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改名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转眼郝十三都八岁了,山里的孩子普遍上学晚,有些九岁、十岁才开始上学。

有些家里穷,没条件的父母就没送学校读书,成为文盲的孩子大有人在。

城里的孩子六岁幼儿园毕业就读小学了。

山里的孩子自然是没法和城里孩子相比的。

郝十三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山里农村人,郝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后面他娘又给他生个妹妹,妹妹自然叫十西妹了。

那个年代国家提倡多生,人多力量大。

力量是大了,吃饭的嘴也多了,家里穷的叮当响。

两个姐姐长的水灵灵的,农村那个年代比较重男轻女。

所以都没读过书,都早早下地干活了。

后来到了结婚的年龄。

大姐被媒婆王干娘保媒,嫁到乡上的酒鬼贺二瘸子家。

贺瘸子本来不是瘸腿子,小的时候看到一个瘸子,觉得人家拐来拐去挺好玩的,就有模有样地跟在人家***后面学开了。

后面因为好喝酒,摔了一跤就真的成了瘸子。

贺瘸子虽然腿瘸行动不便,但他爹是乡政府的一个小干部,家里条件好。

贺瘸子别看腿瘸,找对象的要求却比较高,必须要高挑漂亮、水灵的。

后来他看上的人家嫌弃他是瘸子,人家同意的他又看不上。

挑来挑去相中大姐了。

大姐听说他不但腿瘸,而且还是个酒鬼,打心眼里不愿意。

耐不住王干娘的卖力忽悠,父母的点头默许,含着泪嫁了过去。

大姐嫁过去虽然吃穿不愁,但是贺二瘸子一喝酒就发疯,发疯就打她,大姐也是苦命人一个。

二姐嫁到离县城五里的酱油铺村。

酱油铺村的人都姓蒋,整个村里都是酿酱油的。

据说他们的祖上是山西的,逃荒至此。

看到这里有几眼山泉,是酿酱油的好地方。

从此便安定下来,慢慢开枝散叶,竟成了一个酱油村。

方圆百里只要听到走乡串巷子,吆喝着“卖酱油了,卖酱油了”的声音。

那准是酱油铺村的人没错。

二姐好命,嫁的男人叫蒋扁担。

蒋扁担人老实,挑着酱油挑子走街串巷卖酱油童叟无欺,生意很是红火。

二姐家里条件好,自然不时的接济娘家。

蒋扁担憨厚老实,看到了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

那个年代山里穷,村里人口又少,住的也分散,村里办不起学校。

就是办的起,穷山僻壤的也没老师愿意到村里教书。

村里没有小学,郝十三上面的两个哥哥只有去二十里外的乡里,梁家洼小学寄读。

学了两年,因为脑子笨,学来学去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后来都不读了,辍学回家跟着郝老西卖力气种地去了……郝十三到了上学的年龄时,两个姐姐还没嫁人。

家里条件差,郝老西就说别去读了。

关键时刻,郝十三读过几年私塾的大伯郝老大说话了。

说孩子没文化,长大了会吃亏。

要想家族兴旺,必须去读书,才能走出去。

再说郝十三从小聪明,是个读书的料。

要是去读,上学的学费他出一半。

郝老西听大哥这样说,也不言语了。

就因为大伯的这句话,决定了郝十三一生的命运……梁家洼本来是一个村子,以前也就一百来户人家。

因地势平坦,南北有条东西相隔的大道,解放前梁家洼就是乡公所。

解放后县里成立乡政府,自然而然的就把乡政府机构设置在这里了。

因为是乡政府的所在地,后来来此居住、做生意、读书,工作的人们越来越多。

街道也逐渐形成了两横两纵,比较大的乡镇了。

梁家洼小学就坐落在乡上的菜市街中间。

每逢乡里的赶集日,吆喝声,叫卖声,夹杂着孩子们上课的读书声,混杂一片。

为此梁家洼小学的校长梁家声,去乡政府教管站反映了很多次。

教管站站长侯二娄没得法,拉着梁家声去找乡长,让乡里协调菜市场搬迁。

二人来反映的多了,乡长也是头疼。

乡长头疼的是,这些乡下的农民到乡里卖菜,吆喝。

就在多少年约定俗成的老地方摆摊,你给他们换了位置他们也不去。

所以这个问题成了老大难。

后来乡长一见这二人来,就赶紧溜走,声称要开会躲了起来。

这事久而久之,也不了了之。

菜市街上依然是吆喝声,叫卖声,孩子们的读书声混成一片。

虽然有些影响教学质量,也着实没有办法。

梁家声是梁家洼土生土长的人。

因为是地区师范学校毕业的,后来毕业分配,分到梁家洼小学。

梁家声的鼻子从一生下来就有些塌陷,所以大家都叫他梁鼻子。

梁鼻子尽管鼻子不好看,却是很会教学。

他带的班,大部分学生都考到了县里的重点初中。

随着老校长临近退休,梁鼻子带的班升学率高,质量又好。

两年后,梁鼻子顺其自然的荣升了校长。

九月是小学开学,学生报到的日子。

郝老西带着郝十三,背着铺盖,带着咸菜,玉米面粉来梁家洼小学报到。

郝十三长到八岁都没来过乡里,走到了街上,一路东看西看,觉得很是稀奇。

郝老西一边拽着他,一边催促他快走。

怕晚了报不上名,又要拖到下一年报名了。

梁家声虽然是校长也要带班,今年刚送走毕业班的学生,又轮到他带新一届一年级的学生了。

郝老西给郝十三报了名,铺盖放到集体宿舍,铺好。

带的吃的交给学校食堂,安排好一切就回去。

郝十三只有星期天才能由他爹接回去,寄读就是这样。

走读的话山路不平,来来***需要两个多小时,这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是不现实的。

郝十三被分到梁鼻子带的班。

第一天上课梁鼻子点名叫到郝十三时,课堂上哄然大笑一片。

同学们怪声怪气的窃窃私语:“郝十三,十三好,一好都不好,还十三好。”

冷嘲热讽了一周,郝十三受不了。

礼拜天他爹接他的时候,哭着央求他爹给他改名字。

郝老西一个老实巴交的山里农民哪里会改名字,被他缠的没办法,拉着他去找梁鼻子。

梁鼻子思考半天说道:“郝十三确实不好听,也太俗气,作为大名还得是响亮、大气方才好。”

郝老西赶忙问道:“梁校长您行行好,看看什么名字合适?”

梁鼻子推了推架在塌鼻子上的近视镜说道:“我看这孩子挺聪明的,课堂上也能专心注意听讲,布置的作业也能完成的很好。

聪明加运气一定能够出人头地,就叫郝运来吧。”

梁鼻子一锤定音,又是校长的起的名字。

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郝十三了,不,现在开始叫郝运来了。

郝运来叫开后,真的是好运接连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