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一上午,市场部的办公区一片嘈杂。我刚坐到工位上,
就听见张总监在会议室里大发雷霆。他猛地把一份活动预算表摔在桌上,怒吼道:“谁做的?
数据错得离谱!”我愣住了,那张表格的落款明明是我的名字,可我记得很清楚,
上周我把模板借给了李曼,她修改后忘了改落款,还算错了赞助费的金额。李曼立刻低下头,
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轻声说道:“薇薇,你是不是太累了?
我上周提醒过你核对赞助方报价的……”周围的同事也开始附和:“下次仔细点。
”我刚想解释,就被张总监打断了:“别找借口,罚你今晚加班重做,明天交不上来扣绩效。
”我攥紧了笔,指甲在笔记本上戳出一个小洞,抬头时正好撞见李曼嘴角一闪而过的得意。
周三下午,公司大会议室里坐满了人,这是我们部门的晋升评估汇报。
我负责的“夏季促销方案”是我熬了三周的成果,
汇报前我特意把PPT备份在了U盘和云端。可轮到我上台时,U盘突然显示损坏,
云端文件也提示“权限被修改”。我瞬间懵了,
这一定是李曼早上借我电脑传文件时动的手脚。我只能临时脱稿,可紧张得语无伦次,
方案的核心数据也频频说错。张总监皱眉打断了我:“准备这么不充分,太让我失望了。
”最终,晋升名额给了“表现稳定”的李曼。会后,
李曼故意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真可惜啊,下次记得多备份。
”我盯着她指甲上亮闪闪的美甲,指甲狠狠地掐进了掌心。周五傍晚,
我刚收到房东的短信:“下周一前不交齐三个月房租,就请搬出去。
”我这个月的工资因为上周的“预算表错误”被扣了绩效,手里的钱连一个月房租都不够。
想起父母打电话时说的那句“家里供你读大学不容易,要在大城市站稳脚跟”,
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躲进了堆满旧文件的杂物间。我蹲在地上,哭得肩膀一抽一抽的。
哭到嗓子都快哑了,我突然踢到一个落满灰尘的纸箱。纸箱晃了晃,
露出里面一本黑色皮质的日记。我下意识地翻开第一页,日期正好是今天。
上面写着:“周五晚七点,林薇会在杂物间发现本日记,周六上午十点,
张总监会在茶水间说漏嘴——李曼的晋升材料里有伪造的客户评价。”我愣住了,
这是什么情况?难道这是转机?2周四晚上,我坐在工位上,
反复核对那本神秘日记上的预言。明天上午,
大客户——某知名连锁品牌的采购总监要来拜访,而日记里清楚地写着,
会突然提出三个附加条款:缩短交货周期、增加免费退换货期限、要求额外赠送一批试用装。
这些条款都不在张总监准备的合同草稿里,而且每条都戳中了公司当前的流程短板。
我清楚地记得,张总监上次对接客户时,因为临时变更条款而暴跳如雷的样子。我咬了咬牙,
决定通宵加班。我翻出公司近半年的库存报表和物流时效记录,
甚至还私下去问了法务部关于退换货条款的合规边界。凌晨三点,
我终于整理出了一份“折中方案”:交货周期缩短3天,
可以通过加急物流实现;退换货期限折中为15天;试用装数量减半,
但附赠品牌联名小礼品。我打印了几份方案,放在文件夹里,心里默默祈祷,
希望明天一切顺利。周五上午十点,公司贵宾会议室里,气氛紧张。
张总监正意气风发地介绍合作优势,大客户突然抬手打断了他:“张总监,
我们临时有三个补充要求……”他一条条地说出那些附加条款,
每一条都像是在张总监脸上狠狠地扇了一巴掌。张总监的笑容僵在脸上,
他下意识地翻合同草稿,手指把纸页捻得发皱,额角渗出细汗。
他支支吾吾地说:“这些需要内部协调……”语气明显底气不足,
客户的脸色也渐渐沉了下来。李曼坐在旁边,悄悄用胳膊肘碰了碰同事,
眼神里带着“看她笑话”的期待。她猜我肯定也没准备,毕竟这些条款太突然了。
我坐在角落里,紧紧握住文件夹,深吸了一口气。十分钟后,张总监还在和客户僵持,
我趁他卡顿的间隙,轻声说道:“张总监,关于这几点,我昨晚整理方案时做了些补充设想,
或许能给客户参考。”我拿出提前打印好的方案,
条理清晰地解释每个条款的可行性及替代方案。
当我说到“加急物流成本我们可以承担30%,剩下的从后续返点里抵扣”时,
客户的眉头明显舒展了。客户最终同意按我的方案修改合同,
离开前特意对张总监说:“你们这位林专员很专业,考虑得比我们还细。”张总监愣了几秒,
转头对我露出难得的笑脸:“小林不错,反应很快,多亏了你。”我微微一笑,心里却清楚,
这不过是刚刚开始。李曼手里的笔“啪嗒”掉在桌上,她和旁边的同事对视一眼,
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尤其是听到张总监当众表扬时,她的手指紧紧攥住了裙角。散会后,
我回工位的路上,还听见她们低声嘀咕:“她怎么会提前知道?太奇怪了……”3周一晚上,
我坐在工位上,手指轻轻滑过日记的那一页。上面写着:“李曼会盗用竞品分析报告。
”我的心猛地一沉,指尖冰凉。这份报告是我熬了三个通宵做出来的,
涵盖了五家主要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渠道优势和用户反馈,是下周部门战略会的核心材料。
最近李曼总借故凑到我工位旁,还“无意”间问过报告的进度,我心里早就有了几分警惕。
犹豫了片刻,我打开文档,在报告第17页的“用户复购率分析”部分,
故意留了个隐蔽的漏洞:引用的数据来源标注为“2023年Q3内部调研”,但实际上,
那一年第三季度的调研因样本不足早已作废,真正有效的数据是第四季度的。不过,
两者的差值很小,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我特意把报告存在了电脑桌面的“共享文件夹”里,
那是部门默认的临时存放区,但完整的终稿却被我悄悄设了密码,只留下了带漏洞的版本。
做完这一切,我瞥见李曼的工位灯暗了下去,心里冷笑了一声。周二下午两点,
部门会议室里,张总监清了清嗓子,让负责竞品分析的人先汇报。李曼突然举手,
语气里带着几分得意:“总监,林薇说她的报告还没最终定稿,
让我先代劳分享一下核心内容。”我抬头,正好撞见她眼里的得意。果不其然,
她半夜登录了共享文件夹。李曼打开的报告和我的版本几乎一模一样,她口若悬河地分析着,
时不时瞟向我,仿佛在炫耀:“你的成果现在是我的了。”张总监听得频频点头,
连声称赞:“做得细致。”李曼讲到第17页时,
特意加重了语气:“大家看这里的复购率数据,足以证明我们的价格优势……”我注意到,
坐在后排的销售主管皱了皱眉,他是少数知道第三季度调研作废的人。李曼刚说完,
我轻声开口:“曼曼,不好意思,你好像用错版本了。”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我走上前,输入密码,打开了自己的终稿。
投影屏幕上瞬间显示出修改后的第17页:“正确的数据应该是第四季度的,
第三季度调研因样本问题已作废,我标注在备注里了。
”我转头对张总监解释道:“昨天发现这个疏漏后,我连夜补了第四季度的数据,
还补充了三个竞品的最新促销活动分析。”销售主管立刻附和道:“对,
第三季度的确实不能用,林薇这个修正很关键。”张总监的脸色沉了下来,
看向李曼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李曼的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我趁机展示了终稿里新增的内容,逻辑更严密,数据更精准,赢得了大家的一片认可。
散会后,李曼经过我的工位时,狠狠地撞了一下我的椅子。
我冷冷地瞥了她一眼:“下次想用别人的东西,至少先问清楚是不是最终版。
”周围同事的目光齐刷刷地投过来,李曼咬着嘴唇,落荒而逃。那一刻,我清楚地看到,
大家的目光里都写着同一个意思:这个一直被欺负的林薇,不好惹了。4周一早上八点五十,
我攥着那本黑色日记站在公司一楼的电梯口。日记上写着:“8:53,
新技术总监沈亦舟的公文包会被电梯门夹住,合同边角被夹破,导致与合作方的签约延迟。
”我抬头,就看见一个穿白衬衫的男人快步走来。他的公文包拉链没拉严,
露出里面印着“保密协议”的文件边角。正是昨天全公司邮件里介绍的海归技术总监沈亦舟。
电梯门即将关闭时,沈亦舟的公文包果然被门缝卡住了。他伸手去拽,门却开始强制闭合,
皮质包角瞬间被夹出一道裂口。我几乎是本能地按下“开门键”,同时伸手托住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