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上只有一行朱砂小字:**“七月十五,聚仙楼,好戏开场。”
**聚仙楼是座废弃的民国戏院,坐落在荒山野岭间。
当地人传言,每到中元节,戏台就会亮起红灯,传出咿咿呀呀的唱腔,可走近了看,台上空无一人。
阿虎本不想去,可烟袋锅在午夜突然滚烫,烫得他掌心发红。
他翻开《百鬼簿》,发现夹层里掉出一张泛黄的戏票,日期正是——**七月十五。
**聚仙楼的雕花木门半掩着,门缝里渗出暗红色的光。
阿虎推门而入,霉味混着线香味扑面而来。
戏台两侧点着白蜡烛,烛泪堆积如尸油。
台下摆着十几张太师椅,每张椅子上都坐着“人”——纸扎的。
惨白的脸,鲜红的腮,空洞的眼睛齐刷刷盯着戏台。
阿虎后背发凉,刚要后退,戏台的帷幕突然拉开!
没有演员,只有一套戏服悬在半空,水袖无风自动,唱着凄凉的《钟馗嫁妹》:**“阴风惨惨月光寒,奈何桥畔别阳关……”**声音忽远忽近,像是从地底传来。
阿虎猛地回头,发现所有纸人的脸——不知何时转向了他。
戏服突然扑向阿虎,水袖如白绫缠住他的脖子!
窒息之际,烟袋锅爆出火星,烧断了绸缎。
戏服发出尖啸,化作一道红影窜进后台。
阿虎追进去,发现一面贴满旧报纸的墙。
头条赫然是:**“民国廿三年,聚仙楼大火,名伶白小楼葬身火海”**。
配图里,一个穿戏服的男子站在戏台上,身后背景——正是今晚的《钟馗嫁妹》。
突然,镜子里闪过一道红影。
阿虎转身,对上一张焦黑的脸——白小楼的鬼魂贴在他背后,腐烂的嘴唇一张一合:**“我的脸……被他们偷走了……”**原来,当年戏班班主为了讨好军阀,活活烧死了不肯唱堂会的白小楼。
死后,他的脸皮被剥下来,做成了——阿虎看向观众席的纸人。
它们的脸,全是同一张。
白小楼的怨气附在戏服上,每年中元节抓活人当“替身”,凑齐一整台戏班。
阿虎撕下墙上的海报,背面用血写着七十二个名字——全是这些年的失踪者。
“你要的不是替身。”
阿虎举起烟袋锅,指向戏台,“你要的是复仇。”
他翻出《百鬼簿》里记载的“破障咒”,咬破手指在戏台上画了道血符。
地面开始震动,纸人一个接一个燃烧,火光中浮现出当年的景象——班主和军阀坐在台下,笑着看白小楼在火中挣扎。
鬼魂发出凄厉的哭嚎,戏台轰然坍塌,露出地底七十二具白骨,每具的头骨上都贴着一张戏票。
阿虎捡起最上面那张,背面写着:**“下一个就是你。”
**天亮时,废墟里只剩下一面破碎的铜镜。
阿虎在镜框内侧发现刻痕——**“面具先生惠存”**。
和黑水村的残符一样,角落印着那枚青铜面具的戳记。
远处山路上,一个穿戏服的身影缓缓走过,水袖拖地,哼着未唱完的《钟馗嫁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