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医署初临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翌日清晨的长安城还浸在薄雾里,青石板路上泛着湿润的光泽。

林薇跟着沈砚之穿过朱雀大街,远远便望见京兆府医署的朱漆大门,门楣上悬挂的 “济世堂” 匾额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木色。

踏入医署的瞬间,浓郁的草药香便扑面而来。

庭院里晾晒着成片的艾草与薄荷,青绿的叶片上还沾着晨露,几名身着青色医服的学徒正蹲在石臼旁捶打药材,木槌撞击石臼的 “咚咚” 声伴着药香在院中回荡。

见沈砚之到来,学徒们纷纷停下手中活计,躬身行礼:“沈医官早!”

“这位是林姑娘,今后在医署协助整理药材医案。”

沈砚之侧身介绍,目光落在林薇略显拘谨的脸上,“张医令经验丰富,你有不懂的可多请教。”

被点名的老者连忙拱手,他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暖意:“林姑娘不必拘束,咱们医署虽规矩多,却都是实在人。”

说罢便拿起摊在竹筛里的草药,“这是黄芩,你看这断面呈鲜黄色,性苦寒,专治肺热咳喘。”

林薇凑近细看,黄芩的叶片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根茎断面果然如张医令所说泛着明亮的黄色。

她在现代药理课上学过黄芩苷的抗菌作用,此刻看着鲜活的草药,指尖忍不住轻轻触碰叶片上的绒毛:“是不是还能治痢疾?”

张医令眼中闪过惊讶:“姑娘竟也知晓?

这黄芩确是治湿热痢疾的良药。”

沈砚之站在一旁静静看着,见她很快便能与药材对上号,嘴角不自觉泛起浅淡的笑意。

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药柜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薇正按张医令的指点整理药材,忽然听见医署大门被猛地推开,伴随着急促的呼喊:“沈医官!

快救救我家大人!”

一名身着皂衣的衙役抱着个血人冲进大堂,暗红色的血滴在青石板上,晕开一朵朵触目惊心的花。

被抱着的男子腹部插着半片断裂的刀刃,脸色白得像宣纸,嘴唇泛着青紫色,显然失血过多。

“是刀伤!”

沈砚之快步上前,手指搭上男子颈动脉,“还有气息,快抬到诊室!”

他一边吩咐学徒准备烈酒、针线和止血草药,一边迅速解开男子的衣襟查看伤口。

林薇站在一旁,医学生的本能让她忘记了恐惧。

她看着沈砚之准备用未经消毒的粗麻线缝合伤口,急忙上前一步:“等等!”

沈砚之抬头看她,眼中带着询问。

林薇指尖微微发颤,却还是坚持道:“针线和伤口周围必须用烈酒反复消毒,否则伤口会化脓感染。”

她顿了顿,补充道,“缝合时尽量让皮肉对齐,这样愈合更快。”

“化脓感染?”

张医令不解,“外伤本就容易溃烂,哪能避免?”

沈砚之却捕捉到她眼中的笃定,沉吟片刻道:“按林姑娘说的做。”

衙役们听得面面相觑,却还是按吩咐取来更多烈酒。

林薇亲自将针线浸泡在烈酒中,又用沾了烈酒的棉布仔细擦拭伤口周围。

沈砚之看着她专注的侧脸,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却动作沉稳一丝不苟,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欣赏。

缝合伤口的过程异常艰难,男子几次因剧痛抽搐,都被沈砚之用银针稳住心神。

林薇在一旁不断更换浸了凉水的布巾为伤者降温,密切观察他的呼吸和脉搏,不时低声提醒:“血压在降,加快缝合速度。”

当最后一针收尾时,窗外的日头己西斜。

沈砚之剪断丝线,长长舒了口气,额头的汗珠顺着下颌线滑落。

林薇递过干净的棉布,指尖不经意触到他的手背,两人同时缩回手,空气中泛起一丝微妙的尴尬。

“多谢。”

沈砚之接过棉布擦汗,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后的沙哑,“若不是你提醒消毒,这伤口恐怕真会出事。”

林薇摇摇头,脸颊有些发烫:“只是碰巧知道些法子。”

傍晚时分,伤者的情况终于稳定下来。

衙役千恩万谢地留下银两,沈砚之却摆摆手:“救人是医官本分。”

他转身看向林薇,“今日辛苦你了,我让伙房备了晚饭,一起用吧?”

暮色中的医署格外宁静,药香混合着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林薇坐在沈砚之对面,看着他为自己布菜的动作,心中那片因穿越而生的惶恐,正被这细微的温暖一点点抚平。

她知道,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大唐,终于有了可以依靠的微光。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