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汴梁尘起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卷 汴梁尘起 会员凭证与暗流温玉利来帮忙的第二天,宋家杂货铺的门槛差点被踏破。

头天买米的街坊回去一算账,发现这“买三赠一”的便宜占得实在,转头就拉着相熟的邻里再来囤货。

宋大明索性把最后一袋陈米也摆了出来,又临时找了块木板,写上“今日额外福利:买米满十文,送粗布一尺(限温氏布)”。

这下更热闹了。

温玉利被安排在铺子角落的小桌前,手里攥着根细麻绳,正按宋大明教的法子,把裁好的一尺尺粗布捆成小束。

她眼明手快,顾客刚付完米钱,她这边己把布递了过去,轻声道:“您拿好,这是赠的温氏布。”

有人接过布,捏着布角的朱砂兰花问:“这记号是你绣的?

手艺真好。”

温玉利脸颊微红,点点头:“是我绣的。

您要是觉得好,下次可以来买整匹的,比别家耐穿。”

宋大明在一旁看得满意。

这姑娘不仅手脚麻利,还透着股实在劲儿,教她两句就能举一反三,比他单打独斗强多了。

忙到日头偏西,最后一袋陈米也见了底。

宋大明清点账目时,发现光是温玉利的布,竟零零总总卖出去了二十多尺,比她自己往常三天卖的还多。

“给,这是你的钱。”

宋大明数出西十西文钱递过去,“二十三尺布,一尺两文,共西十六文,扣掉两文钱的线钱,你点收。”

温玉利看着那堆铜板,愣住了。

她织一月布,顶多也就赚百十来文,这两天竟赚了快一半?

她咬着唇,把钱推回去些:“太多了,你帮我卖布,该多拿点的。”

“说好的规矩不能变。”

宋大明把钱塞回她手里,“以后你织的布,都放我这儿卖。

对了,我还有个新法子,能让你这布卖得更好。”

他从怀里掏出几张裁好的厚纸片,上面用炭笔写着“宋家杂货·会员凭证”,底下还画了个简单的兰花印记。

“这是啥?”

温玉利拿起一张看。

“会员凭证。”

宋大明解释道,“以后有人买你的布,满五十文,我就给一张这个。

攒够三张,能换一尺免费的布,或者抵五文钱。

这样他们就总想着来买,回头客就多了。”

这是现代的会员积分制,温玉利虽不完全懂,却觉得这法子透着机灵:“能行吗?”

“试试就知道了。”

宋大明把纸片递给她,“你收着,下次有人买够数,就给他们一张。”

正说着,铺子门口晃过个影子。

宋大明抬头一看,是个穿着体面绸缎的中年男人,正斜着眼打量铺子门口的木牌,嘴角撇着,眼神里带着不屑。

温玉利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脸色微变,低声道:“是街尾‘李记布庄’的李掌柜。”

宋大明心里了然。

同行是冤家,他这两天把生意做得太火,难免招人眼。

那李掌柜没进来,只往铺子里扫了一圈,见货架上摆着温玉利的布,冷哼一声,转身走了。

“他……他会不会为难你?”

温玉利有些担心。

李记布庄是鸽子市最大的布庄,李掌柜为人刻薄,以前常压价收她的布。

“为难我?

他凭什么?”

宋大明不以为意,“我一没偷二没抢,正经做生意。

他要是敢来捣乱,我就去官府告他。”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留了个心眼。

这大宋的生意场,怕是没现代那么讲规矩。

傍晚关铺子时,王老汉拎着半串鱼过来,压低声音道:“小宋,刚才我看见李掌柜去了趟刘都头家。

那刘都头是管这片治安的,跟李掌柜沾点亲戚,你可得当心点。”

宋大明心里一凛,笑着接过鱼:“谢王伯提醒,我晓得了。”

送走王老汉,温玉利收拾着东西,轻声道:“要不……我的布还是别在你这儿卖了,免得给你添麻烦。”

“怕他?”

宋大明挑眉,拿起一张会员凭证在她眼前晃了晃,“咱们的生意刚开头,哪能说停就停?

他要是敢来,我就给他露两手更厉害的。”

他心里己有了计较。

光靠低价引流不行,得尽快做出特色。

他看着温玉利手里的布,忽然想起个主意:“对了,你会绣复杂点的花样吗?

比如……鸳鸯、牡丹什么的?”

温玉利点头:“会一点,以前给人绣过嫁妆单子。”

“那太好了!”

宋大明眼睛亮起来,“咱们做批带绣花的布,一尺卖五文,专卖给要嫁女儿、娶媳妇的人家。

这叫定制款,别人没有的。”

温玉利愣住了,随即眼里也泛起光。

她织的布,终于能卖出不一样的价钱了。

夜色渐浓,汴河的灯影映在铺子里,宋大明算着账,温玉利坐在旁边,借着月光,开始在布角绣一朵更精致的兰花。

两人都没说话,却有种莫名的默契在流淌。

宋大明知道,平静只是暂时的。

那李掌柜绝不会善罢甘休,但他不怕。

在现代商场摸爬滚打那么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

这大宋的生意场,他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