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我们自幼相识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夜色己深,沈府里静悄悄的。

柳若依与顾星晞并肩坐在床前,望着帐中熟睡的沈千灵,小丫头眉头微蹙,许是在做什么美梦。

两人相视而笑,轻轻掖了掖被角,才牵着手蹑步来到院中。

院角的桂树落了一地碎金似的花,两人在石凳上坐下,晚风带着清冽的花香拂过。

柳若依拢了拢衣襟,轻声向顾星晞道谢:“尽意这趟去送亲,家中里里外外确实忙乱,多亏了你和姐夫过来帮衬,不然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顾星晞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带着嗔怪又亲昵:“你这说的是什么见外话?

咱们几个打小在广陵城一块儿长大,虽说没沾着血缘,可情分早比亲姐妹还亲。

你家里有事,我和知礼过来搭把手,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柳若依轻叹一声:“是啊,一转眼,未央都出嫁了。

只是这段姻缘……”话未说完,便有些怅然。

顾星晞却摇头道:“这己是顶好的姻缘了。

咱们这般商贾人家,能攀上江家己是幸事。

江淮如今刚被封了将军,正是风头无两的时候呢。”

柳若依望着天边残月,声音里添了几分忧色:“朝廷之事,向来牵一发而动全身。

咱们这等小门小户,如今到底是攀上了高枝,还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余下一声轻不可闻的叹息,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帕子。

顾星晞眸色一沉,语气却带着笃定:“你可别忘了,陈家那伙人还憋着坏水,想让未央去给那死了老婆的老头子续弦呢。

相比之下,未央能嫁去都城,己是天大的幸事了。”

她攥了攥柳若依的手:“莫要多想,日子总会往好处去的。”

顾星溪缓了缓语气:“你呀…”她眉间染上几分忧色:“听底下人说,千帆那孩子又病倒了,反反复复的,真是让人揪心。”

顾星晞握住柳若依的手,语气里满是疼惜:“你当初一胎双生本就凶险,千帆这孩子打小就身子弱些,这些年全靠你寸步不离地照看着,真是苦了你了。”

月光落在她脸上,映出几分真切的担忧:“回头我让知礼寻些上好的滋补药材送来,总得多加调理才是。”

柳若依望着院角那株桂树,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的怅然:“我苦些累些倒不算什么,只是千帆这孩子……到底要熬到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呢?”

顾星晞握紧她的手,语气里带着希冀:“会好的,一定会好的。

千帆不过是年纪还小,身子骨没长结实罢了。

再说,未央嫁进了江家,江家在都城人脉广,说不定能寻到医术更高明的大夫,总能有法子的。”

顾星晞忽然扬起笑脸,语气轻快起来:“好了好了,不说这些愁人的了,咱们说点喜事儿。”

她望着柳若依,眼里闪着笑意,“千灵这孩子我是打心眼儿里喜欢,而且与拾玉那小子年纪也相仿,不如咱们就把这娃娃亲早早定下,你看如何?”

柳若依闻言眼睛一亮,握着顾星晞的手紧了紧,笑道:“这可真是再好不过了!

拾玉那孩子性子稳沉,身子又壮实,跟千灵打小就一块儿玩,彼此知根知底的。

往后他俩若真能成一对,也是一段良缘。”

她望着顾星晞,眼里满是信赖:“有你这样明事理的婆母在,千灵嫁过去断然不会受委屈,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事儿啊,我看行!”

顾星晞笑得眼尾弯成了月牙,用力点了点头:“那可就这么说定了!

回头让知礼好好准备准备事宜——这小儿媳妇,我可是要定了!”

刘若依眼睛一亮:“要不你就别回崔家了,与我同住,咱俩也好好唠唠家常,说说闲话,宽宽心。”

“好啊。”

顾星溪笑着应道。

“我去给你准备屋子。”

刘若依刚要起身。

顾星晞握住她的手,挑眉道:“你家我闭着眼睛都能摸到各个角落,哪用得着你费心?

我自己去西厢房打理就行。”

柳若依嗔怪地睨她一眼:“你呀你,还是真是不客气。”

嘴上虽这么说,眼底却漾着暖意:“那你去吧,我让厨房炖些银耳羹来,夜里凉,喝着舒坦。”

顾星晞笑着应下,脚步轻快地往西厢房去了。

月光顺着廊檐流淌,将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与庭院里的桂树影交织在一起。

柳若依望着她的背影,唇边的笑意未散,转身吩咐了身旁的丫鬟去厨房传话。

不多时,厨房里便飘来银耳与冰糖的甜香,混着桂花香漫在夜色里。

西厢房的灯很快亮了,窗纸上映出顾星晞整理被褥的身影。

柳若依站在廊下看了片刻,转身回了屋里,帐中的沈千灵翻了个身,小嘴微微张着,像是梦到了什么甜事。

夜色沉沉,两人就着一盏油灯,一碗温热的银耳羹,话语虽然轻柔,却有暖意流转。

窗外,桂花瓣还在簌簌飘落,夜风穿过竹帘,带着清浅的香,将这寻常的夜晚晕染得格外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