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一对夫妻收养3个抗洪英雄的孩子》中的人物张兰芳宋柯拥有超高的人收获不少粉作为一部其它小“纳尼鸭”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不做以下是《一对夫妻收养3个抗洪英雄的孩子》内容概括:01我拿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一手都在十八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决定我不是在而是在奔我兴冲冲地往家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告诉爸妈:我想当我想为国家出一份我以为他们会骄哪怕不支至少会听我说但家门打开那一迎接我的不是欢而是陌生人的眼客厅沙发坐着一个我从没见过的女瘦瘦小穿着素色连衣低着看起来楚楚可张兰我像是护着宝一样将她揽在怀...
01我拿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一刻,手都在抖。十八岁,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决定权。
我不是在逃,而是在奔赴。我兴冲冲地往家跑,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告诉爸妈:我想当兵,
我想为国家出一份力。我以为他们会骄傲,哪怕不支持,至少会听我说完。
但家门打开那一刻,迎接我的不是欢喜,而是陌生人的眼神。客厅沙发上,
坐着一个我从没见过的女孩,瘦瘦小小,穿着素色连衣裙,低着头,看起来楚楚可怜。
张兰芳,我妈,像是护着宝一样将她揽在怀里,看到我进门,也没什么表情,
只冷淡地说了句:“回来了。”我迟疑地看向父亲宋建国,他正给那女孩倒水,
语气柔得不行:“晓晓别怕,这是我们家柯柯,你们以后就是姐妹了。”姐妹?我怔住,
眼角的余光瞥见茶几上还摆着户口本,赫然写着三个字——宋晓。我心头“咯噔”一下,
看着那女孩问:“你是谁?”女孩小声回答:“我叫李晓,呃……不对,
阿姨说以后我叫宋晓。”她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针扎一样刺在我心上。
我正要开口问清楚,张兰芳就站起身,眼神不耐烦:“晓晓是烈士的女儿,
她的父母为了国家牺牲在前线。她现在无家可归,我们决定收养她。”“你们……决定?
”我不可置信地望着他们,“那你们问过我吗?她凭什么换我的姓?住进我家?
甚至……换我的房间?”“你那点小心思,我看得清清楚楚。”张兰芳猛地一瞪眼,
“这么大的事你还在计较房间?我让你腾出来是让你学点担当,不是让你吵!
”我从没见过她为谁发这么大火。可她说的是“为国家牺牲”的人,我又能说什么?
“她不是我妹妹。”我咬紧牙,“她什么都不是,我不会把我的房间让给一个陌生人。
”“啪!”耳光落下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傻了。脸颊发烫,
我眼睁睁看着张兰芳怒火冲天:“你太自私了!晓晓的爸妈为了国家和人民牺牲,
她是英雄的女儿,以后更是我的女儿!我不允许任何人欺负她,哪怕是你!”我看向宋建国,
试图寻求一点父亲的公道。他却猛地站起,把我推向门口:“滚出去!
我没你这种没良心的女儿!这个家不需要你!”我摔在门口,膝盖一阵剧痛,
但比不上胸口那阵钝钝的窒息。我哭了,真的哭了,从没这么委屈过。
“爸……妈……我有入伍通知书,我也想去为国家出力……我也可以……”他们没有回应我,
甚至不屑一顾。张兰芳冷冷道:“你别搞笑了,就你那点成绩,也配?滚吧,
等你什么时候长大再回来。”宋建国则关上门,彻底斩断了我的最后一点希望。
我坐在家门口哭了一夜,想等他们开门回心转意,但整整三天,我连家门都进不去。
他们甚至在楼下张贴了收养公告,公开改名:李晓——正式成为“宋晓”。从此,
宋家再无宋柯。我没再解释。解释,是留给愿意听的人。我只带了三件衣服,扛着背包,
踏上了北上的列车。那天,天特别冷,车站的广播声一遍遍播报着入伍信息,我坐在角落里,
攥着通知书,咬牙对自己说:“他们可以不要我,但我不能不要自己。
”“我会站在他们仰望的位置上,让他们知道——谁才是他们真正的女儿。
”02部队的列车开动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已经没有家了。
窗外的城市景色飞快倒退,像极了那一晚我的世界崩塌的速度。我坐在车厢最后一排,
一只手攥着那张入伍通知书,指节发白。另一个手提包里,
只有三件衣服、一瓶水和几百块钱,是我藏在床底多年的压岁钱。家里的人没来送我。
准确说,他们不知道我已经走了。他们以为我还在“赌气”,还在“闹情绪”,
以为几天不理我,我就会哭着回去求他们原谅。呵。真是笑话。我宋柯这一辈子,
从来不是靠哭得来的。新兵连在西南边境某地,气候湿热,昼夜温差极大。
我们第一天到营地,还没来得及歇脚,就被带去剪发、换装、报道、建档,一刻不停。
我的编号是第41号,在一排女兵里个子不算高,也不算特别显眼。但教官很快就注意到我。
“宋柯!”一声爆喝,像鞭子一样抽在背上。我站直身体,立正:“到!”“你这是站姿?
给我重来!”我强忍着泪水,一次次调整姿势,一次次被吼回原位。汗珠滴到眼里,
涩得睁不开眼,我也不敢眨一下。有人偷看我,觉得我是个娇气的城市女孩,走两步就气喘,
三天就想家。但她们不知道,我不是来退缩的,我是来证明的。“一个靠着父母疼的小姑娘,
能撑几天?”我听见别人这么说。也有人说我长得白净,说我肯定撑不了魔鬼训练。
我不辩解,我只是做给他们看。五公里武装越野,我第一个跑完,鞋子里都是血泡。
俯卧撑体测,我做了65个,全班最高。战术演练,我一次次爬泥坑,滚铁丝网,
训练服脏得发黑,却始终没掉队。连长在操场边看了很久,终于对我点了点头:“这小丫头,
有股狠劲儿。”训练营第十天,有人收到了家里的慰问包裹,牛肉干、泡面、洗衣液,
还有写着“宝贝加油”的信。我没收到。我站在快递通知板前,盯了整整五分钟,
名字却始终没有出现。我还是写过信的。入营前一周,我给宋建国和张兰芳各写了一封,
告诉他们我在哪个部队,几号新兵营,我在努力,他们可以放心。他们没回。
也可能是压根没拆开。晚上熄灯后,我窝在被窝里,悄悄翻开随身的小笔记本,
第一页上写着一行字:“他们抛弃了我没关系,我不能抛弃我自己。”我盯着这行字,
一遍一遍默念,眼角有点湿,但我没流泪。第二周,我们接受第一次淘汰选拔。所有新兵中,
淘汰三分之一,直接劝退回家。体能、纪律、心理评估——一项项都不容闪失。我全过,
甚至是评审团面前唯一一个**“满项通过”**的女生。那个质疑我坚持不了三天的兵,
悄悄把行李打包回家了。她经过我身边时脸色尴尬,低头不语。我没有嘲笑她,
我只记得她曾说过一句话:“你这样的人啊,撑不过前线的残酷。”可现在,
我是唯一一个被军官点名留下的“苗子”。训练结束的那天晚上,连长叫我去办公室。
“你家人真狠心,这种时候一句话都不问问你。”他把一封军营寄出的未签收信件推给我。
上面印着宋建国的名字。我盯着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字迹,心口像被刀划过。连长看着我沉默,
语气缓了些:“但我告诉你,从现在开始,你有我们,有祖国,有战友。你不缺家。
”我第一次,眼泪当着别人的面掉了下来。但那不是脆弱。那是……我终于不再为他们活了。
03转眼,新兵营结束。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
变成了班里唯一一个通过“精英标兵”考核的女兵。正式分配前夕,
指导员在晚训结束后专门点了我的名字。“宋柯,连长说你有料,推荐你去特训排。
那边苦得多,选不选你自己决定。”我没犹豫:“去。”他点头:“记住,是你自己选的。
”我当然记得。我一路走来,没有人替我选过什么,所有的选择——都是我咬牙扛下的。
特训排,才是真正的修罗场。别人起得早,我们起得更早;别人负重二十公斤,
我们直接拉到三十公斤以上。第一天夜训,暴雨突袭,我们被安排“实战野外潜伏”,
一趴就是五小时,衣服湿透,裤腿里爬满蚂蟥。有人咬牙坚持,有人偷偷哭,
有人直接申请调回原单位。而我,依旧咬着牙趴着,一动不动,眼神冷静。“宋柯,
真是块钢。”副排长一边擦药一边念叨,“你是想立功还是想疯?”我低声说:“都想。
”他愣住,笑了:“行。疯就疯到底吧。”进入第三个月,我们接到模拟搜捕任务。
十人一组,演练抓捕“潜逃目标”,需要长途追踪、分散包围、实战对抗。
我被安排当小组组长,负责整体布局。一开始其他人不服,说我年纪小,资历浅。
但训练结束后,全排就我们组完成了“0误伤”“0失联”“目标当场控制”的满分模拟。
教官对着全场宣布:“宋柯小组,综合成绩第一。”我看向那几个曾经质疑我的兵,
他们不说话了。我知道,从那一刻开始,他们服了。军营里,实力就是语言。
你跑得快、打得准、拿得起枪、扛得住压,你说话才有分量。而我,不光跑得快,
我还能一枪命中靶心。特训结束那天,全营通报表扬,我的名字排在第一。
我看着那张贴在营区大门口的公示,第一次,笑了。不是得意,是解气。
我努力到让他们闭嘴,不是为了谁,只是为了那天站在雨里、捂着脸不肯低头的自己。
我曾给家里写过第三封信,告诉他们我通过了特训考核,拿了第一名。但这封信,我没寄。
我把信撕碎,扔进了食堂后方的焚烧桶,看着纸张被火一点点吞噬。他们不配知道。
他们以为我是闹脾气,以为我在等他们来哄,以为我会哭着跪下求回家。
他们以为错得太离谱了。后来,有个战友和我说,她看到“宋晓”上了新闻,
被称为“军属孤女”,接受采访时哭着说:“爸妈牺牲了,幸好我现在有新的家人。
”我没接话。我不在乎她说了什么,我只知道——她现在过得很好,而我也,
不需要再看他们的脸色活着。我不再是那个会哭着追问“你们为什么不要我”的宋柯。
我已经是站在部队表彰台上的宋柯。连长私下里说过:“你知道你现在在排里是什么地位吗?
你就是活榜样,是所有人提起来都会肃然起敬的‘狠人’。”我笑笑:“狠?我不狠,
我只是没人疼。”有一天晚上,我们夜跑归来,我坐在操场边,抬头看天。
有人问我:“你怎么撑下来的?”我说:“我每天睁眼,
脑子里就一个声音——我要他们后悔。我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不要的,是谁。
”04接到命令那天,全营都沉默了。边境线突发冲突,敌方越境挑衅,情势紧急,
我们连被划为应急支援部队,两个小时内集结完毕,全员上车。列车在夜里穿过漫长的山道,
没有人说话,只听得见铁轨摩擦声和每个人心跳的频率。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紧紧握着枪,
指节泛白。副排长走过来,递给我一张作战地图:“宋柯,这次任务,咱小组是主突围队。
”“目标位置四号高地,那里已经断电断联三小时,原先驻防部队生死不明。”我点头,
语气平静:“明白。”他说:“可能会有牺牲。”我看向他,眼神坚定:“我准备好了。
”我们抵达四号高地的前沿阵地时,空气里飘着硝烟的残味,地面到处是焦黑弹痕。
通讯组抢修设备,侦察兵潜入林中勘察地形,我带小组三人进入外围搜索地带。夜色浓重,
耳机里只听见呼吸声和远方若有若无的枪响。突然,“砰”一声,前方爆出一道火光。
“敌方狙击!”我低喝一声,立刻扑倒战友王远,把他压进弹坑。子弹在我们头顶呼啸而过,
土块四溅。“目标西南方两百米!”我抬起枪瞄准。“宋柯,不能硬刚!”王远低声道,
“我们人少。”“我知道。”我咬牙,立刻调整战术,“绕到侧翼,制造假目标,我来吸引。
”他愣住:“你疯了?”“照做。”我盯着他眼睛,声音低却不容置疑。他看了我三秒,
终究点头。我深吸一口气,从弹坑里跃出,朝反方向奔跑,同时高喊:“冲啊!
”三发子弹追着我打来,一颗擦过左肩,鲜血瞬间染红衣袖。可我没停。
我边跑边拉响烟雾弹,制造声响,吸引敌人注意。后方传来枪响,是王远他们完成了包抄。
我躲进一处石堆后侧,靠在墙边喘息,血流得有些快,但我压着伤口,一句话都没吭。
“目标清除!”耳机里传来队友激动的声音。我闭了闭眼:“继续推进,目标未明,
不能松懈。”抵达四号高地指挥部遗址时,我们看见了最糟的情况——前线指挥室被炸,
通讯中断,幸存者仅3人,全部重伤。敌方早有预谋。我们迅速接手阵地防御权,
但第二波攻击很快来了。这次是大规模火力压制。炮弹落下时,我正带人转移伤员。
爆炸把我震飞几米远,耳朵一阵嗡鸣,四周全是烟尘。有人倒下,有人喊叫,
我强撑着爬起来,耳边全是尖锐的“滋滋”声。我看见不远处的李兵被卡在塌陷的钢架下,
鲜血直流。我冲过去,用尽全力搬起那根压在他腿上的钢梁。“宋柯,别管我了,快走!
”他嘶吼。我咬牙一句话不说,肩膀差点被割破,终于把他拉了出来。
我们两个跌跌撞撞往掩体跑。炮火在我们背后追着爆,我的身后衣服都被炸碎,
但我护着他冲进掩体时,整个小组都红了眼。“柯姐,你疯了!”我坐在地上,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