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鲁灵光,巍然独存。
惜坊本多舛讹,且经后人窜易增益。
今以善本正之,稍复其旧。
又曰:解《撼龙》难者,以辨星也。
不能于破禄中分兼带,不能向头足处认正形。
遂以为按之山川不合,委而弃之。
即有引用,皆挦撦割裂,不领全旨,虽高明不免此病,可为浩叹。
译:高公说:世人流传的杨公(杨筠松)各类著作,大多是后人伪托所作,只有《撼龙经》《疑龙经》是杨公的真书,如同汉代的鲁灵光殿一样,历经沧桑仍巍然独存。
可惜市面上的坊刻本(民间刻印版本)大多错漏百出,且经过后人的窜改和增益。
如今用善本(精良版本)校正,渐渐恢复其原貌。
高公又说:注解《撼龙经》的难点在于 “辨星”(辨析山脉的星峰形态)。
如果不能在 “破星禄存星” 等星峰中分辨兼带的形态,不能从星峰的 “头足” 部位识别正形,就会认为书中理论与实际山川不符,进而弃之不用。
即便有人引用,也只是东拼西凑、割裂原文,不得全旨,即使高明之人也难免此弊,实在令人叹息。
深度解析:一、高公对杨公著作真伪的判断:1.“伪托之辨” 的学术立场——高公认为,托名杨筠松的风水书多为后人伪造,仅《撼龙》《疑龙》为真。
这一观点与清代以来学者对 “杨公经典” 的考据相符(如清代《西库全书总目提要》亦质疑部分托名杨公的文献为后人附会)。
2.“鲁灵光殿” 的比喻——鲁灵光殿是汉代宫殿,历经战乱而独存,比喻《撼龙》《疑龙》在伪书泛滥中保持真貌,凸显其珍贵性。
二、对坊本缺陷的批评:“舛讹” 与 “窜易增益” 的危害——古代书籍依赖手抄或坊刻,易因抄刻失误(如字形讹变、脱漏)或后人主观修改(如添加注文、篡改理论)导致失真。
高公强调以 “善本”(如明清时期学者校勘的精本)校正,体现了对文献版本学的重视。
三、《撼龙经》注解的核心难点——辨星:1.“星峰” 理论的关键——风水形势派以 “九星”(如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比喻山脉形态,“辨星” 即通过星峰形态判断龙脉吉凶。
《撼龙经》中 “破军禄存” 等星峰常兼带其他形态(如破军星兼带文曲气),需细致辨析。
2.“头足认正形” 的观察方法——星峰的 “头”(顶部)和 “足”(山麓)是判断其正形的关键。
例如,破军星峰顶部尖锐、山麓扩张,若只看顶部而忽视山麓走势,易误判为其他星峰,导致理论与实际山川脱节。
西、对学界误用的批判:“挦撦割裂,不领全旨” 的弊端——学者若片面截取《撼龙经》中的只言片语(如孤立引用 “星峰” 名称),不结合全文逻辑和实地考察,会陷入断章取义。
高公指出,即便 “高明” 学者也难免此病,反映出风水理论实践中 “重经验、轻体系” 的通病。
五、文献考据的严谨性:高公强调从版本源流辨析真伪,以善本校正讹误,体现了传统学术对文献真实性的重视,与清代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相通。
六、风水理论的实践性导向:批判 “按图索骥” 的教条主义:认为仅靠文字注解无法掌握 “辨星” 要诀,需结合实地观察(如从星峰头足形态切入),强调 “理法” 与 “形法” 的结合。
呼吁回归经典原旨:反对割裂原文、断章取义的学风,主张从全书体系中理解杨公理论,避免因局部误解否定整体价值。
七、对 “星峰理论” 的专业性阐释:通过 “兼带头足” 等概念,揭示《撼龙经》中星峰形态的复杂性(如主星中隐含他星特征),说明风水观察需细致入微,而非简单套用固定模型。
八、这段文字通过高公之口,揭示了杨公著作的真伪争议、版本流变及注解难点,既肯定《撼龙》《疑龙》的经典地位,又批判学界对其理论的误用。
其核心思想在于:经典需以严谨版本为基础,理论需结合实践整体把握。
这对理解风水形势派的学术脉络及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