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考博时,为了梦想,我跨考了化学专业。

却被导师以“创新型不足”为由卡了三年毕业。

于是我反手把自己的研究匿名发布到了《自然》上。

“你们立刻停下手头的项目,把这篇文章吃透。”

组会上,导师投屏我发表的文章,以我研究发现和内容最接近为由,让我把所有原始数据和实验笔记,全部交给他的儿子。

我皱眉提醒:“这是我为毕业准备的课题。

您当时亲口同意的。”

没想到导师却急眼了:“这课题不也是我给你跑的实验,之前看你可怜才给你数据。

现在项目变了,你还想占着不放?”我满头问号,整个项目都是我自己处理,独自撰写的,什么时候成他给我的了?……《自然》发布新刊后的第二天,整个课题组被紧急召集开会。

“所有人,立刻停下你们手头所有的项目,从今天起,我们组最大的任务,就是把这篇文章吃透!”组会上,导师张承德用激光笔指着投屏,上面正是我三年前因为捞不着油水,被他以“创新性不足”为由驳回后继续研究,最后匿名发表到《自然》上那篇掀起学界风暴的论文。

他扫视一圈,把目光落在我身上。

“林晚,这篇文章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与你的课题最接近。

你现在赶快把所有原始数据和实验笔记,全部整理一份,交给张扬。”

张扬,他唯一的儿子,也是我的师弟。

仗着父亲是教授,在组里向来横行霸道。

我深吸一口气,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

“张导,这个项目是我去年向您提交的毕业课题方案。

您当时亲口说它创新性不足,让我自己想办法。”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几位师弟师妹的目光在我张扬和张承得之间来回逡巡,神色各异。

没想到张承德听完,竟像被踩了尾巴似的急眼了:“什么你的课题?当初这个方向的实验,要不是我给你找关系跑下的测试机时,你能拿到关键数据吗?之前看你一个女孩子读博不容易,可怜你才把一些基础数据给你练手。

现在组里有了更重要的突破方向,你还想抱着那点东西不放,有没有点大局观?”我满头问号,大脑一片空白。

那些珍贵的机时,明明是我连续熬了三个通宵,自己写代码优化了测试流程,才从原本一周的排队时间缩短到一天。

整个项目从理论构建实验设计到数据处理论文撰写,每一个环节都是我挑灯夜战独自完成。

我手边那厚达三百页的实验记录本,在他口中就变成了轻飘飘的“一些基础数据”?什么时候,我的心血,成了他施舍给我的怜悯?“跟你说话呢,听见了没有!”见我面色嘲讽,张承德拍桌而起,脸涨得通红。

“从现在开始,你手里的所有资料都要交给张扬,让他来主导这个项目的攻关工作。”

我死死捏着手中的实验记录本,指甲几乎要刺破封面。

“这个项目从立项到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到论文架构,每一个环节都由我独立完成。

您现在让我把成果拱手让人,这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