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春光无限好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回到自己的房中看着自己的生辰礼,将红封打开,细细的数,十两……一共一百一十两。

贺礼中还有一百两。

一共两百一十两。

李酒酒倒腾出来一个木匣子,将银票还有金银器放在里面。

李酒酒试探的抱了下,好沉,抱不动诶。

周氏看着自家的守财奴抱不动,便上前将木匣子抱了起来,放在了衣柜里,小酒儿呲着一口小白牙,甜甜道,“谢谢娘亲。”

翌日,太阳从窗子照了进来,小酒儿迷迷糊糊的从床上爬了起来,“娘~亲~”周氏走了进来将小酒儿抱起来洗漱之后,就去吃早饭,小酒儿自己坐在凳子上,一勺勺的吃,周氏身后则是站了一个陌生的婆子,看着女儿乖巧的小模样。

周氏脸上满是慈爱,揉了揉小酒儿的头顶,温柔的说,“给你配了个丫鬟,小酒儿想想给她起个名儿。”

名字,小酒儿仔细的在脑中搜索,古代文献资料,小丫鬟都叫什么名字。

...嗯,就叫岁岁吧。

“碎碎~”周氏没有多想,自家女儿自小便聪慧,起个名字而己。

擦了擦嘴,周氏向小酒儿介绍道,“这位是李嬷嬷。”

李嬷嬷满脸笑容,福了福身,“小姐安好。”

小酒儿也甜甜道,“李磨磨~好~。”

李嬷嬷满脸喜色,主家都是好相处的人。

不一会儿,一个娃娃脸的少女走了进来,俯身道,“小姐安好,请小姐赐名。”

“岁~碎~。”

随后小酒儿将她扶了起来,“谢小姐。”

今天中午应该是厨娘做的饭,好期待哦。

“小酒儿!”是三姐儿,李飒飒看到李酒儿便忙抱起她就走,边走边道,“厨娘做的鲜花饼,我们去尝尝。”

“好呀~”到了堂屋发现几个孩子都在等着,不一会儿一盘看着又香又酥的鲜花饼被端了上来,一人拿了一个,小酒儿咬了上去,唇齿留香,又酥又甜又香。

“好好次哦。”

吃完后,几个孩子意犹未尽的擦了擦嘴。

来到了堂屋的鱼塘前,李琪傻里傻气的问道,“怎么在这里挖了一个坑啊?”

李尔尔温声道,“这应该是一个鱼塘。”

李叭叭不服气的说,“鱼塘里有鱼,这鱿鱼,多疑不是鱼塘。”

李酒酒∶额,咋感觉有些道理的。

李依依和李飒飒几个笑得合不拢嘴,李尔尔抿了抿嘴,“鱼塘不一定有鱼。”

李叭叭依旧嘴硬,“那为什么叫鱼塘?”

李尔尔沉默。

李酒酒憋笑,荷呵呵呵。

李柳柳兴奋地提议道:“我们去买鱼吧。”

她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己经看到了那些鲜活的鱼儿在鱼塘中游。

“好诶。”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小孩的认可。

李依依犹豫,“不知道奶奶会不会同意。”

一群孩子来到了李婆子刘氏跟前,捶腿 捏胳膊,捏手,捏手指,锤……李酒酒目瞪口呆的看着抢占先机的哥哥姐姐们,看着他们朝自己使眼色,上前扑倒刘氏的怀中,“奶奶~最好啦~窝们~想去买鱼鱼~”“好不好~最好的奶奶~”刘氏被哄的合不拢嘴,“好好好。”

“嘻嘻。”

不知道是老几,大喊一声快走,几个孩子一哄而散。

李老婆子反应过来,看着他们的背影,有些着急,旁边的刘嬷嬷安慰道,“老夫人不必担心他们身边有丫鬟跟着呢!以后我吩咐侍卫跟着少爷小姐们。”

“儿孙孝顺,老夫人有的享福喽。”

李婆子按下心中的担忧,笑着点头。

幸亏马车足够大,几个孩子在里面坐着,丫鬟小厮们跟在马车外面,李斯撩开马车帘子,看到跟在马车后面的丫鬟小厮们,垂眸沉思。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闹市,几个孩子下了马车,沿着闹市向前走,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的叫着。

走走停停,几个孩子手中或多或少的拿着些小吃食,终于看到了一个卖鱼的小摊贩。

“有金鱼诶。”

李务率先看到,几个孩子围着摊子,摊贩看到有了客人,立马打起精神,“小客官看我们这小金鱼,个个都活蹦乱跳的,新鲜着呢。

一条也就二文钱,还有这个小黄鱼都是二文。”

小酒儿看中一条小红鱼,立马指着说,“我要这个小红鱼。”

“好嘞客官。”

“我要小金鱼。”

几个孩子七嘴八舌的道。

“好嘞,客官。

几位小客官要了这么多条,一看你们就没有拿鱼缸 我送你们一个木盆可好。”

“好。”

李依依让丫鬟小菊掏了钱。

买完之后,快到中午了,别人坐着马车回了府。

到了家中,李酒儿率先跑到堂屋,她好期待今天中午的饭食啊。

看到家人都在堂屋中坐着闲聊,小酒儿一一叫人,就在娘亲旁边的椅子上坐好。

仆人们开始端菜上来,三荤三素。

“好香哇~”“糖醋里脊~锅包肉~酱肘子~”不过孩子们虽然眼馋,但都没有动筷,看李老汉先尝了一口酱肘子,才开始迫不及待的用餐。

饱餐过后,小酒儿揉着肚子躺在贵妃椅上,喝着周氏喂的酸渣汤好不惬意。

随口感叹,“春光无限好啊~”周氏听到之后 ,只当是她在哪里听的也没有在意。

晒着太阳不一会儿鼾声响起,周氏给她盖了个薄被。

李文轩处理好公务,一个差役上前,拱手道,“府衙外有一名男子求见,自称上官夫子。”

李文轩听罢,起身亲自去接见。

“上官兄,好久不见!”“李兄,恭喜啊!”

“请!”两人坐下后,李文轩问道,“上官兄,近日如何啊。”

上官景摸了摸胡须道,“李兄自是知道我心不在官场上,年前便辞官归家。

在家中甚是无聊,正巧看到李兄的信,便前来了。”

听罢,便知上官景同意了,真诚道,“那家中子弟便有劳上官兄了。”

“那便明日开始授课?”

“好。”

两人闲聊后,上官景便起身告辞了。

晚膳,李文轩趁着家中人都在,将明日开始启蒙的事告诉了众人。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