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只有我知道,这所谓的理性,不过是精心编织的表象。
婚礼那天,宾客们的祝福声中,敬酒环节热闹非凡。
我当着众人的面,掏出手机,将宾客们递过来的红包里的礼金,熟练地对半分进两个账户。
我笑着对大家说:“份子钱也要AA才公平嘛!”
陈默站在一旁,西装口袋里早就备好了同样的收款码,他微微一笑,默契地配合着我。
宾客们惊叹于我们的新潮,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我们是新时代的夫妻典范。
可我却注意到,母亲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里满是担忧。
婚后的生活,似乎也延续了这种“理性”的模式。
每月的10号晚上8点,成了我们雷打不动的“财务会议时间”。
客厅的落地窗外,是璀璨的城市夜景,而我们却全神贯注地盯着平板上的共享文档。
我滑动着工资流水截图,认真地说:“我本月绩效高,房贷多承担15%,但你要负责周末的家庭清洁。”
陈默推了推鼻梁上那副金丝眼镜,指尖在计算器上飞快地按动,最终在电子合约上签下名字。
那一刻,我看着他专注的神情,心里却有些莫名的空落落。
朵朵出生后,我们的“理性”似乎又延伸到了育儿上。
产房外,陈默举着手机,认真地记录着每一笔费用:“顺产费用3860,无痛针1200,按收入比例我转你2144.8。”
护士抱着啼哭的朵朵路过,听见这话,诧异地回头看了我们一眼。
三年后,朵朵上幼儿园,亲子活动时,其他家长都抢着付班费,我却当着老师的面,和陈默核对:“这次春游每人380,我们家两份,各转380?”
家长群里瞬间弹出一排惊叹号,有人夸赞我们夫妻恩爱,有人羡慕我们把婚姻经营得如此理性。
我也会在朋友圈精心修图,发一些关于“家庭财务会议”的照片,配文总是“和陈先生的周末财务会议,婚姻平等从记账开始!”
照片里,是铺满桌面的账单、计算器和两杯冒着热气的咖啡。
点赞过百的评论里,有人羡慕我们是“神仙眷侣”,有人还来请教“如何经营理性婚姻”。
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