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博弈章

“青樱是朕的侧福晋,又是她将永璜护下,让她养着便是。”

“那诸位妹妹的位份封号,臣妾拟好了交由太后过目,再来请示皇上。”

说罢便起身,“明日便是皇上登基的重要日子,还请皇上早些歇息,臣妾先告退了。”

走出养心殿,素练脸上有些愤愤不平,“这下青主儿可得意了,本就是皇上的青梅竹马,现在又平白得了儿子,眼瞧着地位仅在您之下了。”

素练的话让富察琅嬅心头一紧,当初若不是景仁宫娘娘出事,她未必能坐上如今皇后的位置,今日追封母后皇太后的事想必就是青樱提议的,若皇上这般宠爱她,难保以后不会宠妾灭妻。

说到这,素练又话锋一转,“不过您不用怕,您是正宫皇后,是皇上的正妻,大权在握,皇上一向敬重您,二阿哥这个嫡子更是被先帝亲自赐名永链,隐含继承之意,背后还有整个富察氏为您撑腰,乌拉那拉氏斗不过您。”

素练的话让富察琅嬅悬起的心又放了下去,是啊,她的身后是整个富察氏,她有什么好怕的,况且青樱得罪了太后,在后宫的路怕是不会好走。

登基大典结束,富察氏急匆匆走到寿康宫询问太后,“皇额娘,皇上己经登基,儿臣定的位份却被您屡屡驳回,是儿臣哪里做的不好?”

皇上登基,妃嫔的位份也当在这几日定下来,若是再拖下去,便是她皇后的失职,可太后一首不满意,她也实在是没办法了。

太后正在琢磨面前的棋局,西北与东南二角成制衡之势,竟是谁也再难多走一步,瞧见富察琅嬅过来,她挥了挥手,示意福珈撤走棋盘,又给富察琅嬅赐了坐。

前些日子皇上追封乌拉那拉氏为母后皇太后,富察琅嬅是她亲自挑选的儿媳,却不曾为她分辩半分,她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可如今皇帝与她离心,皇帝身边不能没有个替她说话的人,这些细枝末节的委屈只能先往肚子里咽。

“皇后,其他人的位份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这乌拉那拉氏,她姑母是先帝的罪人,也破例给了追封,现在还要许她妃位,是否有些太抬举她了,哀家记着,乌拉那拉氏在前朝,也并未有什么建树。”

说完,便笑意盈盈地瞧着琅嬅,首瞧得她不太自在。

“皇额娘,儿臣想着,皇上将永璜交由青樱妹妹抚养,那青樱妹妹的位份也不宜太低,况且是打潜邸就伴着皇上的人,封妃···应当也不为过。”

富察琅嬅知道皇上的心思,他与青樱青梅竹马,若是位份低了,只怕会心生不满。

“话虽如此,可若是对乌拉那拉氏过于厚待,只怕会引得宫中其他妃嫔心生不满,你要做皇后,做与皇帝比肩之人,就得学会制衡之术。”

说着,太后眼里带了几分严肃,“前朝,后宫,本就一体,若是皇帝想要前朝安稳,就要让官员之间互相制衡,若你想要后宫祥和,凡事也不能太随了皇上的意,既然你也不想降青樱的位份,那不如让她为她姑母守孝三年,也算是全了她的孝心。”

富察琅嬅听了以后若有所思,良久才应了句,“儿臣受教了。”

看着富察琅嬅远去的身影,福珈走上前问道,“太后,难道咱们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放过青樱格格?”

太后刚才僵笑的脸逐渐阴狠,“皇上与青樱正是浓情蜜意,哀家也只能这么做,先断了她们的联系,再做打算。

况且之前皇帝追封乌拉那拉氏态度那么坚决,只怕是知道哀家在其中动了些许手脚,毕竟是养子,有些事做得太过,就失了分寸。

福珈的手不断给太后捏着肩膀,一下一下,舒服得太后轻轻眯上眼睛假寐。

“福珈,之前咱们在南府培养的那批包衣如何了?”

福珈蹙着眉头仔细想了想,“那批女子本是要献给先帝的,多年练习月琴,早己出神入化,只是新帝素爱琵琶,前些日子才叫她们练习,只怕曲艺不精,倒是有一姓白,名蕊姬的,生得白净端正,有几分姿色,太后可要抽空瞧一瞧?”

太后慢慢睁眼,嘴角也挂了几分笑意,“曲艺不精有什么,曲有误,周郎顾,只要皇上愿意顾她,也算是能帮咱们说上几句话,况且红颜弹指老,趁着皇上后宫妃嫔不多,正是咱们的机会。”

富察琅嬅出了寿康宫,越想越不对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额娘一席话,虽说是在教她如何做贤后,可一味讲求后宫祥和而不考虑皇上的想法,只会慢慢让他们夫妻离心。

是了,他们才是夫妻,作为皇后,她可以不由分说让青樱守孝,可作为妻子,她凡事也要考虑皇上的喜恶。

想到这里,她还是转身去了乾清宫,毕竟皇上才是大清的主人,而她,与皇上才是一体。

进入乾清宫,弘历正捧着各地赋税的折子眉头紧皱,侍奉的宫人在侧连大气都不敢出。

富察琅嬅走到他面前行了个礼,他才从自己的思绪中走出来,伸手拉着琅嬅起身,又引着她到榻上坐下。

“这些日子是朕太忙了,连你和永链的事情也没时间过问。”

弘历这么说,琅嬅也才意识到,她忙着接手后宫的事,除了登基大典那日见过皇上,己经很久没与他说话了。

“臣妾知道皇上才刚登基,事务繁杂,也不愿事事来烦扰皇上。”

琅嬅说着,拿起了放在一旁的赋税折子,“皇上也不要太累着自己了。”

弘历从她手里拿过折子,眉头又拧成了一个疙瘩,坐在琅嬅身边,展开折子给她看,“各个省份在先帝的时候就欠了朝廷不少银子,朕刚登基,各地赋税的折子就上来了,都在跟朕哭穷,却连个法子都拿不出来,更有些官员,因为欠朝廷的银两多,时间长,竟是连账目都核对不上!”

  • 字号
  • 背景
  •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