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九阴真经总纲
有人在下面默默地念叨着叶玄的这一句话,作为山河大学哲学系的高材生,自然能意会到这句话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明白这句话的含金量,“这句话跟月满则亏,月缺则盈一个道理。
讲述了人与自然的普遍规律,讲述了事物发展的一条规律,……这是叶玄能够说出来的?
是不是从哪里抄的?”
“各种文献中根本就没有这一条,这是叶玄杜撰出来的。”
“我的妈呀,我们是不是平常小瞧叶玄了?”
……瞬间,2401班的学生看待叶玄的眼神,没了那种轻视,多了一份清澈和认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在台上坐着的艾青华和张志清道长,自己眼前的a4纸上,都写下了叶玄的这段话,二人也嘴唇不由自主地呢喃着纸上的这行字,“一句话,就将世间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给总结的淋漓尽致,……如果在哲学上没有深厚的造诣,是说不出这么精辟的句子的,这还是我的学生吗?”
“是我们班常年倒数第一的差生?”
不由自主地,艾青华教授咽了一口唾沫,惊愕无比地说道。
“是啊!
艾教授,你还说这是你们班最差的学生,我看不像啊,能写出这一句话,胜过无数,我从这一段话中都有所感悟,……就像喝了琼浆玉液一般……”张志清道长也是不可思议地说着,“或许只是灵光一现的只字片言,还是要看他接下来的内容。”
艾青华教授说完,张志清道长跟着点头,二人不约而同地看向叶玄,不过,却没有了之前的那种轻视姿态,多了一种期待和疑惑。
……“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叶玄在说完第一句总结的话之后,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出了这么一段,霍!
这一段一出,2401班的学生脑门上出了一头汗,“***,好美的句子,如在作诗。
艺术成分很高,至少五层楼那么高!”
“这是叶玄写出来的?
草了,平常也没发现他有这么饱满的艺术细胞啊!”
“谁上他的身了?
文曲星上身了?
急急如律令,给我下来……”“嫉妒使我面目全非!”
……“这?”
张志清道长竟然用铅笔快速地将这段话,记录了下来,“艾教授,你看我写的这段应该词句正确吧?!”
“这个地方应该是这几个字,张道长。”
艾青华教授也用铅笔将叶玄说的这段话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写了下来,他看了一眼张志清道长纸上的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纠正起来,“我在文学系待过一段时间,这段文字要是到那几个教授的跟前,必然备受关注,没有足够的文学功底,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将自然间阴阳辩证的理念,以如此优美的文字阐述赞叹,确实让人叹为观止……”艾青华教授忍不住赞叹道。
“是啊。
艾教授,这就是你们班倒数第一?
差生?”
忽然,张志清道长冷不丁地问向艾青华教授,“这?
……我也没想到啊!
或许是叶玄在文学上的造诣,平常没有被发掘……”“我自己都有点搞不明白了。”
艾青华一头雾水地说道,只能以如此理由,……“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亦。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接着,叶玄继续说着,这一段说出,底下的学生一头雾水,“句子仍旧优美,如歌如诉,……可是,他么的,我听不懂啊!
我平常成绩可是全班前十啊!”
“这还是我认识的叶玄吗?”
“这论文代写的介绍给我吧,下次我上大学写论文,我用他。”
“纯粹是堆砌辞藻,没有一点营养。”
……“安静!”
底下学生的嘈杂声,让艾青华皱紧了眉头,开口低喝一句,“菜,就认真学。”
艾青华教授朝着不多的几个嘲讽的学生厉色看了一眼,“叶玄,你这段的涵义,是在说事物的发展有两面性,都符合物极必反,月满则亏的自然规律,但是,在抓住这个自然规律发展后,在恰当的时机,是可以抓住契机,创造新事物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艾青华教授看了自己的几个优秀学生,一头雾水,孜孜求解的样子,将叶玄答辩的过程打断,站了起来,朝着叶玄问道,哲学系大教授,不愧是大教授,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一段的精髓,不过,山河大学哲学系的大教授,在华夏极负盛名的哲学大家,竟然以这样的态度请教叶玄,虽然有为学生解惑的成分,但这足以让人惊掉眼球,“对,艾教授,简单来说,叫时机,也叫机缘。”
叶玄淡淡回应艾青华,“机缘?”
在座的张志清道长喃喃这个词,“好,机缘!”
回味几秒之后,他忍不住出声叫好,这无不与道家的一些理念契合。
说实话,叶玄的一二百字,不下他们道家的一些经典玄妙,这个小孩有东西啊!
光这一段对于机缘的描述,就足以看出,此子与道家有缘。
……“叶玄,你继续!”
经过这一小段,看到诸多学生都有所明悟,艾青华教授赶紧示意叶玄继续下文,叶玄的这篇论文,虽然有些脱离正常论文的范畴,但是,却深谙哲学思想,让人有种如饮甘露的感觉,忍不住想继续听下去,想知道下文中是否还有更鞭辟入里的哲学思想和见解,……在场的众多学生经过这一遭,也鸦雀无声,全部聚精会神地看着叶玄,甚至,有高材生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开始记录叶玄接下来要说的,没有一个敢有轻视的表情,……“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
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
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
六阴己极,逢七归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不急不缓的,叶玄将九阴真经总纲的剩下部分说了出来,在做笔记的众多学生,还有台上的一教授和一道长,看着纸上的这段文字,全部懵逼,什么?
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