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他焦虑的是,过几天就是提亲的日子了,他必须尽快筹钱,退还给村长一家。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妹妹嫁给杜超那种人。
“不管怎样,就算得去借钱,也要尽快退亲,也要治好我妈的腿!”张楚对母亲王玉莲说完,便匆匆跑了出去。
在张秀云的传播下,村里不少人都知道张楚从“傻子”变成了“正常人”,纷纷预言他将迎来好运。但一听说他筹钱的目的和七万块的天文数字,众人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青云渔村的生活水平大多相仿,有钱人早已搬到城里去,留下的三瓜两枣,大多数还得留着供孩子读书用。众人纷纷摇头,没一个能借给他多少钱。
张楚辗转来到最后一户熟人家,是他三叔张达春家。他傻的这段时间,三叔一直照顾他们,捕到的鱼都会送几条过来。可三叔家境也不好,常年有个生病的老伴,近年去世,能借的钱很有限。
“小楚,听说你不傻了?”正当张楚犹豫要不要进门时,一个皮肤黝黑,抽着旱烟,五六十岁的男人走了过来,正是他的三叔张达春。
“三叔,我好了。”张楚朝他点头。张达春五十四岁,看上去却像六七十,张楚心头一紧。
“好啊!这样你妈和你妹就有盼头了!”张达春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在这儿等我,我马上出来。”
不一会儿,张达春拿着一摞钞票走出土屋,颜色各异。“叔知道你缺钱给你娘买药,这儿有三千块,先拿去用。”
“叔没啥积蓄,打了这么多年渔,也没存下什么家当。你收下吧,别嫌少!”他把钱塞到张楚手里。
张楚握着钞票,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这份恩情,他铭记终生。
“小楚,我知道钱不够,明天开始你就跟着叔去打渔。”
“昨天杜家那小子捞了三条野生小黄鱼,一下子卖了两千多块呢!”
“你以前水性好,打渔本事也不错,要是运气好,也能捞些好鱼,药钱和退亲的钱就能快凑齐!”
张达春的话让张楚眼睛一亮。是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守着大海,打渔才是最快的赚钱路。
“好,三叔,明天一早我来找你,我们一起去打渔!”
“好小子,三叔等你!你这么有孝心,肯定能感动‘龙王’,让你捕鱼多多!”
回到家,张楚吃着张丽秋做的鸡肉,告诉她们明天要跟三叔出海捕鱼,然后早早上床休息。
天刚蒙蒙亮,村里仍笼罩在薄雾中,空气中带着丝丝凉意,张楚和三叔已经出现在渡头。
眼前是一艘陈旧的铁皮船,船上摆着渔网和鱼叉等捕鱼工具,只有一个发动机。与其他停靠的渔船相比,装备显得简陋许多。
“三叔没什么,打渔一辈子,也换不起好船。”见张楚露出失落,张达春叹了口气。
“没事,三叔!以前只能靠手划的,现在有了发动机好多了。而且捕鱼,船好船坏不是关键,技术和运气更重要!”张楚笑着安慰。
这时,几个年轻人走了过来,正是杜超的堂哥杜明康为首。
“哟,这不是张楚吗?听说你不傻了,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只会学狗叫的小傻子了!”杜明康讥笑。
张楚脸色一沉,但懒得理会他,踏上渔船,心中只想快点赚钱。
张达春拉响发动机,船向海面驶去。
“真把自己当回事了?”杜明康冷笑,“你这种人能捞到鱼才怪!”
“别喝多海水,到时候又变回傻子!”
他们的嘲笑声渐渐远去。
站在船上,看着海面泛起的波澜,张楚忽然感到一股莫名的亲切。
仿佛这片海洋在向他招手,邀请他投入怀抱。
“难道,这和那颗珠子有关?”他心中思索。
忽然,他毫不犹豫地跃入海中。
冰凉的海水包围着他,但他却感受不到寒冷,反而像被温暖包围。
水下的视野异常清晰,一眼望去百米无阻。
“这,就是‘龙王’的力量?”张楚激动不已。
他朝更深处潜去,眼前一亮。
张达春停下船,知道张楚这几年第一次下水,需要适应水性。
“都没出渡头呢,就往深海里扎!”杜明康冷笑,“这样的,还想捕到鱼?笑话!”
渡头水域噪音大,鱼儿稀少,要是能在这儿捕到鱼,简直是奇迹。
这时,张达春的渔船旁冒出水泡,张楚从水里探出头。
“小楚,感觉怎么样?适应吗?”张达春关切地问。
“三叔,你看!”张楚举起一只手,露出水面。
张达春看着那只手,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