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瘟疫之誓东汉末年,豫州谯县。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十岁的华佗背着竹篓,
踩着泥泞的小路匆匆往家赶。篓子里装着几株刚采的草药,是他跟着村里老郎中学认的。
转过村口的老槐树,他忽然听见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华佗心头一紧,
加快脚步跑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只见邻居王婶家门前围了一群人,几个妇人正抹着眼泪。
他挤进人群,看见王叔躺在一块门板上,脸色青紫,已经没了气息。
"瘟疫又带走一个..."有人叹息道。华佗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药篓的带子。
这已经是这个月村里第七个死于瘟疫的人了。他想起三个月前病逝的母亲,
临终前干枯的手指紧紧抓着他的手腕,眼中满是不甘。"娘..."华佗低声呢喃,
眼眶发热。他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学成医术,
救活像娘这样的病人!第二章 神医初现五年后,谯县城外三十里的青林山中。"佗儿,
把这株草药的根茎分开,根可治热症,茎却有毒,万万不可混淆。
"白发苍苍的张伯祖将一株草药递给身旁的少年。华佗恭敬地接过,
仔细端详后熟练地将根茎分离。"师傅,这茎的毒性若是控制得当,是否也能入药?
"张伯祖捋须微笑:"问得好。医者用药如将帅用兵,知其性才能取其利。你天资聪颖,
又肯钻研,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华佗低头继续分拣药材,
心中却想起昨日在城中看到的告示:太守府招募医者,月俸五石。他摇了摇头,
继续专注于手中的活计。名利非他所求,唯有治病救人才是正道。转眼又是三年过去,
华佗已能独当一面。这日他奉师命下山为村民看病,刚进村就听见一阵哀嚎。"华大夫来了!
快让开!"村民们自动让出一条路。华佗快步走向声音源头,只见一位老妇人躺在床榻上,
面色惨白,腹部高高隆起,呼吸微弱。"李婆婆吃了不洁之物,腹痛三日,
今早突然肿成这样。"老妇人的儿子焦急道,"城里的徐大夫说没救了,
让准备后事..."华佗没有多言,蹲下身仔细诊脉,又轻轻按压老妇腹部。"不是绝症,
是肠痈。"他打开随身药囊,"取热水来,再找一根中空的细竹管。"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
华佗将特制的药液通过竹管注入老妇体内,又在她腹部几处穴位施针。不多时,
老妇突然起身呕吐,排出一堆秽物,腹部肉眼可见地消了下去。"神了!华大夫真是神医啊!
"村民们惊叹连连。消息很快传开,华佗"神医"之名不胫而走。这日他正在药圃浇水,
一个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带着随从登门拜访。"在下徐奉,久闻华大夫医术高明,特来拜会。
"男子拱手道,眼中却闪烁着审视的光芒。华佗连忙还礼:"徐大夫乃城中名医,
晚辈不敢当。"徐奉笑了笑:"华大夫治好了李某的肠痈?此症我诊断为不治,
你却妙手回春,实在令人佩服。"他顿了顿,"不知可否告知所用何法?
"华佗坦然道:"是家师所传的'通腑法',用药液灌肠,辅以针灸通络。
"徐奉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原来如此。华大夫医术精湛,埋没乡野实在可惜。
不如随我入城,太守府正缺良医,以你之能,富贵唾手可得。
"华佗摇头:"多谢徐大夫美意,但家师年迈,需人照料。且乡民贫苦,更需医者。
"徐奉笑容微僵:"医者治病救人,在哪里不是一样?何必...""城里大夫众多,
不缺我一个。"华佗打断道,"而山野村民,若无医者,只能等死。
"徐奉脸色渐冷:"华大夫志向高洁,徐某佩服。不过..."他意味深长地说,"这世道,
有时候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送走徐奉后,张伯祖从屋内走出,
叹道:"此人气量狭窄,你今日得罪了他,恐有后患。
"华佗不以为意:"弟子行事光明磊落,不怕他使什么手段。
"张伯祖摇头:"你医术已超过为师,但人心险恶,你尚未领教。记住,医者仁心固然重要,
但也要懂得保护自己。"华佗点头称是,心中却不以为然。他哪知道,一场风波正悄然酝酿。
第三章 京城阴谋三个月后,京城传来急召:太尉曹嵩之子突发怪病,群医束手,
广征天下名医。徐奉作为谯郡代表***,却特意向太守推荐了华佗:"华大夫医术远胜于我,
若有他同行,或可救治公子。"华佗本不愿前往,但太守亲自下令,他只得告别师傅,
随徐奉赴京。洛阳太尉府内,年仅十岁的曹操躺在床上,面色铁青,四肢抽搐。
十几位御医围在床边,个个愁眉不展。"此症古怪,似热非热,似寒非寒,我等从未见过。
"为首的御医叹道。华佗上前诊视,发现曹操脉象紊乱,瞳孔散大,舌苔呈现诡异的紫色。
他沉思片刻,突然问道:"公子发病前可曾食用何物?"侍女回忆道:"公子在园中玩耍,
摘了几颗野果吃下,不久便如此了。"华佗眼睛一亮:"可是叶如手掌,果似小灯笼的红果?
""正是!""此为'鬼灯笼',有剧毒。"华佗迅速打开药箱,"快取粪清来!
"众人哗然。徐奉冷笑道:"华大夫,太尉公子何等尊贵,你竟要用此污秽之物?
"华佗不为所动:"毒已入血,寻常药物难解。粪清可催吐解毒,
再辅以我特制的'五毒散'中和毒性,或有一线生机。"曹嵩看着奄奄一息的儿子,
咬牙道:"就依华大夫!"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华佗将粪清灌入曹操口中,
不多时曹操剧烈呕吐起来。华佗又取出一个小瓶,倒出些粉末溶于水,喂给曹操。
不到一个时辰,曹操的呼吸渐渐平稳,面色也开始恢复。"神医!真乃神医也!
"曹嵩激动不已,当即要重赏华佗。徐奉站在一旁,脸上堆笑,眼中却闪过一丝阴鸷。当夜,
华佗被安排在客房休息。他刚躺下,忽听门外有轻微响动。警觉地起身查看,
发现地上有一张字条:"速离京城,性命攸关。"华佗正疑惑间,忽听外面人声嘈杂。
他推开门,只见几名侍卫持刀而来。"拿下他!此人谋害太尉公子!"为首的侍卫厉喝。
华佗大惊:"此话从何说起?公子明明已经好转!""就在方才,公子病情突然恶化,
口吐黑血!徐大夫查出是你所下之毒!"华佗如遭雷击,瞬间明白了徐奉的阴谋。
他还想辩解,已被侍卫按倒在地,五花大绑。阴暗潮湿的诏狱中,华佗蜷缩在角落。三天来,
他受尽酷刑,逼他承认谋害曹操。但他始终咬牙坚持自己是清白的。"何必硬撑?
"徐奉的声音从牢门外传来,"认了罪,我给你个痛快。"华佗抬头,
透过血污看见徐奉得意的脸。"为什么?"他嘶哑地问。徐奉蹲下身,
压低声音:"你医术比我高,名声比我好,连太守都对你另眼相看。你可知道,
那太守府的职位本该是我的!"他面目狰狞,"你不过是个乡野郎中,凭什么与我争?
"华佗这才明白,原来一切都是徐奉设的局。从推荐他入京,到暗中下毒嫁祸,步步为营。
"你...不配为医。"华佗艰难地说。徐奉冷笑:"配不配不是你说了算。明日三司会审,
证据确凿,你必死无疑。"说完扬长而去。华佗靠在冰冷的墙上,心中一片凄凉。
他想起了师傅的警告,想起了那些等待他救治的村民,
想起了自己立下的誓言..."咳咳..."隔壁牢房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
华佗勉强挪到栅栏边,看见一个老者蜷缩在地上,面色惨白。"老丈,你可是患了肺疾?
"华佗问道。
老者虚弱地点头:"老毛病了...这次怕是熬不过去了..."华佗看了看四周,
从袖中摸出几根藏着的银针:"我略通医术,若你信得过,我可为你缓解症状。
"老者惊讶地看着他:"你...你是犯人,为何还要救我?"华佗笑了笑:"医者仁心,
见死岂能不救?"在昏暗的牢房中,华佗凭借有限的工具为老者施针治疗。
这一幕恰巧被巡夜的狱卒看见,悄悄传了出去...第四章 狱中悟道诏狱的夜晚潮湿阴冷,
华佗的伤口隐隐作痛。隔壁老囚犯的咳嗽声断断续续,像一把钝刀锯着他的神经。"老丈,
再让我为你施一次针。"华佗挪到栅栏边,从草垫下摸出那几根藏匿多日的银针。
老者艰难地爬过来,手腕瘦得像枯枝:"华大夫...您自身难保,何必...""别说话,
静心调息。"华佗的手指精准地找到老者腕部的太渊穴,银针轻轻捻入。黑暗中,
他的动作却如白昼般准确。三针下去,老者的呼吸渐渐平稳。华佗却因牵动伤口而冷汗涔涔。
他靠在墙上喘息,忽然听见一阵窸窣声。墙角一只灰鼠正灵活地窜动,时而伸展前肢,
时而蜷缩成团。华佗出神地望着,手指不自觉地模仿起老鼠的动作。
"伸展...收缩..."他喃喃自语,"若是人体经络能如此活动,
气血必然通畅...""华大夫在说什么?"老者好奇地问。
华佗眼中闪过一丝光彩:"我观鼠类动作,忽有所悟。人体疾病多因气血淤滞,
若能仿效动物舒展筋骨,或可防病于未然。"老者似懂非懂地点头。这时,
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躲好银针!狱卒来了!"老者急忙低语。华佗刚藏好银针,
火把的光就照亮了牢房。出乎意料,来的不是平日凶神恶煞的狱卒,
而是一位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你就是华佗?"男子审视着华佗,
"听说你在狱中还为人治病?"华佗勉强起身行礼:"在下不过略尽绵力。
"男子示意随从打开牢门:"我乃太尉府长史陈珪。太尉公子病情反复,御医束手无策。
徐大夫说...说只有下毒之人才能解毒。"华佗苦笑:"徐奉这是要置我于死地。
"陈珪目光复杂:"公子若有不测,你必死无疑。若你能救...或有一线生机。
你愿一试吗?"华佗毫不犹豫:"医者以救人为先,请带路。"第五章 真相大白太尉府内,
曹操躺在床上,面色紫黑,呼吸微弱如游丝。徐奉正在把脉,见华佗进来,
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太尉,此等罪人岂可接近公子?"徐奉急忙阻拦。
曹嵩眉头紧锁:"徐大夫,你确定毒是他下的?""千真万确!"徐奉信誓旦旦,
"他用的'五毒散'中混入了断肠草,如今毒性发作..."华佗冷笑:"徐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