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陪她留在这个城市,用我的编程专长帮她建立模型、处理数据、优化算法,几乎包揽了她研究中所有技术难题。
我不止一次提议,等她毕业了,我们一起出国,去更好的平台发展。
可是每次等来的,都是她毫不犹豫的拒绝。
她说国内的课题更有意义,她说冯教授的团队更为顶尖,她离不开冯教授的指导。
我为了她的研究能顺利进行,通宵达旦地写代码、调程序,甚至不惜推掉了几个可以为我带来丰厚收入的私活项目。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她从来都不是离不开这里的学术氛围。
她是舍不得离开冯教授的悉心指导。
我也曾提出过,想在她论文贡献者说明部分加上我的名字,毕竟核心算法和数据处理都是我完成的。
可她却为难地说: 阿哲,这不合规矩,你不是我们团队的人。而且让冯老师知道了也不好,他最看重学术规范了。不要让我为难好吗?
一开始我还据理力争,后来孟以瑶拒绝我的次数多了,我还真以为是学术界的规矩如此严格。
说来也可笑,我为她的博士论文付出的心血,堪比共同作者的。
可到头来,却连在致谢里拥有一个靠前的位置都是个奢望。
直到我无意中看到那些邮件和她修改后的致谢名单初稿,我才知道,她不是不懂我的贡献,只是更看重冯教授的提携。
在那些被她标记为重要的邮件里,我看到冯教授深夜发来的慰问和关心,看到他们探讨着只有彼此才懂的心灵困惑。
以前我还会安慰自己,也许这只是正常的师生交流。
可事到如今,我却再也无法欺骗自己。
3
孟以瑶收拾好了东西,看都没看我一眼,径直去了洗手间。
我看着电脑屏幕上打开的几个招聘网站,默默投递了几份简历。
孟以瑶洗漱出来,坐在书桌前涂抹护肤品。
我看着手机里新收到的面试通知,逐一确认时间地点。
孟以瑶瞥了一眼,随口问道: 看什么呢?又接私活了?
随即不耐烦道: 答辩的 PPT 你帮我再改改,冯老师说有几个图表不够清晰。
明天答辩很重要,你作为家属也到场支持一下,记得穿得体面点。
***作鼠标的手一顿,面色如常地答应

使用知乎或者盐言故事app搜索专属内部别名《初始四八七》就可以全文免费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