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敲打着酒吧的玻璃窗,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弹奏着一首无名的曲子。
孟晓雨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位置,指尖在吉他弦上轻轻划过,发出几个零散的音符。
酒吧里人不多,三三两两的客人散落在昏暗的灯光下,大多自顾自地喝酒聊天,
很少有人真正在意台上的表演。"接下来带来一首原创歌曲,《雨巷》。
"孟晓雨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整个空间,轻柔却带着某种坚定的力量。她闭上眼睛,
手指开始在琴弦上舞动。前奏是一段略带忧伤的旋律,像极了窗外连绵不断的雨。
当她开口唱出第一句歌词时,酒吧角落里的一个男人抬起了头。顾沉本来只是进来避雨的。
他刚从一场无聊的商业会议中脱身,疲惫不堪,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喝一杯,
等雨小些再回家。他漫不经心地听着台上的表演,直到那个女孩的声音像一缕清泉流入耳中。
了昨日的自己/他问我为何还在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实现的梦..."顾沉的酒杯停在半空。
这声音——清澈中带着沙哑,温柔里藏着力量,还有那歌词,简单却直击人心。
作为音乐制作人,他听过无数歌手的声音,但很少有能让他一瞬间就屏息凝神的。
他放下酒杯,专注地望向舞台。女孩穿着简单的白 T 恤和牛仔裤,长发随意地扎在脑后,
没有任何刻意的修饰,却有一种自然的美。她的眼睛闭着,完全沉浸在音乐中,
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她和那把吉他。孟晓雨感觉到有人在注视她,
但她习惯了在表演时忽略观众的目光。这首歌是她在一个雨夜写的,
当时她刚被前一家唱片公司拒绝,独自走在回家的巷子里,雨水和泪水混在一起。
那种被梦想抛弃的感觉,至今想起来仍让她胸口发紧。歌曲进入高潮部分,
她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一些,指尖用力拨动琴弦。就在这一刻,
酒吧的灯光恰好打在她的侧脸上,顾沉看到一滴泪从她眼角滑落。那滴泪像一颗流星,
击中了顾沉心中某个沉睡已久的角落。
他已经很久没有因为音乐而感动了——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他制作的歌曲越来越商业化,
越来越远离他最初爱上音乐的初衷。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孟晓雨缓缓睁开眼睛,
酒吧里响起零星的掌声。她微微鞠躬,然后开始收拾吉他。这只是又一个普通的演出夜晚,
明天她还要去咖啡店打工,生活不会因为一首歌而改变。“那首歌,是你自己写的吗?
”一个低沉的男声突然在身旁响起。孟晓雨抬头,看到一个高大的男人站在舞台边缘。
他穿着剪裁考究的深灰色西装,领带已经松开,整个人散发着一种不刻意的优雅。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睛——深邃如墨,此刻正专注地看着她。“是的。
”孟晓雨简短地回答,同时把吉他装进琴箱。她遇到过太多搭讪的客人,
大多只是想请她喝一杯或者要电话号码。“我很喜欢。”男人说,“特别是副歌部分的转调,
很特别,像是...一种克制的爆发。”孟晓雨的动作顿了一下。
一般人只会说“好听”或者“有感觉”,很少有人能准确指出她创作中的技巧运用。
她重新打量这个男人,注意到他修长的手指和耳朵上若隐若现的耳钉——音乐人的标志。
“谢谢。”她的语气软化了一些,“你是做音乐的?”"顾沉。"他伸出手,"音乐制作人。
"孟晓雨的眼睛微微睁大。顾沉,Siren 音乐的王牌制作人,圈内人称“金耳沉”,
经他手的歌曲十有八九会火。她曾在杂志上看到过他的照片,但眼前的真人比照片更有气场。
“孟晓雨。”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握住了他的手。他的手掌温暖干燥,握力适中,
给人一种奇怪的安心感。"孟小姐,有兴趣聊聊吗?我有些关于音乐的想法想和你分享。
"顾沉指了指酒吧角落的一张桌子,"就几分钟。"孟晓雨本能地想拒绝。
上次有制作人找她“聊聊”,结果是看中了她的外貌而非才华,还试图对她动手动脚。
但顾沉的眼神中没有那种令人不适的打量,只有纯粹的对音乐的兴趣。“好吧,
但我十点半要下班。”她拎起琴箱,跟着顾沉走向角落的桌子。顾沉为她拉开椅子,
然后招手向酒保点了两杯热茶。“我看你不像喝酒的样子。”他解释道。
这个细节让孟晓雨有些意外。大多数男人在这种场合都会点酒,
仿佛酒精是某种必要的社交润滑剂。"你的《雨巷》,"顾沉开门见山,
"歌词写的是你自己的经历吗?"孟晓雨捧着茶杯,热度透过陶瓷传到掌心。“算是吧。
去年我被一家唱片公司拒绝后写的。”“他们为什么拒绝你?”"说我的风格太小众,
不够商业化。"孟晓雨耸耸肩,"他们想要的是能立刻火的流量歌曲。"顾沉点点头,
脸上闪过一丝孟晓雨读不懂的表情。“现在音乐市场确实如此。但真正打动人心的,
往往是那些有真实情感的作品。”“就像《雨巷》?”孟晓雨忍不住问。"就像《雨巷》。
"顾沉肯定地说,"孟小姐,我正在筹备一个新项目,寻找有原创能力的歌手。
你的声音和创作风格很符合我的设想。"孟晓雨的心跳加快了。这是她梦寐以求的机会,
但过去的经历让她警惕。“什么样的项目?”"一张以城市情感为主题的原创专辑,
不追求商业爆款,而是想做些有质感的音乐。"顾沉从西装内袋取出一张名片递给她,
"如果你有兴趣,明天可以来我工作室详谈。"孟晓雨接过名片,
上面烫金的“Siren 音乐”字样在灯光下闪闪发亮。这是业内顶尖的公司,
多少人挤破头想进去。"为什么是我?"她直接问道,"你只听了我一首歌。
"顾沉微微一笑,那个笑容让他严肃的面容瞬间生动起来。“我做这行十年了,
有些声音一听就知道有没有。你的声音里有故事,这是训练不出来的。
”窗外的雨似乎下得更大了,雨滴拍打窗户的声音与酒吧里低沉的爵士乐交织在一起。
孟晓雨看着顾沉的眼睛,那里面的真诚让她动摇。“我会考虑的。”她最终说,
把名片小心地放进钱包。"期待你的回复。"顾沉站起身,从钱包里抽出几张钞票放在桌上,
"茶我请。雨很大,需要我送你回家吗?""不用了,我住得不远。"孟晓雨摇头,
突然想起什么,"等等,你怎么知道我不喝酒?"顾沉指了指她左手无名指上淡淡的戒痕,
“戒酒的人通常会有这种痕迹。我父亲也有。”孟晓雨下意识地捂住手指,
没想到他观察得这么仔细。“一年零三个月了。”她轻声说。"不容易。"顾沉点点头,
没有多问,"明天见,希望如此。"他转身走向门口,修长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雨幕中。
孟晓雨坐在原地,感觉刚才的一切像一场梦。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张名片,
心跳仍然没有恢复正常。窗外,雨还在下,但似乎没那么冷了。第二天早晨,
孟晓雨站在 Siren 音乐大楼前,仰望着这座玻璃与钢铁构成的现代建筑。
她穿着最正式的一套衣服——白衬衫和黑色西装裤,头发也精心打理过,
但依然感觉自己与这个地方格格不入。“你可以的。”她对自己说,深吸一口气走进大厅。
前台接待看了她的预约信息后,礼貌地指引她到 28 楼的会议室等候。
电梯上升的过程中,孟晓雨的胃部紧张地绞在一起。她昨晚几乎没睡,
反复练习今天可能要表演的歌曲,甚至考虑过临阵退缩。会议室宽敞明亮,
一整面墙都是落地窗,可以俯瞰大半个城市。孟晓雨站在窗前,试图用景色分散注意力。
“喜欢这个视角吗?”顾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孟晓雨转身,
看到他今天穿着深蓝色衬衫和黑色休闲裤,比昨晚看起来更随意一些。他手里拿着两杯咖啡。
"拿铁,不加糖。"他递给她一杯,"我猜的。"“谢谢,猜对了。”孟晓雨接过咖啡,
惊讶于他的记忆力。他们昨晚的交谈中甚至没提到咖啡。顾沉在她对面坐下,
打开面前的笔记本电脑。“放松点,这不是面试,只是聊聊。我想多了解你和你的音乐。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顾沉问了她关于音乐启蒙、创作灵感、喜欢艺术家等各种问题。
孟晓雨渐渐放松下来,谈到音乐时,她的眼睛闪闪发光,言语间流露出对创作的深刻理解。
"能现场表演一首吗?"顾沉最后问,"随便什么都可以。"孟晓雨点点头,取出吉他。
这次她选择了一首更欢快的原创歌曲《夏日气泡》,讲述的是青春期懵懂的爱情。
她的声音在明亮的会议室里回荡,比昨晚在酒吧时更加放得开。顾沉闭着眼睛听完整首歌,
然后睁开眼,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完美。"他简单地说,"这正是我想要的。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合同推到她面前。“这是项目协议,为期三个月的合作,
包括十首原创歌曲的创作和录制。你可以先看看条款。”孟晓雨惊讶于他的直接,
翻开合同仔细阅读。条款很公平,甚至比市面上大多数合约更优厚。但当她翻到最后一页时,
一个熟悉的名字让她僵住了——制作总监:林雅。林雅,
两年前剽窃她作品并导致她被前公司解约的那个制作人。“怎么了?
”顾沉注意到她的表情变化。孟晓雨合上合同,声音变得冷淡。“林雅是你的制作总监?
”“是的,她负责这个项目的整体把控。你们认识?”"不仅认识。"孟晓雨站起身,
"抱歉,顾先生,我想我不能接受这个合作。"顾沉皱眉,“能告诉我原因吗?
如果是待遇问题,我们可以再谈。”"不是待遇问题。"孟晓雨把吉他装回琴箱,"两年前,
林雅剽窃了我的三首原创歌曲,署她自己的名字发表。当我提出异议时,
她利用人脉让我被公司解约,还在圈内散布我酗酒闹事的谣言。"顾沉的表情变得严肃。
“这件事有证据吗?”"音乐人的耳朵就是最好的证据。"孟晓雨苦笑,"但那又怎样?
她是业内大牌,我只是个无名小卒。"会议室陷入沉默。顾沉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似乎在思考什么。“如果我保证林雅不会干涉你的创作,也不会接触你的作品呢?
”他终于开口。孟晓雨摇头,“这不是干涉的问题,而是信任。我无法与剽窃者共事,
即使她只是间接参与。”她转身准备离开,却被顾沉叫住。"等等。
"他的声音里有一种罕见的急切,"如果...如果这个项目完全由我亲自负责,
林雅不参与任何环节呢?"孟晓雨停下脚步,惊讶地回头。
“你愿意为了一个刚见面的歌手调整团队?”顾沉走近她,眼神坚定。
"我不是为了'一个歌手',而是为了音乐。你的才华值得被听见,
我不想因为过去的恩怨错过它。"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在两人之间,
空气中的尘埃在光束中跳舞。孟晓雨看着顾沉的眼睛,那里面的真诚让她动摇。
“给我一天考虑。”她最终说。顾沉点点头,从名片夹里又取出一张私人名片递给她。
“这是我的直接联系方式,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孟晓雨接过名片,
这次她注意到上面手写的一行小字:“音乐是灵魂的镜子”。走出 Siren 大楼时,
阳光正好。孟晓雨站在台阶上,望着繁忙的街道和匆匆的行人,心中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不是因为公司的名气,不是因为优厚的待遇,
而是因为顾沉谈起音乐时眼中的那团火——和她心里燃烧的是同一种火焰。
孟晓雨站在 Siren 音乐大楼前,手指紧攥着肩上的吉他背带。
三天前她给顾沉发了短信,同意合作但坚持不见林雅。没想到他回复得很快,
不仅答应了她的条件,还提出亲自担任她的制作人。”你来了。“顾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孟晓雨转身,看到他今天穿着简单的黑色 T 恤和牛仔裤,比前两次见面更休闲。
阳光在他的轮廓上镀了一层金边,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柔和了许多。“我提前到了。
”孟晓雨说,声音比预想的要紧张。顾沉微微一笑,“好习惯。跟我来,
我带你去你的专属创作室。”专属创作室。这个词汇在孟晓雨心里激起一阵涟漪。
过去她只能在租住的公寓卫生间里创作,因为那是唯一隔音的地方。电梯上行过程中,
顾沉侧头看她:“睡得好吗?”"几乎没睡。"孟晓雨老实承认,"脑子里全是旋律。
""创作型歌手的通病。"顾沉点点头,眼里流露出理解,"我大学时经常这样,
整夜整夜地写歌,第二天上课打瞌睡。"这个小小的个人分享让孟晓雨放松了些。
她没想到这个在业内以严厉著称的制作人也有这样的过去。电梯停在 25 楼。
顾沉领着她穿过一条挂满金唱片和奖杯的走廊,最后停在一扇磨砂玻璃门前。
门牌上简单写着“7 号室”。“欢迎来到你的新创作基地。”顾沉推开门。
房间不大但采光极好,一整面落地窗让阳光毫无保留地洒进来。中央摆着一架三角钢琴,
旁边是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把看起来价格不菲的吉他。墙上贴着吸音棉,
角落里甚至有个小沙发床。孟晓雨呆立在门口,喉咙突然发紧。这是她梦寐以求的工作环境。
“喜欢吗?”顾沉问。"太...完美了。"孟晓雨走进房间,
手指轻轻抚过钢琴光滑的表面,"这些都是给我的?""合约期间专属使用。
"顾沉靠在钢琴边,"我知道好的工具对创作有多重要。"孟晓雨抬头看他,
阳光在他的睫毛上跳跃。“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我们才刚认识。”顾沉沉默了一会儿,
目光落在窗外的城市轮廓上。"十年前,我也曾是个怀揣梦想的穷学生,
靠在地下室给人编曲维生。后来遇到了我的伯乐。"他转回视线,"现在,
我想成为那个伯乐。"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孟晓雨心中的某道锁。
她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顾沉在业内口碑两极——对没有才华的人冷酷无情,
对真正有天赋的人倾囊相授。“谢谢。”她轻声说,这两个字包含了太多无法言表的情绪。
顾沉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个 U 盘。“这里面有项目企划和几段我做的 demo,
你先熟悉一下。下午两点录音室见,我们试试你的声音在不同编曲中的表现。”他离开后,
孟晓雨像孩子探索新玩具一样在创作室里转了一圈。她弹了几个钢琴和弦,
音准完美;试了试那把吉他,手感比她自己的好太多。最后她坐在窗前,
插入 U 盘开始听顾沉的 demo。第一段旋律响起时,孟晓雨就愣住了。
这是一段忧伤而优美的钢琴曲,简单却直击心灵。更让她惊讶的是,
这段旋律与她三年前写的一段未完成作品惊人地契合,仿佛失散已久的另一半。
下午一点五十分,孟晓雨提前到达录音室。这是一个比创作室大得多的空间,
中央是隔离的录音棚,四周环绕着各种设备。顾沉已经在调音台前工作,
听到脚步声头也不抬地说:“把包放那边,先喝点水保护嗓子。”孟晓雨照做了,
然后站在他身后看他操作调音台。他的手指在按键和旋钮间飞舞,动作精准而熟练,
像钢琴家演奏熟悉的乐章。"准备好了吗?"顾沉终于抬头,
"今天先试录《雨巷》的不同版本。
"接下来的三小时是孟晓雨经历过最严苛也最畅快的音乐体验。
顾沉要求她尝试各种唱法——清唱、加入气声、提高音调、改变断句方式。
每当她表现出不耐烦,他就会说:“再来一次,这次想象你是在雨后的空巷里,
声音要有回响感。”"停。"在第二十七次尝试后,顾沉突然叫停,"你累了,休息十分钟。
"孟晓雨确实累了,喉咙发干,但她不想表现出来。“我还可以继续。
”"专业歌手知道自己的极限。"顾沉递给她一杯温水,"强迫嗓子只会毁了好声音。
"孟晓雨接过水杯,注意到他眉间深深的皱纹。这个细节让她意识到,顾沉的严格不是刁难,
而是对音乐的极致追求。"你总是这么...完美主义吗?"她问。顾沉嘴角微微上扬,
“只有对值得的歌手。”这句隐晦的赞美让孟晓雨耳根发热。她低头喝水,
掩饰自己的表情变化。休息结束后,录制继续。这次顾沉让她尝试即兴发挥,
在原有旋律上加一些变化。孟晓雨闭上眼睛,让自己完全沉浸在歌曲情绪中。
当她唱完最后一个音符睁开眼时,发现顾沉正盯着她,眼神专注得几乎有些可怕。"怎么了?
"她不安地问,"我唱错了?""恰恰相反。"顾沉的声音有些沙哑,
"那一段即兴...太完美了。你从哪里学的爵士变调技巧?""自学的。
"孟晓雨放下耳机,"我常在软件上看各种音乐教程。"顾沉摇摇头,
脸上是难以置信的表情。“天才。纯粹的天才。”这个评价让孟晓雨既高兴又不安。
她遇到过太多人称赞她的"天赋",却很少有人看到背后的努力。"不是天才,只是努力。
我每天练习至少六小时,从十六岁开始几乎没间断过。"顾沉的表情变得柔和。
“那就更了不起了。有天赋又肯努力的人,注定会改变世界。”录制结束时已是晚上八点。
孟晓雨精疲力尽却异常满足,她从未如此尽情地释放过自己的音乐潜能。"明天九点,
创作室见。"顾沉一边保存文件一边说,"带上你的新想法。"孟晓雨点点头,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就在她准备离开时,录音室的门突然被推开。“顾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