。
杨师傅,本宫说的对不对?”
“对!
正是此意!
看来殿下己经将这篇文章谙熟于心了,那今日的课程也就没有再讲下去的必要了。”
“杨师傅,什么意思?”
“殿下,今日的课就到这里结束,咱们明日再学新的内容。”
没什么意思,你尼玛都把我要讲的讲完了,你让我还教什么?
“这就下课了?
不是才刚刚开始吗?
本宫还想多学会儿呢!
不过杨师傅都这样说了,那就下课吧!
从小父皇和母后就教过本宫,做学生的,一定要听老师的话。
杨师傅,你辛苦了!
那本宫就走了?
本宫真走了?
到时候父皇找过来,你可不能说是本宫请假提前逃课了!”
“殿下请便!
臣自当如实禀报。”
杨廷和脸色一阵青一阵紫,这老师干得,真得劲儿!
上班半小时,工资照样领。
可太子殿下才几日不见,竟变化如此之大,难道真是开窍了?
文曲星君附体?
杨廷和从詹事府出来,没有丝毫耽搁,一路小跑着去御书房求见弘治皇帝,太子的学业总算有了起色,作为老师的他,必须要第一时间联系家长,不对,应该叫面见家长。
可惜了明朝没有钉钉和微信群,不然他也不用费这劲儿从詹事府跑到御书房了,这两地之间可不短。
但秉持着一颗老师的良心,杨廷和觉得多走几步又能算得了啥?
老夫就是要做大明的西有好老师!
“陛下,詹事府杨大人在外求见?”
“杨爱卿来了?
快传!
肯定是与太子有关。”
进了御书房,杨廷和先是行礼,然后便将方才太子朱厚照的表现一五一十的向弘治皇帝这位家长说明,一字不差,也不添油加醋。
“陛下,太子殿下此前虽时常上课分神,也经常以各种理由告假不来上课,但今日却能对《礼记》中的内容掌握如此之深,臣替陛下贺,替大明贺!”
“当真如此?
爱卿莫不是为了安朕的心,故才有此说辞。”
作为家长的弘治皇帝当然第一时间是不相信,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那宝贝儿子怎么会突然一下就开悟了呢?
这不科学!
“臣不敢欺瞒陛下!
陛下让微臣担任太子师,可微臣此前实在是愧对陛下的信任,太子的学业一首徘徊不前。
但今日太子殿下似乎大有洗心革面之心,不仅态度恳切,还在课上表现得如此惊艳,这乃是国家之幸!
社稷之幸啊!”
见杨廷和言之凿凿的模样,弘治皇帝这才相信他说的话。
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还是想亲眼看到太子的学业到底有什么变化。
“如若真像卿家所说,那朕定要找个时间去考教一番太子。
看看他到底学业如何!”
没人发现,弘治皇帝此时脸都开始涨红,颇有些扬眉吐气,与有荣焉。
老子英雄儿好汉,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朕不管,可朕的儿子一定不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