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她旧时的过往,那段记忆里充斥着劣质的烟草味,墙上数不尽的正字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沈环月就是在那时第一次遇见了林昔玦。
沈环月的父母分别来自川省两个小山村,家里条件不算很好。
奶奶口中的爸爸,学习很好,人也很孝顺,长的周正,仿佛在奶奶眼里,爸爸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但是这样一个学习好的孩子,出生在一个条件可以说差的家里,磕磕绊绊的供他上完高中后,实在没办法承担大学的费用,爸爸含着泪水把书放在了柜子的最底下,背上了行李去到了大城市打工。
“那时候穷啊,你爸才刚十七八岁,背着个破包就一个人去打工了。”
奶奶每次提到这个场景时总是眼睛通红,“他那时候就高中毕业,没有学历,人家好的公司根本不招他,最开始他就是在电子厂打打螺丝,帮人搬搬东西。”
奶奶回忆爸爸去外地打工已经是家里的经典场景了,她的孩子早早地离开她,开始将家庭的担子扛下。
每次到了这个时候,沈环月,不,那时候她叫沈盼归,她的名字是奶奶取的,当时妈妈生下了她,交给了从老家来的奶奶,让刚出生她跟奶奶一起回家。
这时候,沈盼归总是很安安静静的趴在奶奶身边,奶奶拍着她的背,哄她睡觉,跟她讲着以前的故事。
那时候的沈盼归一天里面只有晚上奶奶回忆爸爸的时候最安静,其他时候,她是村里最闹腾的几个孩子之一,是一堆孩子的孩子王,也是一堆大人最厌烦的皮猴子。
第一次遇见林昔玦的时候,她刚11岁,因为经常在山间跑,身量很瘦,看起来小小一个。
那时正值九月,阳光打在身上格外暖和,沈盼归拿着夹子和红色的塑料小桶,在专心的搜着面前的这片有没有漏网之鱼,真·物理意义上的漏网之鱼。
每年到这个时候,村里的人都要聚集在一起捞鱼,大人拿着网,穿着塑胶鞋,小心翼翼的扶着塘边下水,经过几个小时的抽水,如今塘里的刚刚及腰。
大人们拉着网捞鱼,水还在继续抽着,沈盼归百无聊赖的在塘边看着水里的人,手里拿着路边撇的小树枝,沾了点水在水泥地上划着,手边的小桶灰扑扑的。
过了不知道多久,塘里的水越来越少,终于漏出了塘地的部分泥土了,沈盼归高兴跳起来,吆喝着身边的小伙伴要下塘,这是先前大人们承诺过的——你们等水少了再下来,捡捡刚才网漏掉的鱼。
沈盼归第一个提着小桶下塘,塘里面的泥土还湿答答的,她穿着大好几码的的桶桶鞋,站在岸边,扶着自己的小伙伴下来。
等所有小孩都下来的了,沈盼归振臂一挥,“我们比赛看谁捡的多。”
小孩们瞬间四散开来。
沈盼归在鱼塘里逡巡着,眼神盯着湿润的泥土,立志不放过一条小鱼。
面前一条小鲫鱼因为没水在泥里扑腾,她盯着这条小鱼,手中夹子一点点靠近,“精准一击!”夹子飞速的夹起小鲫鱼,沈盼归的声音随之响起,她用夹子举着小鱼,阳光下鱼身上的鳞片亮晶晶的,这条体型不小的小鲫鱼吸引来一众孩子的视线,他们不仅比较鱼的数量还比较鱼的大小。
在又一次发现一条体型稍大的小鱼后,沈盼归轻手轻脚的走到鱼的身边,这条鱼已经快蹦哒着要跳进水里了,沈盼归有些急切怕鱼跑了,步伐加快,但是湿漉漉的塘泥阻碍着她,鞋子又大了不知多少码,在她越来越快的步伐里,沈盼归直接被泥给绊倒了,她往前倒去,而前面正好是还没抽掉的水。
“啪!”一声,沈盼归倒在水里,溅起的泥点子把她头发弄脏了,还好这是水泥交界的地方,水不深,但是泥很多。
沈盼归被身边的大人拎了起来,那个大人严肃看着她,让她到岸上去。
回头看着自己的小桶,因为刚才的绊倒,桶里的小鱼跟着她一块进了水里,现在早游到不知哪里去了。
一堆人说着让她上岸去,沈盼归没法,只好一点点挪到岸上,思考着没有小鱼了,等会儿的比赛肯定垫地。
鱼塘就在马路边上,这条路去年刚修好,水泥马路方便了不知道多少人。
沈盼归蹲在岸边,看着塘里面的一群人。
阳光越来越暖和了,她身上、头上的泥点子渐渐干了。
刚才她上岸的时候,顶多只是擦了一下脸,但是衣服也没有干净的,擦的那一下顶多只能让眼睛露出来别弄得难受。
现在泥点子快干透了,沈盼归感受着头上的泥巴,用手抠着干透了的泥,泥屑一点点落下。
沈盼归便是这个时候遇到林昔玦的,他从一个黑色的高高大大的车上下来,沈盼归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什么牌子的车子,她只知道,她从来没在这个小山村见到过这种车。
车底部有些泥点子,把原本有光泽感的黑色染的雾蒙蒙的,看着从车上下来的林昔玦,他像是一个小王子,一个整洁干净的小王子,一个跟这个村庄格格不入的小王子。
片段二“沈老师,那后来呢?”对面主持人的话将沈环月的思绪拉了回来,望着台下听着她回忆的一堆人,沈环月笑了笑。
“后来啊,其实他们第一次见面闹了很大的乌龙。”
沈环月的声音温柔,说着她跟林昔玦第一次的见面。
林昔玦是代他爸爸回来接人的,虽然那时候林昔玦也才十四岁,但是没办法,他爸妈的工作脱不了身,他奶奶是村里最固执的几个小老太之一,之前他爸也找人回来带小老太去城里,但是他奶奶就是不愿意,认为一切要她离开小山村的人都是骗子。
这次,林昔玦代替他爸妈回来接人,停下来主要是看一堆人捞鱼有些新奇,同时也是问问路,他奶奶家住在后面的那座山上,山上的路没修过,依旧是泥地,岸边杨志他爸爸在跟林昔玦他们家的司机讲怎么开上山去,杨志他爸口音很重,说了好几遍那个司机没没搞懂具体怎么走,旁边渐渐围过来了凑热闹的其他人,一群人闹哄哄的用方言跟司机说着路线。
林昔玦也下了车,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砖”,好奇的走到沈盼归身边,看了看沈盼归脏兮兮的头发,脚边没有一条鱼的小桶。
“你没下去抓鱼吗?”林昔玦说的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就像是,就像是电视里面的人说的一样。
沈盼归脸色涨红,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卑的感受,那是一种恨不得立刻躲开的感受,索性她每天在山里窜来窜去的,脸比较黑,加上干掉的泥,脸色的涨红看不太出来。
她张了张嘴,又想起了什么,没发出一点声音。
林昔玦好像误会了什么,立刻有些紧张起来。
“对不起,我不知道…”少年的声音越来越小,连解释都不忍心伤到面前这个脏兮兮的小孩。
他跑回车上,拿下来了一包湿巾,抽出几张递给沈盼归,然后把剩下的放在她面前。
“泥已经干掉了,要用湿的来擦。”
沈盼归默默的接过湿巾,湿巾带着一丝清香,她拿着湿巾一点一点的擦掉脸上手臂上的泥,低着头不想面前的小王子看到这种脏兮兮的样子。
林昔玦看她低着头,以为她生气了,怏怏的走回车里,带着些许的懊恼和歉意。
后来,每一次回忆她们的第一次见面,沈盼归总是在想,当时为什么没有说话,如果她说了一句话,会不会两人之后有交集?不,即使他们说了话,后面也不会有交集的。
林昔玦只是回来接他奶奶,没在村子里待几天,他们就带着老人回城里去了。
村里的人都是这么说的。
“林老太,这回可以享福了,她儿子让人回来接她去城里享福喽。”
沈盼归蹲在田坎上,听着地里插秧休息的杨志他爸和她爷爷说着,又一次回忆起来那天的场景。
她后来在课上学了,那种感觉叫做“自惭形秽”。
片段三第二次见到林昔玦时,沈盼归已经改名叫做沈环月了。
她被爸爸从川省接到杭城了来上学,妈妈觉得沈盼归名字一点也没有女孩子的感觉,加上在老家呆了这么久,跟个假小子一样,给她改名叫沈环月,希望她像月亮一样温柔点。
沈环月在杭城开始了新的生活,爸爸从车间的小工做到的车间主任,再到副厂长、厂长,他们在杭城买了房子,托关系将沈环月塞到一个初中读书,沈环月多了一个六岁的妹妹。
那一年,她刚14岁,这是她从老家来杭城的第一年。
不知道是名字起了作用,还是妈妈的藤条起了作用,沈环月变了很多,她白了很多,也文静了很多,不再是以前的瘦弱,也学习起了她曾经在电视里看过的钢琴。
那架钢琴是妹妹的,已经在杭城的家里呆了两年了,妈妈为了让沈环月别继续假小子,让沈环月跟着妹妹的老师一起学习钢琴。
只是,经常在深夜的时候,沈环月总是会回忆起在老家的日子,她最喜欢爬后面那座山的峭壁,从高高的峭壁往下看时,她总有种畅快的感受。
但是太晚了,她得睡觉了,明天还要放学还得跟妹妹一起去老师家里练琴。
沈环月的成绩刚开始其实很差,老家的课程落后了很多,她思维方式也很固化,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这个这么简单的题,不是跟你讲过吗,变了一种方式来问你,你怎么又不会了。”
沈环月心里总是有一团火,她不愿意认输,也不想像曾经一样闭口不说话。
她开始买了很多习题册,用未来一年的零花钱跟妈妈交换,买了一个小小的平板,房间的灯每天晚上亮到很晚,沈环月的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沈环月读的初中是附近最好的一个,这里每年考上重点高中的人很多,听爸爸说,让她读这个初中,他们花了很多力气。
沈环月在这个学校的唯二的重点班里读书,她在这个班里总是一个人,每天早早的到教室,放学后总是最后一个回家,下课不跟别人交流,埋头写着习题。
她跟这个班格格不入,同学们讲着新的综艺,聊着某个idol,说着哪一篇小说里面的某个角色人设多么多么好,沈环月很少参与她们的话题,或者说,她根本没有了解过这些话题。
初中的三年过的很快,沈环月顺利的考上重点高中,顺利的钢琴考到第八级,顺利的…再次遇到林昔玦。
沈环月第二次遇到林昔玦的时候,是在高一的第三个周,林昔玦是上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来看他们的班主任的,他们那届的班主任正好教沈环月她们班的数学,看到自己的得意门生,他直接邀请得意门生来讲解一下高考的经验和新学校的体验。
林昔玦脖子上挂着个黑色的相机,刚毕业,他就染了个蓝色的头。
他一进门,就把沈环月拽回来他们第一次的见面。
林昔玦跟之前的小王子造型不一样了,他很爱笑,至少在分享的时候,他笑了很多次。
林昔玦还是那样害羞,刚进来时,顶着蓝色的头,班里一阵起哄声,沈环月看到了,他的耳朵已经红透了。
即使他面对起哄声很害羞,分享个人经验的时候,他还是落落大方,意气风发。
也是,林昔玦是他们那届的名人,据说高一一进学校,就把一些高三的学姐吸引得假装不经意从窗外路过,还得教导主任专门在周一讲话的时候说了这件事。
这些林昔玦的过往事迹都是下课结束后,她边写题边听着同桌的女生拉着后座一起八卦。
果然,不管什么时候,他总是这样耀眼且吸引人。
沈环月一边做题,思绪一边飘到不知多远。
他们的第二次见面也很短暂,当时沈环月在台下的一堆人里面,可能中间有过视线的交汇,也可能并没有。
片段四沈环月的高中生活可以用枯燥来概括,高中要求每个学生强制住校,周末由学生自己选择回不回去。
沈环月自小就是个很独的孩子,用妈妈的话来讲,“一点也不亲人”。
她经常几个星期呆在学校,偶尔回家,除了为了添被子,就是参加各种钢琴比赛。
匆匆从学校出来,匆匆赶到比赛场,匆匆又回到学校。
高中三年对于沈环月来说,仿佛白驹过隙,匆匆便过去了。
她第一次踏进校园时正好深秋,教室窗外有一株银杏在掉着叶子,而她最后一次她考完回学校拿毕业证和档案的时候,窗边的银杏叶子才刚刚转为黄色。
沈环月的高考成绩不错,踩线上了z大,于是,十八岁的秋天,她成功的来到了高一时林昔玦分享过的z大。
从川省到z大,她走了很多年。
林昔玦这人,走到哪里都是一个风云人物。
校园里到处都是他的传说。
听说,他高一加入了摄影社,还选修了摄影鉴赏,天分高的那个教授想要收他当亲传弟子。
听说他拍的某个照片,获得了一个大奖,奖金上万。
听说,他就算经常跑出去参加比赛,绩点照样是在金融系的前几。
是的,就是金融系,林昔玦是一个金融系爱摄影的校草。
听说,他帮学校的流浪猫每只都拍了照片留作档案,照片都在学校动物保护社团的官网上吸引了很多人。
……还有很多很多他的“听说”,这些都是沈环月在第一学期的百团大战上得知的。
林昔玦作为摄影社的社长,直接被他们社团负责宣传的妹子用来吸引新生了。
至少,沈环月就被吸引到了。
虽然她刚加入没多久就觉得自己被坑了。
刚入社没多久,社团决定开始第一次聚餐,地点是在一家东北菜馆,寝室的一个室友跟她一样加入了摄影社,据她所言,实在是男***人,那两个宣传的学姐太会说了。
沈环月深有感触,跟室友约好一起去聚餐的地方。
夏末秋初,天气还有些炎热,因为晚上要吃饭,沈环月换了一套蓝色的裙子,拎着小包和室友就打车到聚餐点。
她们为了避免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