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位于城市和农村的交界处,生源一小部分来自城里,绝大部分来自附近的村屯。
那个时候小学总共六个年级,一个年级三个班,一个班级大概五六十人吧。
进去学校最吸引我的是学校院内挨着大门的食杂店,这或许是东北特色,无论是小学、初中、亦或是高中,学校里都会有个食杂店,后来大了才知道,这不是一般人能开的,店主都是校领导的亲属。
办完入学手续,我妈给了我一元钱,这在当时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我当即跑到食杂店消费,我妈喊着:“自己家开店,你还在外面买啥”,可是我怎么会听呢,从小我就叛逆。
我斥资2毛钱买了一个水晶戒指,转身送给了妈妈,我妈高兴极了,当即又给了我一元钱,现在想想我要是一首保持这种情商,现在的生活可能会很好吧。
班级都是提前分好的,每个班级的学生名单都贴在门上,办完报到手续就找班级。
我记得每个门前都乌泱泱的全是人,大家往前排挤着,好像不先看到名单就分不到班级一样。
妈妈在一年一班的门上看到了我的名字,“小野,你被分到了一年一班,快过来!”
,我背着一个空荡荡的书包屁颠屁颠的跑了过去。
教室里小朋友们叽叽喳喳,有的人坐在椅子上,有的人在过道跑着。
教室不算大,书桌总共分了西列,书桌和椅子都是实木的,桌面上全是划痕,都是些不知所以的图形和文字,那时我还在想到底是哪个学长这么不爱惜桌椅,后来我刻的更狠。
我的第一任班主任姓李,是位女老师,说来也怪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清楚的记得她叫李桂华,但是她的样子我己经记不起来了,只记得她留着齐耳短发。
李老师介绍了自己,同时对我们这些一年级小豆包的到来表示欢迎,她告诉我们学校是梦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探索未知、结交朋友,诸如此类说了很多,让当时的我对小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就这样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小学生,那年我七周岁。
有件事值得提一下,前文介绍过我家离距离学校不到二百米,但是我爸执意要买个摩托送我上学,妈妈知道其实是老爸喜欢,因为家里有些积蓄也就同意了。
那个年代家里拥有一辆摩托车,绝对是家庭富裕的象征。
让我妈没想到的是,老爸一步到位买了当时最火的摩托-嘉陵125,它是中国知名摩托车制造商嘉陵摩托车公司生产的,也是该公司生产的一款非常受欢迎的摩托车型号,被誉为一代经典。
老爸买这款摩托花了一万多元,这件事让老爸在邻里间赚足了颜面,当然老爸几乎没有用这辆摩托接送过我。
这辆摩托陪着我爸征战了很多年,多年以后由于家里境况日渐衰落,老爸才忍痛卖了它,这是后话。
当然这么大的一笔开销,也成为老妈日后埋怨我爸的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