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出小刀,在通风口边缘刮下一些残留物质装进密封袋。
王警官说得对,我确实爱多事。
现场清理得怎么样了?
王警官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我从椅子上跳下来,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刚开始呢。对了,这案子怎么定性的?
还用问?王警官点燃一支烟,密室杀人,死者女儿发现并报的警。推测凶手从通风管道进入,我们在管道里发现了攀爬痕迹和不属于死者的纤维。
凶手是谁?
还在查,不过基本锁定了方向。王警官吸了一口烟,陈东的商业对手李承德,这李总手下有个前特种兵,攀爬技能一流。
我点点头,没说话。
心里却在想: 如果凶手真的是从外面爬进来的,为什么要用溶剂?
这个逻辑根本说不通。
你专心清理就行,王警官看了我一眼,别像上次那样节外生枝。
放心,我就是个清洁工。
王警官走后,我继续观察现场。
除了血迹分布的异常,还有其他奇怪的地方。
比如密室内的摄像头恰好在案发时间段出现了故障,比如死者的衣服上没有预想中的撕扯痕迹。
最重要的是,如果真的发生了激烈搏斗,为什么密室内的昂贵摆设基本完好无损?
我开始清理血迹,脑子里却在重构现场。
这不像搏斗现场,更像是……表演现场。
有人在这里上演了一出戏。
而所有人,包括警方,都在看错误的剧本。
凌晨四点,我完成了表面的清理工作。
临走前,我又看了一眼天花板上的通风口。
如果我的怀疑是对的,那么这个案子远比想象的复杂。
第二天上午,我拎着密封袋直奔东区的一个私人实验室。
老陈是我在警队时的技术顾问,现在自己开了个小作坊。
这玩意儿有点意思。老陈接过样本,推了推眼镜,至少得等四个小时才能出结果。
我点点头,转身离开。
等待的时间不能浪费,是时候深挖陈东的底细了。
李队长还欠我个人情,一通电话过去,半小时后我就拿到了陈东的详细档案。
坐在车里翻阅这些资料,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陈东发家的时间点太巧了。
五年前,他还只是个小公司的技术合伙人。
使用知乎或者盐言故事app搜索专属内部别名《初冬六三五》就可以全文免费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