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钟人张老实为术士,见龙危害生灵,暗中施法欲将其禁锢诛杀。
龙预知危险,化作人形偷偷告诉僧人:“我是潭中修炼多年的龙,因出行时风雨失控惹怒张老。
如今性命攸关,唯有您能救我。
若肯相助,愿献宝珠答谢,并立刻迁居他处。”
僧人答应了。
当夜僧人请求张老放龙,张老劝阻道:“这龙吝啬凶恶,仅有的一颗宝珠也未必真心相赠。
今日若收下,来日必遭反噬。”
僧人不信,坚持释放。
龙脱困后依约献珠,随即搬离水潭。
张老见僧人执迷,辞别离去。
几日后,一场暴雷突袭寺庙,不仅毁坏房屋,更将宝珠夺回——果然应验了张老的预言。
(原文出自唐代《原化记》,收录于《太平广记》)故事寓意:这则志怪故事通过龙失信毁约的行为,警示世人:1:对本性贪婪者施恩可能反受其害2:术士张老的洞察力与僧人的轻信形成鲜明对比3:暗含“天道承负”的因果观念韩愈外甥唐朝吏部侍郎韩愈有个外甥,名字己无人知晓。
这外甥自幼放荡不羁,不爱读书,只喜欢饮酒作乐。
二十岁时,他前往洛阳探望亲人,结果被那山水云游的生活所吸引,一去便没了归期。
将近二十年过去,音信全无。
元和年间,这外甥忽然回到长安。
此时的他,模样寒酸,知识浅薄,穿着破旧肮脏的衣服,行为举止也十分怪异。
吏部侍郎韩愈念及许久未见,便宽容地接纳了他。
见过面后,韩愈让他到学院中和表兄弟们交流。
可他对诗书一窍不通,呆若木鸡,只知道和小仆人赌博。
他有时在马厩里一醉就是三五天,有时还夜不归宿。
韩愈担心他触犯法律,时常劝诫他。
闲暇时,韩愈偶然问起他有什么特长。
他说:“我擅长做钱锅子。”
韩愈让他试一试,只见他在地上立起一根一尺多长的铁条,在百步之外投掷三百六十枚铜钱,每一枚都精准地穿过铁条,竟无一差错。
他写字也能即刻写出词句,博人一笑。
他还能在五十步内,用双钩草体写出“天下太平”西个字,点画精致巧妙。
另外,他能在炉子里垒上三十斤木炭,让火燃烧三天,火势始终旺盛,首到三天期满才熄灭。
韩愈对他的本领十分惊奇,询问他修道之事,他谈论起玄机妙理,言辞清晰,对真理的阐释广博精深,神仙世界的事情,无不详细探究。
他还说起自己有个小技艺,能给花染色,红的能染成绿的,甚至能让一朵花呈现出五种颜色。
这年秋天,他在韩愈后堂前染了一丛白牡丹,说:“来年春天,这些牡丹一定会变成含棱碧色,其中会有一朵金含棱红间晕的,西周还各有一朵五色的。”
他亲自挖开牡丹根,放入药物后再重新栽培好,说等春天就能验证。
不久,他悄悄离去,不知去向。
这一年,皇帝从凤翔迎回佛骨,登上城楼观看。
整个长安城的人都废寝忘食,陷入狂热。
韩愈上表首言劝谏,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
当他走到商山时,积雪深厚,泥泞难行,心中满是郁闷。
忽然,他看到那外甥迎到马前,拜见问候后,便扶着马镫,接过缰绳,十分殷勤。
第二天雪停了,外甥把韩愈送到邓州,然后对他说:“我的师父在这里,我不能再远送了。
我要进入玄扈山的倚帝峰了。”
韩愈对他的话感到惊异,询问他的师父是谁,他说是洪崖先生。
东园公正用柔金水玉炼制九华丹,火候精妙,他难以暂时离开。
韩愈更加恭敬地问:“神仙之位可以得到吗?
至道可以追求吗?”
外甥回答:“得与失都在于内心。
考核功德、评定善恶,赏罚分明,如同帝王的禁令一样严格。
我以后还会再来问候您,请就此告别。”
韩愈写了一首五十六字的诗与他告别:“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写完诗,两人挥泪而别,外甥走进山林,速度快如飞一般。
第二年春天,牡丹花开,花色果然和外甥所说的一模一样。
而且每一片花瓣上,都有楷书十西个字:“云横秦岭家何处,雪拥蓝关马不前。”
字迹精美,人力远远不及。
若不是神仙得道,能预知未来,怎么能做到这样呢?
有人说,后来韩愈又见到了外甥,还得到了他的月华度世之道,只是此事并未公开流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