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六月二十九号,早上八点半,天热得反常。
院里的空调坏了,办公室闷得像封死的档案袋。
林瑶换上手套,坐在档案室角落,用条码枪清点那批“系统遗留案件”。
她是去年才调来的检察官,三十岁出头,出身政法系统家庭,说话一板一眼,不爱交际,却在各类复查中成绩突出。
领导说她“眼里揉不得沙子”,有褒有贬。
编号为“2013-H042”的纸盒最沉,也是最脏。
林瑶把它搬出来时,盒角的封皮裂了,露出里面一份没有封条、没有签字的卷宗。
卷宗封面只写了一句话:“2013 年 5 月,七一中学教师林旭坠楼死亡。”
没有案号。
没有结论。
像是从哪逃出来的文件。
她翻开卷宗,纸页泛黄发脆,最上层是三张模糊的现场照片,拍摄角度极差,标签潦草。
死者仰面朝天,头部血迹明显,右手似乎压着一本笔记本,边角破损。
照片下方的说明让林瑶皱了眉:“无随身贵重物品,初判***。”
再往下,是一份家属口供。
林旭妻子在陈述中说,丈夫案发前三天情绪焦躁,常反复说“这次有人要出事”,还提到“教改项目里有人在做假账”。
最后两页是简略笔录,未盖章、未签名,仅标注“初步调查:黄志刚”。
林瑶停下笔录,查阅分局人员系统。
黄志刚,男,1975 年生,原属江城分局刑侦一组,2014 年调任交警岗勤中队,无异常记录。
林瑶眯起眼。
她不是第一次翻旧案。
但这份卷宗从头到尾没有司法编号、没有文号、没有后续处理建议,甚至照片上的编号格式都不符合公安系统规范。
——它压根没进入正常流程。
她将照片拍照存档,单独列入调查。
空气越来越闷。
她抬头看了眼墙上脱落的涂料,耳边只有风扇摇头时的吱呀声。
这一刻她几乎能听见林旭压在手下那本笔记本的纸张发出的哑响。
不是***的哑响。
是被封口的声音。
林瑶站起身,把卷宗重新夹好,低声说:“这案子,我接了。”
2.封存下的裂缝第二天清晨,林瑶没走常规流程。
她带着那份卷宗,直接去了七一中学。
这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