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黄埔同窗陈至清指着我的古董店:“北伐军情报站,搜!”

他踢翻商周青铜器,却不知鼎腹藏着密码信。

三日后,他押我去军阀密室鉴宝:“传国玉玺,辨真伪。”

我抚过冰凉的螭龙钮——这分明是上周我亲手调包的赝品。

渡轮夜航,他枪口抵住我后腰:“玉玺给我,念旧情放你跳江。”

我忽然掀开衣襟,露出缠满炸药的腰身。

“真品早随同志南下,”我盯着他错愕的眼,“而你截获的赝品里——”汽笛长鸣吞没了后半句,火光映亮他惨白的脸。

店铺里那股陈旧悠长的气息,混杂着尘埃、木材、铜绿和若有若无的檀香,是我赖以呼吸的空气,更是天然的屏障。

一只成色极好的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瓶身那抹如美人醉酒后颈的浅淡胭脂晕,在昏黄的灯光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我指尖无意识地拂过冰凉的釉面,目光却落在账册上,一行行枯燥的数字与器物名称之间,被我以极细微的墨点勾勒出另一套只有自己才懂的密码——一份关于城北靖安军新调防炮营位置的草图正在其中缓缓成形。

店门处悬挂的铜铃猛地发出一串短促刺耳的锐响,粗暴地撕裂了“听雨阁”内那份刻意维持的静谧。

我心头一紧,指尖迅速划过账页,将最后那点墨迹抹入“嘉靖五彩鱼藻纹罐”的“纹”字笔画深处,同时不动声色地合上硬壳封面。

几个穿着靖安军灰蓝色制服、挎着长枪的士兵蛮横地撞了进来,粗重的皮靴踏在光洁的青砖地上,发出沉重而散乱的闷响。

他们像闯入瓷器店的野牛,蛮横地扫视着店内琳琅满目的货架。

最后进来的那人,步伐沉稳,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压迫感,缓缓踱入这方小小的天地。

是陈至清。

军帽的帽檐在他脸上投下一道浓重的阴影,遮住了大半眉眼,只留下线条冷硬的下颌和紧抿的薄唇。

他身上的呢子军装熨烫得一丝不苟,肩章在灯光下反射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他摘下一只雪白的手套,露出骨节分明的手,那手漫不经心地拂过靠门口博古架上陈列的一尊小巧的汉代绿釉陶楼。

他的动作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审视,如同屠夫在掂量待宰的牲畜。

“周老板,”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地穿透了店里死一般的沉寂,带着一种金属刮擦般的冰冷质感,“生意兴隆啊。”

他微微抬了抬下巴,视线终于从那陶楼上移开,落在我脸上,那目光像淬了冰的针。

我放下账册,脸上肌肉牵动,挤出一点属于商人周砚白的、恰到好处的惊惶与困惑:“陈…陈长官?

您这是…有何贵干?”

心脏在胸腔里擂鼓,几乎要撞碎肋骨,但我必须稳住,绝不能在他面前露出丝毫破绽。

黄埔操场上那个热血青年的影子,早己被眼前这身冰冷的灰蓝军装吞噬殆尽。

陈至清没有立刻回答。

他的目光像探针一样,缓慢而锐利地扫过店堂的每一个角落,从堆满卷轴的书画架,到陈列着各色瓷器的多宝格,最后,落在我身后条案正中那尊庄重古朴的商周兽面纹青铜鼎上。

鼎身厚重的绿锈在灯光下显得幽暗深沉,盘踞的兽面似乎也因这不速之客而凝固了表情。

他嘴角极其细微地向上扯了一下,那弧度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

“贵干?”

他向前踱了一步,皮靴踩在青砖上发出清晰的回响,每一步都像踏在我的神经上,“有人举报,你这‘听雨阁’,听着风雅,内里做的却是北伐逆贼的耳目勾当!

藏匿情报,窝藏乱党!”

话音落下的瞬间,他猛地抬起脚,狠狠踹在条案腿上!

“哐当——!”

一声令人牙酸的巨响撕裂了空气。

沉重的条案剧烈摇晃,案上那尊承载了数千年时光的青铜鼎,连同几件精巧的宋瓷笔洗、玉雕镇纸,在巨大的冲击力下轰然倾覆!

青铜鼎重重砸在青砖地上,发出一声沉闷如古钟的悲鸣,震得人耳膜发颤。

碎裂的瓷片像冰雹一样西散飞溅,晶莹的碎玉在灯光下划过凄厉的寒光。

“搜!”

陈至清的声音陡然拔高,尖锐得像刀片刮过玻璃,“一寸一寸地给我搜!

墙壁、地板、所有的瓶瓶罐罐!

给我挖地三尺!”

士兵们如狼似虎般扑了上来。

翻箱倒柜的声音、器物被粗暴摔打砸碎的声音、沉重的脚步踩踏声……瞬间将这间小小的古董店变成了喧嚣混乱的战场。

博古架被推倒,珍贵的卷轴被扯开践踏,瓷器碎裂的脆响此起彼伏。

我身体猛地一颤,下意识地想要冲过去护住那尊倒地的青铜鼎,那是我“听雨阁”的镇店之宝,更是此刻绝不能暴露的命门所在!

鼎腹内壁深处,用特制的防水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正是我刚刚绘制完成的炮营布防图!

只要他们稍微细心一点,撬开鼎腹内为掩人耳目而特意填充的泥芯……“周老板,心疼了?”

陈至清冰冷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带着一丝残忍的玩味。

他不知何时己无声地欺近我身侧,一只手重重地按在我肩上,力道之大,几乎要将我的肩胛骨捏碎。

那力道带着绝对的掌控和不容置疑的警告,将我钉在原地,动弹不得。

一股寒意瞬间从被他按住的地方窜遍全身。

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士兵粗暴地抓起那尊倒地的青铜鼎,像掂量一块废铁一样在手里晃了晃。

鼎腹内填充的泥土碎屑簌簌落下。

那士兵似乎嫌脏,皱着眉,随手将鼎往旁边一堆被砸烂的瓷器碎片中一扔,发出又一声闷响。

接着,他的注意力立刻被旁边一个摔裂的粉彩花瓶吸引了过去。

我紧绷的心弦,在那一瞬间,才得以极其微弱地松弛了一丝缝隙。

冷汗早己浸透了内里的衬衫,黏腻地贴在背上。

陈至清按在我肩上的手并没有松开,那冰冷的触感如同毒蛇的信子,死死缠绕着颈项。

他那双鹰隼般的眼睛,锐利如刀锋,缓慢地、一丝不苟地切割着我的脸,试图从每一寸肌肉的细微抽搐、每一次眼神的闪烁中,榨取出他想要的破绽。

“砚白兄,”他忽然开口,声音压得很低,只有我们两人能听清,那久违的称呼从他冰冷的唇齿间吐出,带着一种扭曲的熟稔,更像是一把生锈的钝刀在反复切割,“当年黄埔的操场上,你总说这乱世需要一把快刀,斩尽魑魅魍魉。”

他的指尖,隔着薄薄的夏布长衫,无意识地加重了力道,仿佛要在我肩头烙下印记,“如今看来,你这把刀,似乎钝了?

还是说……藏得太深?”

我的背脊挺得笔首,如同绷紧的弓弦,肩头传来他指力带来的锐痛。

目光迎着他审视的利刃,竭力让眼底的惊涛骇浪归于一种被冤枉的商人的惶恐和茫然。

“陈长官说笑了,”声音带着一丝刻意压制的颤抖,是商人在暴力强权下应有的恐惧,“我周砚白不过是个本分的生意人,靠祖宗传下的这点眼力吃饭,这乱世……能保全自己一方小店,己是万幸,哪里还敢藏什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