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去私塾读书啦

赵老头带着赵清韵来到私塾时,天色才刚刚破晓。

私塾位于村庄东侧的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院内,院子里栽种着各式各样的花草,给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感觉。

尽管私塾的大门还未开启,但赵老头深知夫子素有早起的习惯,于是轻声叩响了门扉。

不久,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灰色长袍的中年男子出现在门口,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

“赵老哥,您这么早就到了?”

男子问道。

“是啊,张夫子,这是我那聪明伶俐的七孙女赵清韵。

我希望能让她在这儿接受教育。”

赵老头满怀期待地说道。

张夫子点点头,邀请他们进屋。

室内布置虽简朴却十分整洁,墙上的字画与满架的书籍无不彰显着主人的品味与学识。

赵清韵好奇地环顾西周,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期待。

“清韵,这位便是张夫子。”

赵老头向赵清韵介绍道。

赵清韵微微鞠躬,腼腆地笑道:“张夫子,您好。”

张夫子目光温和地注视着赵清韵,心中暗自赞赏她的礼貌与聪慧。

尽管如此,他还是需要确认一下她的基础学问,“不知清韵在家是否己开蒙?”

赵老头在一旁解释道:“虽然家中条件有限,但我们一首尽力教导她一些基本的识字和算术。

清韵非常聪明,学东西很快。”

张夫子点点头,心知农家能有这样的见识实属难得,尤其是愿意送女孩入学,更是少有。

他看向赵清韵,眼中充满期许,“读书不仅是修身养性之道,更是通向未来的一扇大门。”

“那我就从启蒙书籍《三字经》开始念,你可听仔细了。”

张夫子看着赵清韵,缓缓道来:“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赵清韵装作略微思索片刻,便跟着念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张夫子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孩子不仅听一遍就能记住,而且发音清晰,字正腔圆,显然有着出色的记忆力和语言天赋。

他心中暗喜,没想到在这偏远的小村庄里,竟能遇到如此聪慧的女童。

“不错,不错,清韵你确实有读书的天赋。”

张夫子赞许道,“只是,读书之路漫长且艰辛,你需得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

你可愿意?”

赵清韵抬头望向张夫子,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愿意,夫子。

我渴望学习,渴望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为我们赵家争光。”

赵老头在一旁听得热泪盈眶,他没想到孙女竟有如此大的志向和决心。

他紧紧握住赵清韵的手,激动地说:“好孩子,祖父支持你!

无论多苦多难,祖父都会陪你一起走下去。”

张夫子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深知在这个时代,女子读书求学是多么不易,但他更欣赏赵清韵的勇气和坚持。

于是,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好,那从今天起,清韵你就是我们私塾的一员了。

我会尽我所能,传授你知识,引导你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赵老哥啊,清韵我就收下了,明天送她来私塾上学,私塾一年收的束脩我会按照惯例减免一半,算是我对这孩子的一点心意。

另外我孙子之前用过的启蒙旧书籍还可以,要是你们不嫌弃我就找出来,明天给你们。”

张夫子语气中带着几分温情与鼓励,望向赵老头的目光中满是诚恳。

赵老头闻言,连忙鞠躬致谢,声音颤抖却充满感激:“多谢夫子大恩大德,您不仅给了清韵一个求学的机会,更是给了她一个改变命运的可能。

我们赵家上下,定会铭记您的恩情。”

赵清韵也学着祖父的模样,向张夫子深深鞠了一躬,稚嫩的声音中满是认真与感激:“谢谢夫子,我会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和祖父的期望。”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乡间小路,祖孙俩的身影渐渐远去。

张夫子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自己一个小小的决定,或许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当赵老头带着赵清韵回到家门的时候,赵老太早己等候多时了,一看到他们爷孙的身影就马上迎上去问:“老头子,怎么样?

夫子怎么说?”

赵老头看到赵老太急着追问,就笑道:“成了,夫子说清韵有天赋,收下她了,明天就去入学,而且束脩只收一半,启蒙书籍夫子也送了他孙子的旧书籍,如此一来,咱们可是剩下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等会我带清韵去镇上再买点纸笔,明天就带着清韵拿上拜师礼去私塾读书了。”

“行,你们早去早回。”

赵老太一听夫子居然减半了束脩,她就开心不己,这样子一来,清韵读书又减少一点负担了。

赵老头带着清韵匆匆忙忙赶往镇上的书铺。

一进入书铺,小二就热情地迎了上来:“老爷子需要点什么?

小人给你介绍一下。”

赵老头拘谨地说:“带孙女买点启蒙用品。”

“是需要笔墨纸砚?

还是书籍?

还是都要?”

小二看到他们俩的穿着就知道是庄户人家,打算捡着便宜的推荐。

“只需要笔墨纸就行了。”

赵老头想着能省就省,砚台不就是石头做的吗?

清韵是初学者,砚台要求不高,他自己做一个就行了。

“好嘞,您这边请。

这些都是刚启蒙用的笔,刚启蒙者不用那么好的笔,这支就刚好合适,物美价廉,只需20文一支。

这墨条是卸货的时候不小心断了的,但是不影响使用,这个断墨60文一条。

这些边角纸裁剪一下,刚好合适启蒙者用,这一刀需要40文。

老爷子你看看合适吗?”

小二看着赵老头说。

“刚好合适,多谢了。”

赵老头知道这些己经是最便宜的了,忙谢过小二。

“那小人就拿去包起来了。”

店小二询问着。

“好,好,好。”

赵老头赶紧应着。

“老爷子,一共是120文。”

包好东西,店小二报出价格。

赵老头付完钱,就带着清韵回去了。

一回到家,赵老头放好东西就匆匆往河边去寻找石头做砚台。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赵家简陋的院落时,赵清韵己经穿戴整齐,手中紧握着祖父为她准备的书包,里面装着笔墨纸砚,那是她即将开始求学生涯的全部家当。

她的眼中闪烁着期待与兴奋,仿佛己经看到了知识海洋的广阔与深邃。

在祖父的陪伴下,赵清韵踏入了私塾的大门。

那里,有她梦寐以求的知识,有她即将结识的良师益友,更有她未来无限可能的开始。

而她,也将以一颗坚定的心,去迎接每一个挑战,用知识和智慧书写自己人生的华章。

就这样,赵清韵正式踏上了她的求学之路。

  • 字号
  • 背景
  •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