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年过半百,但帝王的权力重新唤回了青春的精力,杀伐决断,早已远超当年做安汉公时候的气魄。
只看看身上黑色的龙袍,便能感受到帝国君主飘出肃杀四方的英武之势。
朝堂内,空气中流动着不祥的气息。
一班文武大臣按着品阶大小,跪坐殿下,或低头不语,或眼神放空,或用眼角偷瞥左右边上的人,却都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大臣哀章正心情忐忑地站在众位大臣中间的奏事通道上,低头拱手施礼,奏报的声音在安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刺耳。
“陛下,中原地区水患已然下移,如今已到江南地区,水患之处房屋有不少冲毁,农田尽数被淹,百姓也多有伤亡。”
王莽听到,不禁皱起眉头,连年灾患,使得赋税大幅减少,灾民逐渐增多,流民四下游走,又形成了匪患。
近年边疆又多有匈奴侵扰,多年积攒下的国库储备,消耗了多半,虽然在去年增发了钱币,但只解的一时之困,而后患正一点点的表现出来,民间物价已经有所上涨,百姓已有诸多怨言。
而本朝又历来最重视天灾异象预言,地震、水灾、火灾、旱灾、日蚀等,在臣民看来,天象多变,天意震怒,无不说明了帝君的失德,迫不得已之下,为了安抚人心,化解百姓忧虑,已经发出了不少的罪己诏,可毫无用处,灾害还是如期而来。
更让王莽头痛的是,出现灾害必要去救,而此中又必然有种种不法,从调拨银粮,到运送到灾地,下发给灾民,贪腐之事绵绵不绝,民怨随之而起。
虽然在元年,设置了五威司命,监察百官,惩治奸恶,却还是难绝奸滑狡诈之辈。
此时再次出现的水患,或许预示了又有贪婪作恶的出现。
烦躁瞬间冲上了心头,王莽微皱着眉,轻轻整了整身上的玉佩,语气却并没有什么变化:“具体的损失可有上报吗?”哀章不经意地咽了一口空气:“报上来的奏折说,已有三十余万民众受灾,被毁农田二十余万亩,民屋冲毁无计。”
“当地属官有何应对了吗?”“当地官员已组织壮年劳力搬石运土,重修损毁的防洪堤坝,将百姓迁移高地,设置灾民粥铺救助,并已向邻郡送出公文,求得财物救济。”
王莽深吐了一口气,看向跪坐在文臣中的制诏中丞:“传朕的旨意,属地众卿,临危所为甚好,当不负天恩所命,履职尽责,克艰忍苦,率子民共克水患,朝廷必将厚待。”
制诏官连忙起身,恭敬答道:“诺。”
哀章又施了一礼,凝视着手中笏板上的字:“灾地属官呈报,此次水患即将耗尽平日储备,恳请陛下调拨赈济,以安百姓。”
“嗯,朕知道了,哀卿传告他们,守好其责,小心应对灾患,若有懈怠,朕定要深究。”
“诺。”
哀章禀奏完毕,轻松了许多,慢慢地走回自己的位置。
王莽用这个时间,目光缓缓扫过其他大臣:“众卿,这灾患之地的属官上报,大家也都听到了,觉得该当如何为好啊?”一时间,朝堂之上有一些稀稀疏疏的讨论声音,众人开始交头接耳,却无人回答。
王莽无奈地又看了一遍所有的大臣,眼神最后落到了宗室兄弟王邑的身上,轻声问道:“隆新公,此次水患之灾,有何应对良策?”王邑赶紧起身,出了班列,低头小步走到殿中,向皇帝拱手行礼:“陛下,江南水灾,当地必当有饮食之忧,病疫之患,至于是否有天灾人祸,且应过后再论,眼下当紧急调拨朝廷粮仓储备,发往江南,救助灾民,免得出现流民。
同时派太医院的尚医,携带药品,避免疫病发生。”
王莽轻轻地点点头,没有言语。
大司空司若起身出班:“微臣附议,现京畿粮仓储备充足,正可以调拨援助江南灾地百姓,缓解灾情。”
鸿胪寺典乐也走出班列,施礼说道:“臣认为此策尚佳,臣附议。”
“嗯,众卿都是如此的看法吗?”朝堂上又是一阵交头接耳,然后不约而同地答道:“臣等附议。”
王莽看着这群大臣,又问道:“那何人愿意前往调运粮食,安抚灾区呢?”大臣们又嘀咕了一阵,没有人敢冒然上前答复皇帝的问话。
王邑也没有回答,而是把手揣在宽大的袖袍里,低着头,似乎在思考琢磨。
人事总是最难的,举荐得当,自然可以扩大门第。
如果不合皇帝的心意,或是被举荐人无才无能、办事不力,甚至徇私枉法,那就会大受牵连。
本朝帝君治下严格,如此情况,轻则痛斥免官,重则同罪、饮鸩自尽。
再说,为官只为图得生活优越,财禄稳定,其他又不是做官的目的,何况还会如此担着危险的事,更没有人去做了。
汉武帝以来,官吏们自私保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成为为官的首位,渎职无为成为了普遍现象。
章新公王寻见迟迟无人应答,面色微沉,露出些许无奈之色。
朝廷之上,尸位素餐、无能无才之辈充斥,与国无利,与百姓无益。
他们却买通吏考,通过选拔,又或是像王兴、王盛之流得一时运气,钻营奉承,窃居官位,败坏了朝廷风气,然而帝君不仅视而不见,还自以为都在掌握之中,纵有怨言声音,又能如何?又或许陛下有君王之想,帝王之思,是作为臣子所不能及,无法考虑的,也是不足为奇。
王寻心下暗自思忖,平日里的那些感慨有什么用,内心不禁又轻叹了一声,整了整朝服,向王莽深施一礼:“陛下,臣以为,捕益将军孔仁为人正直无私,又有赈灾防变之能,实乃担此重任之不二人选。”
“哦?孔仁。”
王莽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赈济救灾,自古至今都是众目盯看的差事。
如果办的各方面都满意了,便有机会升官进职。
要是办的不好,责罚是必不可少的。
若是再有些贪墨不法,入狱被斩也不是没有过,当然孔仁不会,却怎么知道下面办差的不会呢,落个监察不严,渎职懈怠,被连带责罚也是犯不上的。
再有灾患之地,赈济救灾本就是个苦差事,还有那灾后疫情,如果没有钱财,或是官位可以有所图,自然是没人愿意领命办差。
孔仁纵使心里百般不愿意,如此情形,又哪敢拒绝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差事。
只好起身站出班列,向皇帝低头行礼道:“臣孔仁,愿领命调运粮草,安抚灾民。”
王莽似乎很满意这个回答:“孔卿所言,朕心甚喜。
孔卿束己智才,崇尚清明,代朕宣德,确是尚佳人选,当准。”
顿了顿,想了想,只有这孔仁一个人去赈灾似乎有些不妥,便又说道:“五威司命陈崇督助孔仁赈灾事宜,若其中有扰民违法、克扣贪腐之举,务必迅速处置,径直奏报于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