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悦小说 现代都市 三国之寰宇天下韩宇甘宁全局
三国之寰宇天下韩宇甘宁全局 连载
继续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

本书作者

九口三石

    男女主角分别是韩宇甘宁的现代都市小说《三国之寰宇天下韩宇甘宁全局》,由网络作家“九口三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爹,”随着喊声,韩宇抬起头来,早见一位秒龄少女已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但见那女子,约莫二八年华,身材修长,一袭白色纱裙,如黄承彦一般颜色的长发轻轻披散在肩上,还有点自然卷,她的肤色有点黑,或者可以说是小麦色,她的那双眼睛,深邃明亮,隐约带着一点点的蓝色,高挺的鼻子配上那艳红的嘴唇,仿佛面前站着个金发靓女,虽然和古典美人一点都搭不上边,但对于韩宇来说却是别具风情,不由看得呆了。黄承彦见状,先哈哈一笑,然后说道:“韩小友,此乃小女月英。”然后看向黄月英,介绍道:“月英,这位就是我日前和你所说的《春望》的作者韩宇韩子修。”韩宇反应过来,急忙行礼。黄月英见韩宇身材雄伟,相貌清秀,又听父亲说是作《春望》之人,早就对韩宇心有好感,但想到刚才韩宇直...

章节试读

“爹,”随着喊声,韩宇抬起头来,早见一位秒龄少女已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但见那女子,约莫二八年华,身材修长,一袭白色纱裙,如黄承彦一般颜色的长发轻轻披散在肩上,还有点自然卷,她的肤色有点黑,或者可以说是小麦色,她的那双眼睛,深邃明亮,隐约带着一点点的蓝色,高挺的鼻子配上那艳红的嘴唇,仿佛面前站着个金发靓女,虽然和古典美人一点都搭不上边,但对于韩宇来说却是别具风情,不由看得呆了。
黄承彦见状,先哈哈一笑,然后说道:“韩小友,此乃小女月英。”然后看向黄月英,介绍道:“月英,这位就是我日前和你所说的《春望》的作者韩宇韩子修。”
韩宇反应过来,急忙行礼。
黄月英见韩宇身材雄伟,相貌清秀,又听父亲说是作《春望》之人,早就对韩宇心有好感,但想到刚才韩宇直勾勾的盯着自己,以为韩宇和其他人一样,见自己的容貌异于常人才这般表现,不由心中不喜,哼了一声,别过头去。
原来古代对女性的审美,有肤白发黑等标准,正所谓肤如凝脂,绿云扰扰。黄月英虽然螓首蛾眉、朱唇皓齿,但她黝黑的皮肤和金黄的头发却被不少人笑话,更有人称之为丑女。黄月英少时也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所以年长后立志要做一个才女,让别人只关注自己的智慧而不在意自己的容貌,时间长了,倒也渐渐对自己的容貌不是十分在意,不想今日,见韩宇如此打量自己,心中莫名其妙的感到难受,殊不知正是因为自己对韩宇有好感才这么在意对方怎么看待自己。
韩宇听到哼声,料黄月英误解了自己所以心中不快,又不好解释,怕越描越黑,余光瞟到水车,心中一动,说道:“久闻月英姑娘才华出众、聪慧过人,今日更知姑娘心系百姓改造翻车,子修深感敬佩,只是听黄老先生说改造似乎不太顺利,不如说出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
“哦,你还知道这个?”黄月英性格本就率直,不是小心眼的姑娘,一听韩宇提起翻车之事,早把刚才之事忘于脑后,转过头来和韩宇说到。
“略懂一二,请你说说现在遇到什么问题。”韩宇硬着头皮说到。
“嗯,是这样的,目前的翻车既粗重又耗材料,使用起来极为费力,我呢想把它改造的轻便些,然后使用起来又省力一点。但是试了几次,翻车轻巧了也省力了,但是运水的量也少了,要想量大呢又得把翻车做大,这样又回到了之前,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哎!”
黄月英的声音传入韩宇耳中,犹如沐浴春风,韩宇收拾了一下心神,回想自己记忆中的水车,应该是借助水的冲力自动推动水车,然后达到取水的目的,想到这里对黄月英说到:“之前我曾设计过一种水车,不用人力,只用水的力量,后来因为有些地方处理不了就放弃了,现在我把这种水车的构思画出来,月英姑娘心灵手巧聪明伶俐定能研究成功。”
其实韩宇是自家人知自家事,让自己凭记忆画个草图还行,让他把后世的那个水车造出来那是真不太现实。但黄月英不一样,三国时期第一才女,那个时代著名的发明家之一,据说诸葛亮的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也是受她的启发和帮助下发明的,当然完全是黄月英一个人发明的,诸葛亮只是挂个名也不是没有可能。
“真的!我现在就去拿笔墨纸砚。”黄月英听说有不用人力的水车,惊喜万分,蹦蹦跳跳的跑了下去。
黄承彦见了摇了摇头,说道:“让韩小友见笑了。”不过那宠溺的眼神谁都看得出来。
众人刚到大厅,黄月英已经风一样的跑了回来,手上捧着文房四宝,气喘吁吁的样子很是可爱。
韩宇连忙笑着接过,来到桌前,把纸铺在面前。纸张有点发黄,有点粗糙,应该是那时候的蔡伦纸。韩宇手提毛笔闭目回忆,思考尽可能的把后世的水车完整的画出来。
沙沙声从耳边传来,韩宇睁眼一看,只见黄月英已在身旁为自己磨墨,一双蓝眼睛正含情脉脉的盯着韩宇那英俊的脸庞,见韩宇看向自己,忙害羞的别过头去。
韩宇微微一笑,收拾心情,然后心无旁骛的画了起来。
黄承彦命小下人上茶,众人怕打扰韩宇作画,都沉默不语,静静等候。
良久,韩宇放下毛笔,只见一架不一样的水车出现在黄月英眼前,不过由于是毛笔作画,韩宇用得不是很应手,画的也不是十分精致,不过水车的大概倒都画出来了。
“月英姑娘,这是筒车的草图,给你,”韩宇站起来把图递到黄月英面前。黄月英红着脸从韩宇手中接过草图,然后一转身跑了出去。
韩宇见了有点闷圈,众人见状都微笑不语。
用过晚膳,房中和庞统谈论了良久,待庞统离开,韩宇正在韩福的服侍下准备睡觉,不料黄月英在外请见,韩宇把黄月英请入房中坐在桌旁,然后让韩福退了出去。烛光下的黄月英楚楚动人,露着一丝害羞的表情更让韩宇看得心里一阵悸动,心想难怪说烛光下的女人是最美的。
“韩大哥,”黄月英低着头轻声叫了一声。
韩宇愣了一下,然后忙嗯了一声。
“韩大哥,我以后可以叫你韩大哥吗?”只听黄月英接着说。
“当然可以啊!”韩宇迅速答道。
黄月英听了马上抬起了头,露出开心的笑容,看着韩宇说到:“那你以后可以叫我月英妹妹,也可以直接叫我月英。”
“好啊,那我以后叫你月英吧。”
“嗯,”黄月英应了一声然后两个人谁都没有开口说话,一时间房内异常安静,仿佛都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一股旖旎的味道在房中弥漫,黄月英的脸也越来越红了。

襄阳城,荆州治所。扼守南北,贯通东西,是天下必争之地。且襄阳富庶,自古以来就是天下闻名的鱼米之乡。东汉自黄巾起,北方各州多有战火,百姓民不聊生,越来越多的人逃往战火影响相对较少的南方,比如荆州,襄阳作为荆州治所,前来的百姓特别多。
公元190年,刘表单骑下荆州,联合蒯、蔡、黄、马等荆州大家控制了荆州。经过十几年的治理,也得益于远离动乱,时下的荆州可谓繁荣昌盛,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刘表麾治下文有蒯良、蒯越、王粲、傅巽、韩嵩、伊籍等人,武有蔡瑁、张允、文聘、黄祖、王威等将,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不可不谓强盛。可惜刘表优柔寡断,不思进取,刘表死后,刘琮降曹,甚好一个基业白白浪费。
韩宇矗立在襄阳城外,仰望着那高大雄伟的城墙,心中无比感慨,自己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这里,到现在都感觉那么的不真实。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为了自己,为了华夏少一点战乱,也为了避免之后出现的五胡乱华的局面,忙收拾心情向前走去。
进入城内,所见建筑错落有致,道路宽阔平整,两边商铺林立,街上人头涌动,甚是热闹繁华,丝毫没有韩宇印象中东汉末年社会凄凉的景象。说明刘表这十几年的治理非常不错,心中不由对此人有所好感。
今日便是刘琮的弱冠之礼,三人就近找了一家客栈。打听了州牧府的位置,韩宇韩福二人便径直前往。甘宁自去军中请辞。
二人来到州牧府外,但见州牧府气势恢宏,典雅别致。门外空地上已经停有许多马车,想来应是已有宾客到来。
刚进府门,门外一人见到韩宇,眼睛一亮,大步上前叫道:“子修。”
韩宇定眼一看,记忆中此人乃韩玄族弟韩嵩,字德高。忙行礼拜道:“小侄拜见叔父。”
“我接到你父亲书信,说是你前来襄阳,算算日子应该昨日就到,你怎么现在才来?”
“小侄路上有些耽搁,故而来迟。”人多眼杂,韩宇也不细说何事之故。
韩嵩也没在意,急急说道:“琮公子的弱冠之礼都已经结束,你快随我进去拜见夫人。”
原来韩玄之妻韩宇生母蔡氏,出身荆州蔡家,与刘表续妻蔡氏乃是同族,二人青梅竹马亲似姐妹二人各自出嫁后久而未见。后韩宇生母因病去世,刘表之妻蔡氏闻之甚是伤心。恰逢刘琮弱冠之礼,便去书信请韩玄带子前来襄阳一见,以解自己思念故人之情。时值年关,韩玄事忙,故让韩宇一人前来。又恐韩宇年少无知言行失当,书信至族弟韩嵩处,请他从旁照顾,不致有差。
韩嵩时为荆州的从事中郎,深得刘表信任,进出州牧府自然不用通报,他当先而行,带韩宇二人进入府中。
州牧府一如古时府衙格局,前面办公,后为起居。入内院后,自有下人引领韩宇前去拜见。蔡氏见到故人之子自是痛哭流涕,然后嘘寒问暖询问一番。最后更唤了刘琮前来,让两人相互认识。
刘琮,少年心性,见了韩宇竟十分亲近,韩宇见此也甚是喜欢。原来刘表长子刘琦,见刘表宠爱刘琮,怕其夺了他的世子之位,平时不怎么待见这个弟弟,所以刘琮也不怎么亲近刘琦。
时近晚宴,刘琮拉着韩宇的手来到前厅,厅上已经宾朋满座。
韩嵩见韩宇进来,上前说道:“子修,快来。”然后带韩宇厅中。
“子修,这位是蔡瑁蔡大人,与你母亲乃是同宗。”
韩宇连忙行礼,叫了声舅父。
蔡瑁,字德珪,荆州蔡家家主,蔡夫人亲弟,现为镇南将军军师。但见蔡瑁看了一眼韩宇客气地说:“贤侄一表人才,有乃父之风啊!回去长沙,代我向你父亲问好。”
韩宇应声称是。
“这位乃王粲王大人。”韩嵩接着引见。
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史书说其少有才名,得大儒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他以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刘表。可刘表因其貌不扬,所以不太重用他。今日是刘琮行弱冠之礼,念王粲乃当世文学大才,故而相请前来饮宴。
韩宇上前拜见,说:“今日得见曹王之一的王大家,晚辈不胜荣幸。”
哪知王粲不善礼节,只是微微点了点头。韩宇见状也不以为意,以为文学大家大多都这般放荡不羁。
正当韩嵩还要给韩宇介绍其他人时,外面门房大声唱道:“庞德公、水镜先生、黄老先生到。”
厅内众人闻之,纷纷转向厅门,韩宇也抬头望去。只见三人并肩而来,及至厅内。
左边那位,面颊清瘦,仙风道骨,应该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中间那位,粗布麻衣,身材欣长,发须灰白,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韩宇猜测是为庞德公。那右边那位应该便是黄承彦,但见他身形微胖,面色红润,头发微黄,活脱脱一个典型的西方中老年白人形象。随即想起历史上说诸葛亮之妻黄月英乃黄承彦之女,据记载黄月英样貌丑陋,但是才智无双。不由心想见一见这位奇女子。
“州牧大人到…”韩宇还在冥想,又被一唱声打断。
声音未落,只见偏厅出来一人,后面跟着侍从丫鬟。
韩宇转身望去,但见那人年逾六旬,身材修长,身形瘦削,国字方脸,面色苍白,浓密的眉毛有点白了,走起路来也有些飘忽,俨然一副大病初愈的模样。
“三位先生联袂而来,表不胜荣幸,未及远迎,还望见谅。”刘表来到厅前行礼说到。
庞德公三人见状连忙还礼,然后一起走向上座。四人及至韩宇身前,旁边的韩嵩轻轻的肘击了一下,韩宇秒懂,忙抬手行礼。
刘表等人见之,俱停下脚步,看向韩宇。
“主公,此乃韩玄之子韩宇。”韩嵩忙说。
“哦,”说完仔细打量韩宇,然后说:“我与汝父有旧,贱内与汝母也是故交,所以在此,贤侄不必拘束,就当自己家中一样。”
韩宇忙行礼称谢。
刘表瞟了眼韩宇旁边的韩嵩,心中已知韩嵩贸然让韩宇给四人行礼的用意,然后接着说道:“贤侄,快来拜见三位先生。”
“晚辈韩宇拜见三位先生。”韩宇听完,一一给庞德公三人行礼。
庞德公等人见韩宇容貌俊俏,衣着华丽,又听闻还是长沙太守韩玄之子,心想又是一个纨绔子弟,于是只是出于礼节点了点头。
三人年长,又德高望重,这样回应也并无不可,只是刘表见状却有些尴尬。
原来刘表得知韩宇是韩玄之子,韩玄现为长沙太守,虽是自己下属,但长沙乃荆南四郡中最重要的大郡,本想为韩宇引荐一番,赚得韩玄一个人情。日后韩玄得知,必会记得自己对儿子的提携之恩,从而对自己掌控荆南四郡有所益处。
不想庞德公司马徽等人不看身份,只重才学,根本没把韩宇这个官宦之子看在眼里。而黄承彦观韩宇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也不想落了连襟刘表的面子,本想询问一二,不想庞德公二人已然前行,只好作罢,跟了上去。
韩宇本来心想今天好好结识一下三位大家,可能日后还有机会接触到庞统诸葛亮等人,如果自己运气好,再收一个卧龙或者凤雏那就更完美了,谁知现在却是这样一个情景。还好韩宇心性洒脱,也不以为意,神情自若地执礼相送。

“黄老将军,你去简单收拾一下,今日就随我去郡守府,以后你们父子就住在那里了。”韩宇笑完说到。
“主公,这样似乎不妥吧?”黄忠答到。
“黄老将军,恕我直言,这里条件过于简陋,不方便我黄叙兄弟调理身体。再者,黄老将军武功盖世箭法无双,韩宇学艺不精,正好向老将军学习请教。”韩宇解释到。
黄忠当然知道韩宇主要还是为了黄叙,当下也不再推却,收拾去了,说是收拾,其实也没什么东西,也就几件换洗衣服,最重要的便是自己的大刀和铁胎弓了。
回到府中,韩宇命人先去准备二间相邻的房间供黄忠父子二人居住,又让韩福给黄叙置办新衣新鞋。
傍晚,一张调养身体表交到韩福手中,嘱咐韩福严格按照表格照料黄叙。上面制定了七日不重样的膳食表,多以蔬菜、水果、肉糜、蛋类为主,并每日饮红糖姜茶;规定每日热水泡脚,三日一次热水泡澡;每日参加锻炼,逐日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黄忠看了热泪盈眶,大受感动,发誓日后定要竭尽全力报效韩宇。
这时,甘宁与韩浩联袂而来,甘宁神情愉悦,韩浩说已准备好五百石粮食,明日便着人送往鹿角。
韩浩告诉韩宇,兄长已和他说了昨晚之事,他也认为韩宇的分析十分有理,更高兴韩宇心怀大志,表示会对韩宇全力支持。
当晚,郡守府夜宴,热闹非凡。韩玄、韩宇、韩浩自不必说;庞统、甘宁、黄忠三人现都住在府内,自有出席;魏延是韩宇特意请来的,其中含义不必多说;另外还有杨龄,他久在军中,韩宇心想以后少不得有用他之处,故也请来拉拢一下。
第二天一早,韩宇先按以前军队的方式锻炼了身体,因为黄忠甘宁都是用刀高手,所以韩宇在他们俩的指导下练习了刀法,二人也不藏私,把各自的用刀心得教于韩宇,韩宇结合后世的博机技巧,按照人体力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创作一套适合自己的刀法。
早膳后,庞统来到说:“主公,欲成大事,一定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可如今城中只有二千人马,就算算上攸县之兵,也只五千之数,无论战力多强,兵力上过于单薄。我认为应该尽快招募新兵扩编军队,然后勤加训练,方能日后所用。”
韩宇、甘宁、黄忠三人听完都点头同意。韩宇说到:“招兵之事我会尽快下令,依师兄之见,目前应该招多少合适?”
庞统答到:“昨日杨将军说库中有弓三千余张,长枪万余,我建议先招八千人,三千弓箭兵,五千长枪兵,加上城中二千老兵,合一万之数,短期内有这一万人马应该足够。”
甘宁心直口快,近来与庞统愈来愈熟,开口说到:“库中既然有弓三千枪一万,为何不招一万三千人,加上二千老兵就有一万五千,岂不更好?”
黄忠听甘宁说完,觉得有理,毕竟对于兵马,为将者当然多多益善。
韩宇略一思索,已知其中原故,笑着对庞统说到:“师兄,你快解释给黄老将军和大哥听。”
庞统见状,料韩宇已知其中原委,心中暗赞这个师弟心思敏捷,开口说到:“荆南偏僻,人口不足,长沙虽是荆南大郡,但比之南郡、南阳等郡则差之远矣!人口不兴则耕之不广,耕之不广则收粮不多。虽然现在库中粮食颇多,实赖长沙这两年风调雨顺没有战乱之福。如果突然把兵马从二千扩充到一万五千,还要提供粮食给攸县,我怕等不到收新粮,库中粮食早难以为继了。我曾和韩长史商议,根据目前长沙郡的人口、耕种及收粮情况,一致认为只能招八千之数,再多恐怕就难以承受了。”
甘宁黄忠二人听了连连点头,身为将领,当然知道粮草的重要性,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没粮,再多的兵也没用。
“好,那就按师兄之言,先招兵八千,”然后转向黄忠说到:“我马上出告示下令招募新兵,由黄老将军负责,魏延将军副之。”
黄忠没想到这么快就有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欣然应到:“黄忠领命,必不辜负主公所托!”说完大步流星的离开。甘宁见了也回房换衣服去了。
韩宇见二人离开,问庞统:“师兄,你刚才说的非常对,但是以后肯定不只一万人马,那粮草方面你有什么办法?”
庞统听完沉默了一会,说到:“庞统所学,重军事而轻内政,可惜孔明不在,不然他定有解决之法。”
诸葛亮不来我也没办法啊!韩宇心中嘀咕然后问到:“师兄可有这方面的大才推荐于我?”
韩宇说完,庞统闭目思索,然后眼睛一亮说到:“怎忘了这二人!”
韩宇忙接到:“师兄快说!”
“其一,姓蒋名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少时好学,聪明过人,非百里之才。听说他主张安民为本,善于内治。其二,姓刘名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少便知名,其人才智绝人,善于筹策。但为人清高,刘表曾多次征用推举,他均不应就。至今未曾听说二人出仕,目前应该还在零陵。”
历史上蒋琬与诸葛亮、费祎、董允合称“蜀汉四相”;刘巴为刘备解决了入蜀之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后任尚书令。
韩宇听庞统说出的居然是蒋琬刘巴二人,连忙说到:“师兄,如此大才,应该我亲自拜访,今日准备一下,叫上大哥,明日我们便出发零陵,请二位先生出仕。”

“少爷!少爷!”,耳边响起急切的叫喊声。
韩宇缓缓睁开沉重的眼皮,一张黑黝黝的脸出现在自己眼前。
“少爷醒了,太好了太好了!”黑脸男子开心的叫道,一脸如释重负的样子。
韩宇有点懵,这谁啊?什么少爷少爷的?紧接着身体感觉到一阵寒意,哆嗦了一下,心想怎么这么冷啊!抬了抬头,发现自己竟全身湿透的躺在地上,便挣扎的撑了撑身体想坐起来。黑脸男子见状忙伸手帮忙,扶韩宇坐了起来。
韩宇打量蹲在眼前的这个黑脸男子,大约二十岁不到,身穿一套蓝色粗布衣服,看这样式应该是古装,只见他神情关切的看着自己。
在他旁边,还站立着一个大汉,脸色白皙、浓眉大眼、身形魁梧,也身着古装,不过色彩艳丽,料子看起来也非常不错,只是应该是穿了有些年头了,本来鲜艳的颜色也已经浆洗得有点发白了。
韩宇又打了个寒颤,不由摸向自己湿漉漉的衣服,这才发现自己穿的也是类似古代的长衫,一时脑子有点不够用,暗问自己:怎么回事?我在哪里?
“少爷,你感觉怎么样?要不先回船上换一下衣服吧?”
韩宇甩了甩头,然后故作镇定的伸手掸了掸头发上的水珠,然后低头努力回忆。
自己刚才在老家东钱湖边钓鱼。无意中发现湖中隐有金光闪闪,仗着自己是退役特种兵,水性极佳,便脱了外套一个猛子扎到湖底,刚捞到一块四四方方的白玉,突然间全身尤如过电一般,然后两眼一黑失去知觉,醒来便是现在这般情景了。
“少爷,我们先回船上吧。”黑脸男子不见韩宇有所动作,边说边过来扶韩宇起来。
“好的韩福。”随着这个名字不经意间的脱口而出,另外一段记忆闪电般清晰的涌现在自己的脑中,韩宇感觉自己的身体里突然间有了两段记忆。
难道我死了灵魂附在别人身上了?还是我穿越了?穿越到了古代?韩宇一时之间也想不明白,在韩福的搀扶下来到旁边的船上。
船是木船,比以前自己在绍兴坐过的乌篷船大了许多,还有好几间独立的船舱。
韩宇跟随着来到其中一个船舱,韩福在包袱中取出一套干净衣服,准备服伺韩宇更换。
“韩福,你先出去,换好了我再叫你。”韩宇一是不习惯别人帮忙换衣服,二是想自己一个人静一静,捋一捋思绪。
“是,少爷。”韩福应了一声,带上舱门出去了。
韩宇一边思考一边脱下身上的湿衣服,然后随手丢在地板上。“哚”,衣服在地板上发出一声闷响。韩宇顾不及查看,光着身子实在太冷了,先想着穿上衣服再说。
因为第一次穿古装,花了好一阵子,韩宇才穿戴整齐。想起刚才的声音,拿起自己脱下来的衣服一阵摸索,然后从衣服内袋翻出一个白玉,隐约就是自己从湖底捞到的那个。定眼细看,此物大概十公分见方,上面刻有龙形浮雕,栩栩如生,翻过来发现底面有花纹,好像是什么文字,边上缺了一角,却用黄金镶补了。
韩宇越看越惊,心想这个莫不是秦始皇传下来的传国玉玺吧?这可是无价之宝啊!忙收入旁边的包袱内藏好,然后顺势坐倒地板上。
理了理脑中的另外一个记忆,现在是大汉建安十一年十二月,这个身体的原主人和自己同名同姓也叫韩宇,父亲乃是长沙郡太守(呦,官二代嘛!韩宇心想,不过随即也明白自己应该是穿越了,穿越到了另外一个时空的另外一个人身上)。
建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206年(得亏自己是个三国迷,一本《三国演义》读的滚瓜烂熟,《三国志》也略有翻阅),汉献帝在许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袁术称帝早已败亡,玉玺应该已复归汉室,只是不知为何出现在后世,又莫名其妙的把自己穿越到了这里。
韩宇收了一下思绪,不再纠结这个问题,接着想下去。
公元206年,曹操已经打败袁绍,正在扫除袁氏残余势力,努力统一北方;孙权已经坐领江东,马腾韩遂尚在西凉,刘璋在益州,张鲁占汉中,公孙康盘踞辽东;而韩玄则在刘表值掌的荆州下面做了个长沙太守。
207年,曹操征乌桓还,郭嘉亡,诸葛亮出仕。
208年,刘表亡,曹操南下荆州,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南逃,东结孙权,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接下去刘备取南郡,收荆南四郡......
等一下,韩宇突然想到三国演义中韩玄不就是这个时候被杀的嘛,这可不行,现在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人生地不熟,无依无靠,幸好有这么一个掉到自己头上的太守父亲,这棵大树可不能倒。否则一损俱损,自己以后就没好日子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两父子一起被杀都说不定。
旋即又想,据演义记载,长沙太守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就是说韩玄这个人性格暴躁,滥杀无辜,可能还有生性多疑,手下大将黄忠忠心耿耿,他却无端猜忌黄忠通敌就是佐证。哎,这个便宜老爹好像不怎么靠得住啊,看来还得靠自己啊!靠什么?靠我勤奋苦读十五年,知晓上下五千年,再加上神州特种兵的身手,我就不信不能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来,对,不但生存下来,还要出人头地,难得穿越一回,为了自己,也为了早日结束这乱世,不如争霸天下,一统江山,还百姓还华夏一个清平世界、朗朗乾坤。
想到这里,韩宇不竟豪情万丈充满信心,开口向外面喊道:“韩福。”
舱外的韩福已等候多时,听到后推门而入,应到“少爷。”
“韩福,我且问你,我是如何落水的?”

“少爷,这次家主让小的跟随少爷来襄阳,贺刘州牧次子的弱冠礼,怕少爷一路上辛苦,所以从临湘出发就一路坐船,刚才及到襄阳渡口,小的拿着行李先下的船,听到声响回头才见少爷已掉入水中,还好岸边水浅,又有刚才那个壮士相助,少爷才没出什么大事。”韩福答到。
韩宇听完努力回忆,下船时,韩福在前先行,自己刚要走上跳板时,突然身子一麻,然后感觉有人推自己下水。入水后江水刺骨寒冷,自己却全身无力,眼前白茫茫一片,随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韩宇收起思绪,说道:“哦,既然有壮士搭救,理应前去答谢救命之恩。韩福,可知壮士现在哪里?”
“应该还在岸边。”韩福答到。
“快带我去。”韩宇忙道。
渡口边,青石上,锦衣男子面朝大江,远望东方。
韩宇望去,其人身高约一米八九,相貌堂堂,虎背熊腰,一身衣服都快包不住的肌肉让人感觉浑身都是力量。不由心想,如果是个武林高手,给自己做个保镖,该有多好。
“多谢恩公救命之恩!”韩宇上前行理道。
男子转身见是韩宇,收起满脸愁容,答曰:“举手之劳,不必多礼。”
“不知恩公尊姓大名,小生必当铭记在心。”韩宇问道。
甘宁略一迟疑,说道:“某叫甘宁,不知小哥如何称呼?”
甘宁!韩宇听到心头一震。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据记载甘宁出身巴郡当地土豪,家境富裕。早年在益州刘璋治下为官,后在刘阖的策反下,与沈弥、娄发等人起兵反叛刘璋。后兵败依附荆州刘表,不得重用,再投江东孙权,有勇有谋,立下不世功业。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据闻此人武艺高强,仗义疏财,颇有侠义之风,被后世评为三国二十四名将。眼下在这里见到他,可知尚在刘表帐下,而且观他刚才愁容满面,应该是不受重用,抑郁烦忧吧。
想到这里,韩宇内心狂喜,没想到来到大汉第一天,就碰到了这个绝世猛将,快速决定一定要好好结识,最好是可以留在身边,为我所用。
“原来是兴霸兄,兄之威名,如雷贯耳,今有缘有见,深感荣幸。小弟韩宇,字子修,长沙郡人氏。”
甘宁见韩宇沉默良久,又见韩宇道出自己的表字,知道韩宇已知自己身份,坦然一笑,说:“韩兄弟谬赞了,什么威名,我等粗鄙之人,有背主之名而已。”
“兴霸兄轻财重士、侠义豪杰,小弟深感敬佩。而且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前之事,兄长不必挂怀。兄若不弃,可否前往舱中一聚?”韩宇问道。
甘宁闻之,看着眼前的韩宇比较合眼缘,心想现在左右无事,不由缓缓点了点头。
韩宇大喜,忙转身向喊道:“韩福,快准备酒菜,答谢甘兄的救命之恩。”
船舱内,韩宇与甘宁二人对席而坐。酒过三巡,韩宇说道:“今幸得甘兄施以援手,不然小弟恐怕已成水中之鬼了。只是天寒地冻,甘兄却孤身一人来此渡口,所为何事?”
甘宁听完答道:“韩兄弟福泽深厚,自会逢凶化吉。只是我观你身强力壮,也不似不识水性之人,为何落水后竟一沉不起?甚为奇怪。”
见韩宇没有搭话,继续说:“不过天冷水寒,一时手脚不便也尚未可知。”
韩宇刚才也已有所怀疑,又听甘宁提起,更对自己落水之事感到疑惑,只是现在甘宁猜测可能和江水寒冷有关,自己也不想过多谈论,便只点了点头,算作回应。
甘宁抬手喝了一杯酒,接着说道:“我自益州兵败而来此地,已十余载。本想刘荆州雄杰,八俊之一,当年一马入荆州可谓意气风发;且荆州富庶,兵马强盛,当可大展鸿图,成就大事。谁知刘表无他远志,好谋无决,实非霸王之才。甘宁反叛之身,不受其喜,若不是怕世人评其没有容人之量,恐不愿留我多时矣。”说到这里,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酒。
“如今刘景升迟暮,身体衰弱,必不久于人世。然我观其二子,长子平庸,次子尚幼,且俱非能守疆拓土之主。听闻江东孙权,雄才大略,招贤纳士,我有意投之。但是孙权麾下良将众多,我前又杀他爱将凌操,冒然去投,恐不相容。故心生忧虑,来此江边徘徊。哎!”甘宁叹了口气,然后拿起酒杯一干而净。
韩宇听完,心想还好还好,再晚一点估计甘宁就前往江东投奔孙权去了,和自己就一点关系也没有了。接口答道:“甘兄分析言之有理,但是我观孙权,现虽占有江东,实赖父兄之余烈,能守住江东已然了不得,要想逐鹿中原却是痴心妄想。”
“哦,”甘宁被他勾起兴致,忙问道:“贤弟快说,这是为何?”
韩宇瞟了一眼甘宁,然后拿起酒壶给甘宁倒了一杯酒,说:“曹操,世之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坐拥中原,兵精将广;现又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指日可待。南方虽有刘备、刘璋、孙权、张鲁之辈,我观皆不是其对手!恕小弟言语冒犯,请问甘兄,汝留荆州还是前往江东,岂有异乎?”
甘宁听完,喃喃说道:“想不到我甘宁自诩英雄了得,可怜竟找不到地方让我一展报负。”说完又闷了一杯。
韩宇见时机已到,忙说:“以兄之本领性情,当不屑于坐享其成投奔曹操。只是不知甘兄有没有胆量搏一搏?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直至割据一方,一统天下。”
听完,甘宁两眼冒着精光,急切的问道:“如何搏之?”
韩宇稍微组织了一下思绪道:“吾父韩玄,现为长沙太守,爱民如子,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不管了,先忽悠了再说)。目下虽兵少将寡,但只要有雄心壮志,励精图治,何愁大事不成?刚才甘兄已说,州牧刘表,命不久也。刘表一死,兄弟相争,荆州必起风波,直至兵戎相见,再起战火。到那时,先取荆南四郡以为根本,待二子两败俱伤,我等提兵北上,全取荆州。然后厉兵秣马,西入巴蜀,东出吴越,北上中原,一统天下。试问甘兄,我之筹划,可能成否?”
甘宁越听越惊,呼吸急促的看着眼前这位今天才第一次相见的男子,韩宇的凌云壮志宏伟雄图已经深深地打动了自己体内那久久盼望建功立业的一腔热血。
韩宇长身而起,接着道:“然小弟虽有大展宏图之志、运筹帷幄之机,却无冲锋陷阵之能。甘兄当世猛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不知兄长看不看得起小弟,助我一臂之力,成就不世功业?”说完双手抱拳,深深一躬。
甘宁听时,早起心潮澎湃豪情万丈,见韩宇这般,忙单膝跪地回道:“甘宁愿出生入死,助韩兄成就大事。”
韩宇大喜,赶忙扶起甘宁,同时心头一转,古人重义,何不效仿桃园结义!便对甘宁说:“如蒙不弃,韩宇愿与甘兄结为异姓兄弟,从此生死与共,永不相离,不知甘兄意下如何?”
甘宁大喜,自然同意。
说拜便拜,二人也不管什么繁文缛节,跪下对拜了三个响头,便算礼成,结为异姓兄弟了。甘宁年长,自为大哥。
韩宇有此大哥,心想自己的第一个武将有了,心中高兴,信心大增,不由酒兴大起,和甘宁连连举杯,最后两人都酩酊大醉,席地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