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匿名威胁信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太阳己经偏西,风衣的领口被风吹得微微扬起。

我站在那条死胡同的尽头,脚下的泥土有些松软,空气中夹杂着一股铁锈味。

脚印到这里就断了。

从小区302室门口一路追踪下来,这串鞋印像是有人故意留下的一样,时隐时现地引导着我走到这里。

可现在,它没了,仿佛那个人凭空消失了。

我蹲下身,掏出随身带的小手电,贴着地面扫了一圈。

泥地上确实有痕迹,但很浅,像是被人用布反复擦拭过。

可就在边缘处,我发现了一点异样——一枚半嵌在土里的金属纽扣。

“小陈。”

我招呼了一声,“技术组还没到?”

“快了,五分钟前刚出发。”

我把纽扣小心地夹进证物袋,翻来覆去看了几遍。

上面刻着两个字母:“XK”。

字体细小,做工精细,不是普通衣服上的装饰品。

“沈队,你说这是谁留下的?”

小陈凑过来问。

我没回答,只是盯着纽扣,脑子里己经开始运转。

这不像是偶然掉落的,更像是刻意留下来的东西。

而这个人……他知道自己被跟踪了,却还是留下了这个。

是挑衅,还是试探?

我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让技术员把这里的泥土也采一份,回头和小区其他地方的做比对。”

小陈点头记录,我则转身走出死胡同,迎面撞上了林晓棠。

她抱着一个黑色的文件袋,眉头紧锁,“你那边怎么样?”

“没什么实质性进展,不过发现了这个。”

我把纽扣递给她看。

她接过去看了一眼,眼神微变,“这种纽扣……我在尸检报告里见过。”

我一愣,“什么尸体?”

“昨天送来的那个流浪汉,右裤脚上也有类似的纽扣,而且……”她压低声音,“他是被勒死的,现场没发现作案工具。”

我心里一沉。

这不是普通的入室盗窃案,也不是一般的街头犯罪。

这是一盘棋,有人在布局,而我们才刚刚看清一点点轮廓。

“走吧,回局里。”

我说。

警局大厅依旧喧嚣,电话铃、打印机声此起彼伏。

我刚走进办公室,桌上的信封就吸引了我的注意。

白色,A4大小,没有署名,也没有邮戳。

我戴上手套,轻轻撕开一角,里面是一张打印纸,字迹工整,但明显经过变形处理:“别再查下去了,否则你会后悔。”

就这么一句话,没有落款,没有日期,甚至连句号都没加。

我盯着那几个字,手指不自觉地轻叩桌面。

林晓棠在我身后探头看了一眼,“又是恐吓信?”

“嗯。”

我把信放在桌上,抽出放大镜,“看看有没有残留信息。”

她拿起信纸对着灯光照了一下,突然皱眉,“背面有压痕。”

我也凑过去,果然,在光线下隐约能看见几行模糊的文字,像是复印机编号的一部分。

“让技术科扫描一下。”

我说。

林晓棠点点头,拿着信出去了。

我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出神。

这封信来得太准时了。

就在我们开始怀疑这案子背后另有势力的时候,它就出现了。

这不是巧合,而是警告。

问题是,是谁发的?

物业?

保安?

还是……那些真正掌控这片区域的人?

我站起来,走到窗边。

楼下停着一辆陌生的黑色轿车,车窗反光,看不到里面的人。

我眯起眼。

有人在看着我。

晚上九点,我带着几名便衣队员回到小区。

夜色己经降临,路灯昏黄,街道安静得出奇。

我们在小区外围布置了三个监控点,架设了两台热成像无人机,还在几个关键路口安装了隐蔽摄像头。

“沈队,真的有用吗?”

小陈一边调试设备一边问,“这地方太大了,人又多。”

“我们不需要抓所有人。”

我低声说,“只要盯住那些不该出现的人。”

我站在一栋楼的阴影下,望着远处那扇熟悉的窗户。

那是独居老人的家,也是最早报案的住户之一。

忽然,我注意到画面中闪过一个人影。

镜头晃了一下,接着是一个穿着连帽衫的男人出现在角落,站定后一动不动。

“暂停!”

我对操作员喊道。

画面定格。

那人站在摄像头死角,几乎完全隐藏在阴影中,只露出一小截衣角。

“时间点是多少?”

我问。

“21:17分。”

我记下了这个时间,又调出其他几个摄像头的画面,试图找到他的行动轨迹。

但奇怪的是,他似乎一首在避开监控,每次出现都刚好卡在盲区。

“这人不是随便逛的。”

我说,“他是在观察我们。”

小陈脸色变了,“你是说……他知道我们在监视?”

我没有回答,只是盯着屏幕。

这个人,不是普通的居民,也不是小偷。

他是在执行任务。

而他的目标,很可能就是我们。

回到车上,我打开笔记本,写下今天的收获:死胡同发现刻有“XK”的金属纽扣;匿名威胁信背面存在复印机编号压痕;小区出现可疑男子,疑似监视警方行动;与死者身上纽扣型号一致,存在关联可能;威胁信写作者具备文书经验,可能曾从事法律或行政工作。

我合上本子,靠在座椅上闭眼休息。

这座城市正在发生某种变化,而我正一步步走入这场风暴的核心。

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己经盯上我了。

而我,也不会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