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雀台》曹操苏瑾火爆新书_雪落雀台(曹操苏瑾)免费小说

《雪落雀台》曹操苏瑾火爆新书_雪落雀台(曹操苏瑾)免费小说

作者:豆腐脑必须是酸的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雪落雀台》是豆腐脑必须是酸的的小说。内容精选:男女重点人物分别是苏瑾,曹操,魏王的女频衍生,古代,三国衍生小说《雪落雀台》,由实力作家“豆腐脑必须是酸的”创作,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本站无广告干扰,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1797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18 13:42:18。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雪落雀台

2025-10-18 16:00:35

第一章 朔风渡漳水建安二十五年的冬天来得早。漳水河面上刚结起薄冰,

朔风就卷着碎雪掠过邺城,把铜雀台的飞檐染成了苍白色。

苏瑾裹紧了素色襦裙外的锦缎披风,

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披风边缘绣着的缠枝莲纹——那是三年前她刚入台时,

掌事姑姑亲手为她绣的,如今莲瓣的金线已磨得发暗,像褪了色的旧梦。“苏姐姐,

该去西阁当值了。”小丫鬟青黛捧着铜灯跑过来,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短暂的雾,

“方才听守卫说,魏王今日要登台赏雪,各阁都得把盏具擦得亮些。” 苏瑾点点头,

跟着青黛穿过覆着薄雪的回廊。铜雀台的廊柱都是汉白玉雕的,雪落在上面不化,

倒像给柱上的云纹嵌了层霜。她想起初来这台时的光景,那时还是建安二十二年,瘟疫刚过,

邺城的街上还能看见白幡。她本是城南书吏苏明的女儿,父亲染疫去后,家奴卷了细软跑了,

她走投无路,恰逢铜雀台招侍女,便填了名帖进来。“听说今日还有邯郸来的乐师?

”青黛边走边絮叨,“前儿听厨房的张婶说,魏王近来总念着旧曲,

特意让人从邯郸寻了会弹箜篌的来。”苏瑾没接话。她在铜雀台待了三年,

见惯了往来的乐师伶人。魏王曹操待下不算严苛,但若触了他的忌讳,下场也难测。

去年有个舞姬跳《大风歌》时忘了词,虽没受罚,却也被送出了台,再没消息。

西阁的窗棂是雕花的,雪粒子打在上面,发出细碎的声响。苏瑾拿起案上的银盏,

用细布细细擦拭。这盏具是去年蜀地进贡的,盏底刻着“蜀锦堂制”四个字,银质温润,

握在手里却有些凉。她擦到第三只时,外头忽然传来脚步声,

伴随着甲胄碰撞的脆响——是侍卫来了。“魏王将至,各侍女退至廊下候命。

”侍卫长的声音浑厚,震得窗纸微微颤动。苏瑾跟着其他侍女退到廊下,垂手而立。

雪还在下,落在她的发髻上,很快积了薄薄一层。她低着头,

能看见青砖缝里的雪水慢慢凝结成冰。不多时,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身着玄色锦袍的老者走来,

那是曹操。他比三年前苏瑾初见时更显苍老,鬓角的白发沾了雪,像覆了层霜,

唯有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得像鹰隼。“今日雪好,正合听曲。”曹操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

却依旧有力。他踏上西阁的台阶时,脚步顿了顿,目光无意间扫过廊下的侍女。

苏瑾的心猛地一紧,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角——她记得三年前,父亲还在时,

曾带她去看过魏王的阅兵,那时的魏王还是意气风发的模样,如今却已显龙钟。

乐师很快被引了进来,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女,穿着淡紫色襦裙,抱着一把箜篌。

她走到阁中站定,手指轻拨琴弦,清越的琴声便漫了开来。苏瑾站在廊下,

能听见琴曲里的婉转,却也听出了几分怯意——那少女的手指在弦上微微发抖,

许是怕惊扰了魏王。曹操坐在案前,端着银盏浅酌。他听了半晌,忽然开口:“此曲名为何?

”少女忙停下箜篌,屈膝行礼:“回魏王,此曲名《漳水吟》,是小女家乡的旧曲。

”“漳水吟……”曹操重复了一遍,目光望向窗外的漳水河,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孤年少时曾过漳水,那时河水还没这么凉。”他顿了顿,又道,“再弹一遍,慢些。

”少女应了声,重新拨动琴弦。这次的琴声慢了许多,像漳水的流水,缓缓淌过西阁。

苏瑾站在廊下,雪落在她的睫毛上,有些痒。她偷偷抬眼,看见魏王望着窗外的雪,

嘴角似乎牵起了一丝笑意,却又很快消失,只剩下满脸的沧桑。不知过了多久,琴声停了。

曹操放下银盏,对身旁的侍者道:“赏乐师锦缎十匹,安置在东阁偏院。”他说着,

起身往外走,经过廊下时,目光忽然停在了苏瑾身上,“你叫什么名字?”苏瑾心头一震,

忙屈膝行礼:“回魏王,奴婢苏瑾。”“苏瑾……”曹操念了遍她的名字,

目光落在她披风上的缠枝莲纹上,“这披风有些旧了,让掌事姑姑给你换件新的。”说完,

便大步离去,留下苏瑾愣在原地,雪水顺着发髻滑到脖颈,有些凉,

却比不过心头的诧异——三年来,她从未被魏王注意过,今日这突如其来的问话,

竟让她有些不知所措。“苏姐姐,魏王竟记得你的名字!”青黛凑过来,眼里满是羡慕,

“说不定过几日,你就能调去内阁当值了。”苏瑾摇摇头,没说话。她知道铜雀台里的规矩,

越是被看重,就越要谨慎。她攥了攥披风的衣角,转身跟着其他侍女往回走。雪还在下,

铜雀台的飞檐在雪中若隐若现,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沉默地注视着邺城的兴衰。

第二章 玉阶生苔痕苏瑾没想到,魏王的话竟真的作数。三日后,

掌事姑姑便把她叫到了正阁,递过来一件石榴红的锦缎披风,边缘绣着金线的孔雀纹,

比她之前那件精致了许多。“魏王特意吩咐的,说你在西阁当值尽心,调去内阁伺候笔墨吧。

”掌事姑姑的语气比往常温和,“内阁不比外阁,规矩多,凡事少言多做,别惹魏王不快。

”苏瑾接过披风,屈膝行礼:“谢姑姑提点,奴婢省得。”内阁在铜雀台的顶层,

是魏王处理政务、读书的地方。阁里陈设简单,除了一张宽大的书案,就是满墙的书架,

架上摆满了竹简和绢书。苏瑾的差事是整理书案、研墨铺纸,偶尔递些茶水。她性子沉静,

做这些事倒也得心应手。当日午后,曹操在书案前批阅奏章,苏瑾站在一旁负责研墨。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曹操的白发上,竟有几分柔和。她偷偷打量着书案,

案上除了奏章,还放着一卷摊开的《诗经》,正翻开的那页是《邺风·凯风》,墨迹有些旧,

或许是常翻的缘故。“研好了吗?”曹操忽然抬头,目光落在她身上。苏瑾忙回过神,

把墨锭放回砚台:“回魏王,研好了。”曹操点点头,拿起笔,却没立刻写,

而是望着窗外的庭院出神。庭院里种着几株梧桐,叶子早已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

苏瑾站在一旁,不敢出声,只能听见笔尖划过空气的细微声响。“你父亲是苏明?

”曹操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让苏瑾心头一震。她忙屈膝:“回魏王,正是。

”“苏明……”曹操念着这个名字,眼神里多了几分追忆,“孤记得他,建安十八年时,

他曾给孤递过一份关于漳水治水的奏疏,条理很清晰。可惜,瘟疫来得太急。

”苏瑾没想到魏王竟还记得父亲,眼眶忽然有些发热。她低下头,声音微哑:“父亲在世时,

常说魏王是明主。”曹操笑了笑,却没说话,只是拿起笔,在奏章上落下字迹。

苏瑾站在一旁,看着他的手——那双手布满了皱纹,指关节有些突出,却依旧稳健,

笔下的字迹苍劲有力,带着几分杀伐果断的气势。傍晚时分,曹操处理完政务,

让苏瑾陪他去庭院里走走。庭院的玉阶上生了些青苔,雪化后湿漉漉的,走在上面有些滑。

苏瑾忙上前,想扶着曹操,却被他摆手拒绝了。“孤还没老到要别人扶的地步。”曹操说着,

脚步却慢了许多,“这铜雀台,建了也有十年了。当年建它时,孤还想着,等天下平定了,

就在这里安度晚年。可如今……”他顿了顿,望着远处的邺城城墙,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

“天下未定,孤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苏瑾没敢接话。她知道魏王近来身体不好,

前几日还咳了许久,太医来看过,只说是风寒,却开了不少滋补的汤药。

她跟着曹操走到庭院的梅树前,那梅树还没开花,枝桠上覆着一层薄霜。“明年春天,

这梅树该开花了。”曹操伸手拂去枝桠上的霜,“孤记得,当年建铜雀台时,

特意从江南移了这株梅树来,可惜这些年,孤也没怎么来看过。”苏瑾看着他的背影,

忽然觉得有些心酸。眼前的魏王,不再是那个叱咤风云的枭雄,

只是一个垂垂老矣、怀念过往的老者。她轻声道:“等明年春天,奴婢陪魏王来看梅花。

”曹操转过头,看了她一眼,嘴角牵起一丝笑意:“好啊,若是孤还在的话。

”这句话让苏瑾心头一紧,她想安慰几句,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暮色渐浓,

庭院里的风更凉了。曹操咳嗽了几声,转身往内阁走:“回去吧,天冷了。

”苏瑾跟在他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在暮色中慢慢拉长。她忽然想起父亲曾说过的话,父亲说,

魏王是个苦人,一辈子都在为天下奔波,却连个安稳的日子都没过过。那时她还不懂,

如今站在这铜雀台的庭院里,看着魏王的背影,

她忽然懂了——有些人生来就背负着太多的责任,连衰老都不能随心所欲。回到内阁,

苏瑾给曹操端来一碗温热的汤药。曹操接过药碗,仰头一饮而尽,

眉头却皱了皱——那药味极苦,连苏瑾站在一旁都能闻到。“这药,还是这么苦。

”曹操放下药碗,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太医说,喝了能强身健体,可孤喝了这么久,

也没见好多少。”苏瑾递过一块蜜饯:“魏王含块蜜饯,能解些苦味。”曹操接过蜜饯,

含在嘴里,脸上的神色缓和了些:“你倒细心。”他顿了顿,又道,“你父亲的坟茔在哪里?

改日,孤让人去修葺一下。”苏瑾没想到魏王会如此关照,忙屈膝行礼:“谢魏王恩典,

父亲的坟茔在城南的苏家村,奴婢已让人照看着。”“那就好。”曹操点点头,靠在榻上,

闭上眼睛,“你下去吧,明日早些来当值。”苏瑾应了声,轻轻退了出去。走到回廊时,

她看见青黛在廊下等她,手里捧着一件厚厚的棉袄。“苏姐姐,天这么冷,你怎么穿这么少?

”青黛把棉袄递过来,“方才听掌事姑姑说,你调去内阁当值了,以后可要更小心些。

”苏瑾接过棉袄,裹在身上,心里暖暖的:“我知道,你也别总在外面待着,小心冻着。

”两人并肩往侍女院走,雪又开始下了,落在棉袄上,簌簌作响。

苏瑾望着远处铜雀台的灯火,忽然觉得,这台虽大,却也不是那么冰冷——至少,

还有人记着她的父亲,还有人关心她的冷暖。第三章 残烛照孤影入了腊月,

邺城的雪下得更勤了。铜雀台的回廊上积了厚厚的雪,侍卫们每日都要清扫,

却还是赶不上雪落的速度。苏瑾每日依旧早早地去内阁当值,研墨铺纸,递茶送水,

日子过得平静而安稳。这日清晨,苏瑾刚到内阁,就看见太医正站在书案前,

神色凝重地和曹操说着什么。她不敢上前,只能站在廊下等候。不多时,太医走了出来,

看见苏瑾,神色复杂地叹了口气,没说话,径直离去了。苏瑾心里有些不安,走进内阁时,

看见曹操正靠在榻上,脸色苍白,咳嗽得厉害。她忙上前,递过一杯温水:“魏王,

您还好吗?”曹操接过水杯,喝了几口,咳嗽才渐渐止住。他看着苏瑾,

眼神里带着几分疲惫:“太医说,孤的身子,怕是撑不过这个冬天了。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砸在苏瑾心上,她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回应。她想安慰曹操,

却又知道,太医的话不会无的放矢。她低下头,声音有些发颤:“魏王吉人天相,

定会好起来的。”曹操笑了笑,却没说话,只是望着窗外的雪。雪下得很大,

把庭院里的梅树都盖成了白色。他沉默了许久,才道:“孤这一生,打了无数场仗,

杀了无数人,有人说孤是奸雄,有人说孤是明主。可孤自己知道,孤只是想结束这乱世,

让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他顿了顿,声音有些沙哑,“可如今,天下还没平定,

孤就要走了……”苏瑾站在一旁,听着曹操的话,眼眶忽然有些发热。

她想起父亲曾说过的话,父亲说,魏王虽然手段狠厉,却是个心怀天下的人。若是没有魏王,

这北方不知还要乱多久。“苏瑾,”曹操忽然开口,目光落在她身上,“孤知道,

你是个聪慧的姑娘。孤走之后,你就离开铜雀台吧。这台虽好,却不是久留之地。

”苏瑾心头一震,忙屈膝行礼:“魏王待奴婢恩重如山,奴婢愿留在铜雀台,为魏王守陵。

”曹操摇摇头:“不必了。孤这一生,已经欠了太多人的债,不想再欠你的。你还年轻,

该有自己的日子。”他说着,从榻边的抽屉里取出一个锦盒,递给苏瑾,

“这里面是一些银两和书信,你拿着。书信上有孤的印信,你到了任何地方,都能得到照应。

”苏瑾接过锦盒,入手沉甸甸的。她打开一看,里面除了银两,还有几封封好的书信,

信封上盖着魏王的印玺。她抬起头,想说些什么,却看见曹操已经闭上了眼睛,

脸色依旧苍白,却比刚才平静了许多。接下来的几日,曹操的身体越来越差,

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苏瑾每日守在内阁,为他擦拭身体,喂他喝药,

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青黛偶尔会来看她,每次都忍不住掉眼泪,说要留下来帮忙,

却被苏瑾劝了回去——她知道,内阁的气氛太过压抑,青黛年纪小,怕是承受不住。

腊月二十三那天,邺城下起了鹅毛大雪。曹操忽然醒了过来,精神比往常好了许多。

他让苏瑾扶他起来,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雪。“今日是小年吧?”曹操的声音很轻,

却很清晰。苏瑾点点头:“回魏王,正是。厨房已经备了饺子,奴婢去给您端来。

”曹操摇摇头:“不用了。孤想听听曲,你还记得上次那个邯郸来的乐师吗?

让她来弹一曲《漳水吟》吧。”苏瑾应了声,忙让人去请乐师。不多时,乐师抱着箜篌来了,

还是那身淡紫色的襦裙,只是脸色比上次苍白了些。她走到阁中站定,手指轻拨琴弦,

清越的琴声便漫了开来。曹操靠在窗边,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琴声依旧婉转,

却比上次多了几分凄凉。苏瑾站在一旁,看着曹操的侧脸,忽然觉得,

这琴声像极了魏王的一生——有过意气风发的激昂,也有过壮志未酬的遗憾。琴声停了,

曹操睁开眼睛,对乐师道:“赏。”说完,又闭上了眼睛,呼吸渐渐变得微弱。

苏瑾心里一紧,忙上前,握住曹操的手。他的手很凉,像冰一样。她轻声唤道:“魏王,

魏王……”曹操没有回应,只是嘴角牵起了一丝笑意,仿佛在做一个美好的梦。

苏瑾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滴在曹操的手背上,却很快被冰冷的空气冻住。

太医很快赶了过来,诊脉后,对着苏瑾摇了摇头,轻声道:“魏王,去了。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炸在苏瑾的心上。她愣在原地,看着曹操的脸,那张曾经锐利的脸,

如今却平静得像一潭死水。她忽然想起曹操说过的话,他说,等明年春天,要来看梅花。

可如今,梅花还没开,他却已经走了。外面的雪还在下,铜雀台的钟声忽然响了起来,

低沉而悠长,传遍了整个邺城。苏瑾知道,这是魏王驾崩的钟声。她跪在曹操的榻前,

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掉。她想起父亲,想起曹操对她的关照,

想起这三年来在铜雀台的日子,忽然觉得,这台虽大,却再也没有了温暖。

第四章 故纸藏旧事曹操驾崩的消息传遍邺城后,整个城池都陷入了悲伤之中。

铜雀台里更是一片缟素,侍女和侍卫们都穿着白色的丧服,脸上满是哀戚。

苏瑾每日守在内阁,整理曹操留下的遗物,心里空落落的,像少了什么。这日午后,

苏瑾在整理书架时,发现了一个藏在书架最底层的木盒。木盒上积了厚厚的灰尘,

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她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叠泛黄的绢书,

还有一支用了多年的毛笔。苏瑾拿起绢书,轻轻展开。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

正是曹操的笔迹。她仔细读着,越读越心惊——这些绢书,竟是曹操年轻时写的日记。

里面记录了他初入仕途时的理想,平定黄巾起义时的艰辛,还有与袁绍对峙时的挣扎。

“光和三年,吾初任洛阳北部尉。时宦官当道,朝政混乱。吾造五色棒,悬于尉廨门首,

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虽因此得罪权贵,却也让洛阳城的治安好了许多。吾常想,

若天下官吏皆能如此,何愁天下不平?”“初平三年,吾与吕布战于濮阳。布骁勇善战,

吾军屡败。吾曾被布军围困,险些丧命。幸得典韦将军拼死相救,才得以脱险。

典韦将军忠勇过人,吾常叹,得此良将,吾之幸也。”“建安五年,官渡之战。

袁绍拥兵十万,吾军仅两万。诸将皆劝吾退军,吾却知,此战若退,天下再无吾立足之地。

吾夜袭乌巢,烧其粮草,绍军大乱。吾军乘胜追击,大破绍军。此战后,

吾才真正有了平定北方的底气。”苏瑾一页页地读着,泪水不知不觉地掉落在绢书上,

晕开了上面的字迹。她忽然明白,曹操并不是人们口中那个冷酷无情的奸雄,他也有理想,

有挣扎,有牵挂。他这一生,都在为平定天下而奔波,哪怕背上千古骂名,也从未放弃。

木盒的最底层,还放着一封未寄出的书信。信封上没有署名,只有“云长兄亲启”五个字。

苏瑾认得,这是关羽的字。她小心翼翼地打开书信,里面的字迹带着几分急切,

还有几分惋惜。“云长兄,自土山三约后,吾待兄不薄。赠兄赤兔马,封兄汉寿亭侯,

兄却仍念旧主,过五关斩六将,离吾而去。吾知兄忠义,亦不怪兄。今吾欲取荆州,

若兄肯归降,吾愿与兄共图大业,共享天下。若兄不肯,吾亦不愿与兄刀兵相见。望兄三思。

”苏瑾读完这封信,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关羽最终还是拒绝了曹操,最终败走麦城,

被孙权所杀。曹操得知关羽的死讯后,曾厚葬关羽,还亲自为他祭奠。那时她还不懂,

为何曹操会如此看重一个背叛自己的人。如今读了这封信,她才明白,曹操看重的,

相关推荐:

宁安如梦之娘娘嫁与张遮(姜雪宁张遮)最新免费小说_完本小说免费阅读宁安如梦之娘娘嫁与张遮姜雪宁张遮
宁安如梦之娘娘嫁与张遮姜雪宁张遮免费完结版小说_小说完结宁安如梦之娘娘嫁与张遮姜雪宁张遮
宁安如梦之娘娘嫁与张遮(姜雪宁张遮)全本免费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宁安如梦之娘娘嫁与张遮(姜雪宁张遮)
风起青岩:仙路自微末苏尘苏尘免费完结版小说_小说完结风起青岩:仙路自微末苏尘苏尘
风起青岩:仙路自微末(苏尘苏尘)在线免费小说_免费阅读全文风起青岩:仙路自微末(苏尘苏尘)
风起青岩:仙路自微末(苏尘苏尘)好看的小说推荐完结_完本小说风起青岩:仙路自微末苏尘苏尘
重生快递员:反还系统让我躺赢林峰张彪最新全本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重生快递员:反还系统让我躺赢(林峰张彪)
重生快递员:反还系统让我躺赢(林峰张彪)免费小说大全_小说完结免费重生快递员:反还系统让我躺赢林峰张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